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朱自清学借景抒情
2020-08-17杨旭华
杨旭华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自然景物触动作者的情思,作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形成情景交融的神韵。宗白华认为,艺术境界“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我的最深心灵;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艺术境界的创造,可以使客观世界的景物成为主观世界情思的象征。情语、景语两相融合,是作家借以抒理想、寄衷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在朱自清散文的风景描写中,便处处渗透着他的感情。
【写作技法】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思去描写客观风景,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写的风景中,通过描写景色抒发情思的写作方式。通过写景来抒情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描写景色,不直接抒情,以风景描摹代替感情抒发,但作者描写出的并非纯粹客观之景,景色既入作者之眼,又着作者之情,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经典语段】
(1)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
(3)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绿》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5)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惝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白马湖》
(6)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湖堤上种了成行的由加利树;高而直的干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像惯于拂水的垂杨,我一站到堤上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再加上崧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像什刹海了。崧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几个朴素小亭儿。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
——《蒙自杂记》
(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樹、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
(8)这是一个阴天。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淡妆的姑娘。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我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有这样大,使我自己觉得小了。湖水有这样满,仿佛要漫到我的脚下。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睛。湖边系着一只小船,四面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呼吸。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
——《春晖的一月》
写法提炼
融情入景,不着痕迹
借景抒情的妙处就在于作者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恰恰在抒心中之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于1923年10月,此时正是五四运动的落潮期。朱自清不满现实,却又无力反抗,想寻出路,却又四顾茫然,感到十分迷茫、苦闷、彷徨。朱自清为“六朝遗迹”所吸引,邀俞平伯到秦淮河怀古探趣,躲避尘世间的烦恼,以追求暂时的宁静。告别喧嚣和繁华,这才是作者真正要追求的生活,所谓“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荷塘月色》)。此段描写是远观秦淮河,作者追求宁静的心情自然流露,不着痕迹。而从《威尼斯》选段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虽然身处异国他乡,却时时不忘祖国,时刻挂念着祖国。虽然威尼斯美丽的景色让作者觉得“仿佛在江南的水乡”“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但在“梦中”必然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