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城“抢人”,新一线城市吸引力强

2020-08-17麦婉华

小康 2020年23期
关键词:落户补贴政策

麦婉华

人才是战略资源。对于当前各城市间的竞争而言,抓住了人才,也就等于抓住了竞争力。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指出“破除人才流动障碍”、“实行更积极、更开放, 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开始纷纷出台着力引才聚才的人才政策。

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为了稳定经济,在疫情平稳后持续发布拉动人才的政策,吸引人才和劳动力。许多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对象、人才引进条件、政策文本主题、政策文本内容等方面各有所长。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国内已有超过百城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这些城市既包括了直辖市、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更是非常积极。据悉,吸引人才的政策中,放宽落户、给予补贴、购房优惠等可谓是“标配”。因此,对比不同城市的人才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各区域在人才政策方面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各类型的人才政策。

多城市“零门槛”入户

吸引人才,不少城市首先会从放宽落户限制入手,让人才可以更有底气地流入到自己的城市。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近日,天津、重庆、青岛、杭州、苏州、南昌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出台新的政策,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有些城市已接近“零门槛”落户。以天津为例,其2020年居住证积分落户不设总量限制,每一期将根据最低积分落户分值线确定拟落户名单。

广西南宁则在原有户口迁移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设立集体户为有意在本市城镇落户的无就业单位人员、无自主产权住房者提供落户便利。而辽宁大连放开年轻子女投靠大连市户籍父母落户限制等。取消了新市区综合积分落户政策;取消投靠落户政策中“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条款,以有合法稳定住所为落户基本条件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东北考察时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面临就业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作任务,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图/ 鞠鹏

另外,不少城市在逐步放开对包括大学生人群的落户限制。江苏苏州本科学历人员可直接落户,大专学历在苏州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可办理落户。山东青岛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青岛市以外(含境外)高校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均可落户。辽宁大连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对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而放宽落户限制,有的城市则从放寬年龄限制入手,这些情况也主要针对大学生人才。江苏南京直接落户政策调整本科学历人才年龄限制,从此前的40岁放宽至45岁。留学回国人员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且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南京就业参保半年可以落户。重庆则对学生落户取消了重庆本市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时间限制。

此外,各城市也进一步放宽了对各类人才的落户限制。辽宁沈阳更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往届)在内的7类在沈人员都可以落户。

专家认为,放松落户政策,仅仅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一个基本因素,最重要的还是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会保障。

“真金白银”补贴吸引人才

除了门槛不断降低,各地还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人才,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优厚的奖励。例如,《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奖励计划在原有优秀贡献奖励基础上,针对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和自贸片区急需人才,其中年薪高于40万者,按个人薪酬给予每年最高40万元的奖励。

这些“真金白银”不只针对高端人才,不少城市对于引入的大学生人才也有补贴。以江苏无锡为例,其《来锡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支持应聘实践补贴和交通文旅服务实施细则》提出补贴标准和期限为本科(技师)每年1万元、硕士每年1.5万元、博士每年2万元,累计支持2年。

专家建议,基于城市战略定位,在人才引进和选拔、开发和培育、激励和保障等环节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人才品牌工程。

江西南昌则是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凡大学毕业生(含驻昌院校在校生)和技能人才首次将户口迁移至南昌(含集体户口),每人发放1000元落户奖励;凡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落户南昌且在驻昌企业或录用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符合相关条件,按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

当然,也有城市的人才补贴规定给所在城市发展方向类型的人才。例如,《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暂行办法》指出,2020年软件企业技术类人才生活补贴资金最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有的城市会以个税补贴的形式吸引高端人才。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和中山正是如此。《惠州市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在惠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惠州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中山也是如此,在中山市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中山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给予财政补贴。

中山市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科吕奕霖举例道,以符合相关申请条件的香港地区永久居民张先生为例,他2019年度属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个人,并且只在中山任职。他在2019年度的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缴纳个人所得税为26.8万元。按照15%计算的应纳税额为15万元。因此他可以申请的财政补贴为26.8-15=11.8万元。

而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省份,湖北此前面临大批返乡滞留人员。因此,湖北一些城市当仁不让地出台了多项资金补贴政策。湖北荆门早在3月出台了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系列措施:对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按每人1000元至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每个月发500元生活补助,首次创业的最高补贴10万元;农民工、大学生等创业的,最高可申請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此外,对在荆门工作的硕博人才,硕士和博士分别给2万元、8万元一次性安家费补贴。

2020 年各城人才政策一览

湖北随州也着力解决企业用工和返乡人员就业“双难”问题。对于留在随州就业的回乡人员按技能等级给予“务工补贴”,其中高级工以上(含高级工)回乡人员实现首次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且稳定就业达6个月以上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一次性给予每人每月500元就业补贴;高级工以下(不含高级工)一次性给予每人每月200元就业补贴。就业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补贴期限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助力人才在本城安居

安居才能乐业,不少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都给出了购房补贴等政策。5月21日,郑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发放及非郑户籍人才购房实施办法出炉。通知明确,郑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标准为:博士每人10万元,硕士每人5万元,本科毕业生每人2万元。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郑州共受理市内五区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1881件,累计补贴金额9997万元,非郑州户籍人才购房2297件。”郑州房管局房地产市场和产权交易管理中心相关责人说。

