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航标管理站管理风险识别及应对举措

2020-08-17杭德平钟韬

航海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险识别

杭德平 钟韬

摘要:基层航标管理站是从事航标日常管理的一线单位,肩负着航标巡检、失常抢修等履职工作,是保障海上航标发挥正常助航效能的重要管理环节。我们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运用到日常管理中,主动查找分析主要风险源并加以评估,从而制定相应控制举措,不断提高航标管理水平。本文着重分析基层航标管理站履职风险,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效识别,找出质量和安全管理日常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保航标作业质量达标和安全有序。

关键词:航标管理;日常作业;风险识别

0引言

海上助航标志简称航标,是基于为船舶安全、经济和便利航行而人为设置的视觉、音响和无线电各类助航设施,为确保海上运输安全、畅通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做好航标的建设与养护工作,对促进水运经济建设和港口发展、提升国防安全和维护国家主权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航标作业质量已经进入到ISO体系管理控制阶段。与此同时,航标作业安全也备受关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和保障航标作业质量达标都是永叵的主题。对在航标作业过程中发生各类安全隐患和质量故障进行客观分析,应用风险管理理论,能够梳理出一些规律,查找风险源头,采取有效的相应防范措施。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重要管理科学,主要涉及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相关内容,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借助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不断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本文所指的航标管理风险主要是航标维护作业或航标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来自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中一种或多种因素产生的内外部质量影响和安全威胁,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基层航标管理站是国家航海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以风险管理思维开展科学规范管理,准确风险识别,实施回避、预防、抑制举措,不断提升日常航标作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1航标维护质量风险识别

基层航标管理站在日常的航标器材管理,海上航标巡检、航标失常修复和航标建设项目等业务过程中,可能因为环境、人为等因素造成的各类不确定风险源。从航标质量达标要求,需要准确识别主要风险源,为防范控制奠定基础。

1.1航标器材管理中的质量风险

近年来,各类航标器材不断更新迭代,提高了助航效能,丰富了助航手段,也对基层航标站的器材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1)蓄电池质量风险:航标用蓄电池存在低效甚至失效的风险。铅酸电池在海上高温潮湿运行2年以上会存在极板硫化和失水等问题,影响其发挥使用性能。同时,蓄电池在备品储存期的自放电也会影响正常使用。

(2)航标遥测终端质量风险:部分遥测终端SIM卡槽因多次插拔及使用时间久会发生卡槽松动和触点氧化,导致接触不良无信号。

(3)闪光灯器质量风险:常见的闪光灯器质量问题包括定光死机、灯质异常、灯质周期错误等问题。

1.2海上航标巡检中的质量风险

专业人员需要运用视觉或其他技术手段,对海上航标位置、涂色、结构、灯光、无线电信号等助航效能进行完好性巡检检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巡检测试记录不完整,关键指标未测试等,则会影响巡检记录的追溯判断和后续处置依据。

1.3航标失常修复中的质量风险

航标修复工作主要是指航标失常故障发生后,在一定时限内通过现场检测、零部件更换、修理修缮或整体更换等作业,排除故障,恢复助航效能。因海上天气、人员、设备等情况未能在规定考核修复时限内完成航标失常修复任务。

1.4航标建设项目中的质量风险

(1)航标工程现场监督风险。基层航标管理站还担任着海上新建、改建灯塔和灯桩的现场质量管理监督职责。施工过程中,航标管理人员对隐蔽工程检查和施工工艺的专业能力,做好现场监督记录和取证,对现场施工质量都极为重要。

(2)技术测定风险。航标技术测定过程中,需要对新设或变更航标的外观、灯质及位置进行现场验证并测定记录,以达到符合航海者使用性能。因此,需要按照行业标准规范操作,真实客观评估航标实际达到的助航效能。

2航标作业安全风险识别

2.1现场航标作业安全风险

航标巡检和失常修复过程中都涉及作业人员海上跳上浮标作业的安全风险。

(1)人员落水或撞伤风险。传统现场航标作业方式都是巡检船靠上浮标后,由作业人员直接一跃而上,站在剧烈晃动的浮标上开展相关航标检修作业。极易发生人员落水或撞伤伤害,特别是在冬季,浮标上表面结冰,给跳标作业带来了很大的作业安全风险。

