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2020-08-17刘启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腹腔镜

刘启江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析36例实验组合36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道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道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胆道镜、腹腔镜、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随着当下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体检的广泛开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常遵循“解除梗阻、消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原则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医师和患者的首选方案,本文将选取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挑选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46.64±6.32)岁;胆总管直径9-24mm,平均(13.48±3.52)mm;结石直径4-13mm,平均(9.14±3.16)mm。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3-66岁,平均(47.08±5.59)岁;胆总管直径9-25mm,平均(13,94±4.22)mm,结石直径5-12mm,平均年龄(10.31±4.07)mm。比较两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实施全麻,经右侧肋缘下2cm斜切口,切开腹壁各层组织进入腹腔,探查腹腔,明确病灶,解剖胆囊三角,将肝门部结构进行分离,切除病变胆囊。经胆总管前壁切开,行胆道镜探查肝胆管,明确结石位置后,尽量取尽胆道结石,并放置T形引流管在胆总管内并妥善固定。检查胆总管无渗漏,T形引流管从腹壁引出固定。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并止血,固定置入的腹腔引流管后缝合腹部切口。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经患者脐下戳孔建立气腹,并置入腹腔镜。经腹腔镜检查后发现无异常,选在剑突下、右上腹腋前线和腋中线做戳孔,将手术器械从戳孔置入后,再次对腹腔情况进行检查,对胆囊三角处结构进行细心解剖,将胆囊三角周围结缔组织进行分离,确认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动脉无误后,采用可吸收夹夹闭切断胆囊动脉,保留胆囊管不离断,仅用钛夹夹闭;在用电凝钩将胆囊剥除后,立即对胆囊床止血,经剑突下的戳孔置入胆道镜,并经胆总管前壁切口进入胆总管内,明确胆总管下段结石,利用取石网取出结石;进一步对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查明左右肝管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最后,对胆总管下端进行检查,确认下端是否存在狭窄等病变,并放置T形引流管在胆总管内并妥善固定后经腋前线戳孔引从固定。切除病变胆囊,将胆囊取出后,对腹腔进行多次冲洗,并吸尽擦干后观察是否有胆漏,从胆囊窝置入腹腔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停止气腹并缝合切口[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通气数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结石残余、胆漏、胆管损伤)。

1.4 统计学指标

数据采用spss20.0分析,(X±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由t和X?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者手术指标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05)。见表2.

3 讨论

受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胆囊结石中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占比约为10-20%,若不及时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易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住院时间长;而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及普及,临床中逐渐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创伤小。康复快且有效避免了反流性胆管炎、出血等风险,最适合于胆总管直径大、结石数量较少的患者[3]。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和张升涛等人[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大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胃肠通气时间,且明显降低出血量,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胆总管结石疾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且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颜军,张丽娥、杨希恩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06):437-439

[2] 游勤建,袁发秀,宋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膽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6.22(05):721-724

[3] 张雪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02):96-99

[4] 张升涛、刘勇、高峰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现代治疗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06):478-480

[5] 陈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药,2018,22(4):629-630.

[6] 邹治义、吴建清、肖克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2):144-146.

猜你喜欢

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