APP下载

谁的机遇

2020-08-17

国企管理 2020年7期

“新基建”正在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拥有数字资源最多的国家。

市场!怎么占?

前有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后接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促使市场需求的激增。尤其在防控新冠疫情中,与“新基建”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在战“疫”前线落地。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已经和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新兴起的远成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也在保障暂时停摆的社会可以有效运转。

利于民,用于民。在这次疫情中的运用,让人民大范围的感受到了“新基建”产业所带来的效率提升。赛迪智库政策法规所所长栾群表示,疫情加快了在线经济的发展,对“新基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除此之外,新一代网络、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计算、新型材料等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技术革新的重点;5G、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给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技术革新带来重要机遇;正推动物联网快速进入全联网时代,从而引发新的技术突破空间和产业机遇。

下一步,加速推进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基建”的融合,畅通软硬网络连接通道,提高数字经济渗透率,展现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成为必然。

通过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和被动环节,可在“新基建”的统筹规划中,为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物流等传统产业赋智赋能,促进模式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

未来5年,将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红利的快速释放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激烈竞逐期,是数据资源禀赋的集中彰显期,是中国模式向国际社会扩散的关键成型期。信息技术创新加速和信息技术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为我国核心技术突破带来新机遇。

城市!怎么变?

未来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功能也会逐步改变。受益于“新基建”的发力,城市将加速转型升级,各地争相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步入快车道。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基于国家在“新基建”层面的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受到广泛地关注并提上议程。并建议:“政企合作,推动智慧社区系统性规划;提升智慧社区基础配套,建立全场景运营服务体系;以社区居民为核心,构建一小时生活圈。”

对于发达地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而言,人口的流入和集聚一方面为其带来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拓展生活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的客观需求。未来,围绕大城市群的都市圈将是“新基建”的有机拓展区域。

新的技术减弱了传统工业对于城市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特别是对劳动力要素的依赖。随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中西部地区因其自然资源、空间优势,也将对用地需求较大的现代产业形成较大吸引力。

企业!怎么做?

大型龙头企业在市场和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新基建”建设上,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国企、央企,中小型民营企业也有很大机会。

“新基建”以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等内容为主,将为科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新技术应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科技信息服务企业、消费电商、远程会议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物流快递企业等在这次疫情冲击下,营收逆势上扬。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新基建”是个新市场,理论上所有企业都可能成为参与者和建设者。但是,“新基建”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资金门槛都比较高,大型行业龙头企业机遇相对更大。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灵活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比如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

当然,企业要从“新基建”中分得一杯羹,还应强化自身本领。大数据与智能安全研究所所长洪晟说,“新基建”企业应及时抓住时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解决困扰我国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在核心的技术、信息基础工具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抓住当前减税降费政策的好时机,把握住阶段性的刺激政策,强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流量战中站住脚跟。

人才!怎么用?

“新基建”正與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带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同时,将激发更多新增需求,创造出新的繁荣业态,给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将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要素的投入。

据智联招聘之前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从具体职位看,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中,缺口较大的职位以软件开发类为主,包括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设计师等,多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通用技术人才。

随着中国5G建设的加快,5G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都将有更多的实际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视频通信作为未来最为重要的交互方式。随着数据量的指数化扩张,以及智能世界中终端数量的暴增,很多新技术将得到商业化巨大发展。

但是,“新基建”在快速发展,享受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大数据是“新基建”的核心和灵魂,包括数据滥用、数据偷窃、数据泄露、数据被越权使用等等在内的数据安全问题,都会影响发展“新基建”的效果。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新基建”确定了保障网络安全的正确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由于自主可控是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近期已在有关领域实施并取得成效的“自主可控测评”,其包含内容和实施经验都可以作为《办法》的借鉴,为落实《办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