(2)人员登高和强电作业安全风险。攀爬灯塔和灯桩等高耸构筑物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准备不充分。特别是航标上采用强电供电后,存在配电箱和线路老旧破损,存在漏电触电等安全隐患。

2.2船舶航行和搁浅安全风险

航标巡检船舶是开展现场航标维护任务的主要载具,对船舶进行风险分析,有助于驾引人员洞悉船舶可能面临的风险源,提高航行和作业的安全性。

(1)长江口水域水文环境影响

在长江口航标巡检作业,要充分考虑长江快涨急落和南北径流交互影响,形成随时间变化的回转流,对海上航标作业所带来的困难,每年台风季节和寒潮过境,实施航标失常抢修作业,为碍航沉船应急设置的紧急沉船示位标等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风险。

(2)复杂航道条件因素

绝大部分航标都设置在浅滩、礁石旁边,标识可航水域范围,指引航船避险。这也给从事维护这类航标的巡检船带来了相当大的安全考验,也是基层航标站在船舶航行中的主要风险源。保证有足够的安全作业水域条件,主要包括巡检船制动、回旋和停泊的作业水域,要了解航道和浅滩位置,把控船艇操作性能及掌握漲落潮流规律,避免发生触岸和搁浅事故。同时,现场多与来往船舶互动,通报作业动态,做好安全交汇避让。

(3)夜航安全影响因素

航标巡检船按照规定经常要执行夜间巡视观灯作业,有遇突发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航行安全风险,部分小渔船和在航道中设置的渔网具,对航标巡检船夜航作业造成安全风险。

(4)海上浮标拖带

在执行航标任务过程中,有使用航标巡检船拖带海上浮标的要求。在航速配合及主拖缆安全使用上要保证牢固和避免撞损,保障船舶和浮标安全。

3风险管控和应对举措

通过识别出航标维护质量管理和船艇航行风险点和事故主要后果后,针对风险源开展评估,制订相应风险管控和应对举措。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分析,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3个层面加以完善改进,确保提升航标维护质量和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3.1实现质量管理控制标准化

航标管理工作应将ISO9001航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作为业务绩效管理工作依据,建立基于管理标准规范的“明责、履责、问责”控制制度,保证各基层航标管理工作各作业环节都达到标准化要求。同时,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制度,可以避免许多作业安全风险的发生。笔者建议可以着重采取以下具体举措:一是要充分细化日常运行设备管理机制,确保所有航标设备需按实际情况进行充足配置、保管、监测,所有带电器材和工具应定期充电校对,出航作业前更应做好提前计划任务设备器材应用准备;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日常作业备案机制,对航标现场实际情况信息记录,能清晰反映灯器、顶标、涂色状况和失常航标分析資料;三是要及时更新航标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海上安全航行复杂环境,进行突发应急预案设置,确保日常安全维护管理使用需要。

3.2实现安全监督管理常态化

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质量故障和安全事故案例,达到纠偏和警示作用,开展船员和航标员技能比武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不断增强航标作业人员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加强日常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特别是落实现场航标维护作业的“自查—复检一验收”的多重质量检验控制措施,并按照标准规范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维护质量现场抽查,查缺补漏,将各种质量和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3.3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应用最优化

要进一步加强航标现场工程监管和测定数据准确性,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提升日常运行设备的质量可靠等级。航标工程风险有条件时尽量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管的方式,或参照来执行。减少航标技术测定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加强技术主控方向,必要时可采取复测校核等方式,以获取高准确度的航标助航效能技术参数。制定船舶海上作业安全航行指引,重点关注海域作业环境及气候特点,评价航道通航安全环境条件,制定专门的航标作业航行安全指引,对设置在沉船和潜堤坝位置航标的作业避险要点,以文字和图示方式逐一标注,包括浅滩位置、渔网密集区域、作业时潮高水深要求、石梗潜堤位置,在船舶作业前制定相应的安全航行措施等,提前警示安全风险。不断优化航标船夜航巡视检测能力,加大航标遥测等信息化技术支撑手段,尝试在关键位置安装远程巡视摄像头,提升航标质量管理监测效率和可靠性。

4结语

我们要重视基层航标管理站日常航标维护作业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风险,通过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的主要风险源识别,分析原因和评估后果,结合现场管理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改进和应因对策,共同努力降低航标维护作业质量和安全风险,确保航海保障履职达标,共同促进航道建设及港口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风险识别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法律风险中的风险以及识别与优化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