广州南沙也升级了人才政策实施细则,围绕南沙重点产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航运物流、金融商务等主导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支持,对基础型、技能型人才支持力度加大,进一步降低了政策门槛,扩大人才支持覆盖面,优化了兑现程序,多元化创新了人才评价机制,其中包括境外优秀博士可补贴200万元安家。

6月10日,浙江衢州人才政策发布,给予博士研究生60平方米购房补贴(100万元左右)、给予硕士研究生最高30平方米购房补贴(50万元左右)、给予本科生最高15平方米购房补贴(25万元左右),教师、医生岗位的,按照相同层次人才补助标准的120%执行……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龙斌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使用购房补贴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到人才。但是否促进房地产,还是要看当地对人才的吸引力。

“而且,这个补贴的力度其实也要看补贴的范围,一些地域是本科生引入就会给予购房补贴,那补贴的范围就很大,影响的范围也大。而一些地域只是对某一些高端人才进行购房补贴,其实补贴范围是很有限的。虽然看到补贴的力度可能很大,但由于所规定的高端人才不多,其实可能就补贴那么几个人。”龙斌说。

除了购房有补贴,有一些城市租房也对人才有补贴。这对于房价较高的地域来讲,吸引力更大。例如深圳,其《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规定,可申领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需落户深圳),即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才住房建设和使用办法(试行)》则规定,符合条件的基础性人才可申请一套不超过90平方米、最长2年50%租金补贴的自住住房。

而浙江杭州更是对本科及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

各城伸出“橄榄枝”,年轻人如何选择?

各大城市伸出的“橄榄枝”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年轻人最终将用脚投票。其中,从人口流动趋势的逐步改变可以看出这一点。如今,超大城市出现人口流出现象,人口更多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聚集,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也开始吸引大量人口,新一线城市更受人才的青睐。

数据显示,2019年人口增加量最快的城市分别为杭州、深圳、广州、宁波、佛山、成都、长沙、重庆、郑州和西安。其中,杭州2019年常住人口达到1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4万人;重庆常住人口312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53万人。

而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年轻人选择就业城市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发展。贝壳研究院《2020毕业季租房洞察报告》显示,66.7%的毕业生在选择毕业城市时首先考虑“城市发展”,其次才是优质的工作机会,占比也达58.9%。除了这两个因素,城市环境是否宜居、离老家远近等选项也是毕业生关注的焦点。

那么,城市发布的人才政策是否也会成为年轻人选择该城市就业的因素?“对于像理工科或者技术型的专业来讲,同学们还是会关注各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一年的蔡慕言说,他的同学中有人因为杭州的发展潜力以及人才引进政策而过去就业的。而且,还有同学会讨论海南等地的人才引进,对比哪里的补贴力度大。

放松落户政策,仅仅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一个基本因素,最重要的还是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会保障。

而偏向文科专业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何文文则表示,她们很少考虑人才引进的政策,更多是考虑考入编制的难易程度,本专业在该城市的发展空间,以及离家的远近。“感觉学校里也很少去宣传不同城市的人才政策如何,如果不是自己特别去留意都很难得知。个人感觉关于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蔡慕言也有类似的感受,他表示不管是学校还是所在的公司也很少会提到人才政策的措施。“我工作所在的区域是对大学生有人才资金补贴的,但是这个补贴要通过公司去申请才可以,个人申请不可以。而这个补贴后来我并没有得到,因为知道有补贴的政策时已经过了申请的时间。因此,虽然很多人才政策的初衷很好,但是到了落实层面,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实行。除了我以外,我的其他同学也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无法真正获得人才政策的红利。”

专家:政策趋同易减弱吸引力

综上所述的人才政策特征,可见政策多集中于放宽户籍限制、补助资金和保障住房等方面。《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陈新明获悉,同质化的政策措施会不同程度地弱化各地政策效力,影响政策效果预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城市,周边类似的政策供给会进一步降低其政策环境吸引力。而诸如三、四线城市如果只是盲目地政策追随,可能会进一步丧失“抢人大战”的竞争力,加剧地区间人才数量失衡。

而且,政策加码难以形成持续性吸引力,用人主体缺位影响人才有效配置。陈新明认为,随着“抢人大战”发展,政策竞争愈发激烈,各地人才政策持续加码,资金补助金额不断提高且补助对象范围拓宽,购房打折或低息贷款、创业税收减免等层出不穷。虽然各地政府搬出“真金白银”且诚意十足,不过物质化刺激难以形成一个地区持续性的吸引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如果资源集中于短暂性、一次性政策,会影响公共环境、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投入,这将是对引人聚才工作的本末倒置。

“此外,当前人才政策中非市场力量占主导,落户、补贴、住房等因素影响力过强而企业、社会等力量的参与度不足,一方面会影响城市人才需求类型的精准性,另一方面会减弱人才引入后的岗位匹配、使用发展的有效性。应突出市场经济主体的人才工作话语权,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协同才能更有效的配置人才这一‘第一资源。”陈新明表示。

因此,各城的人才政策有哪些可以改善的空间?陈新明认为,破解人才政策同质化问题,各地需根据发展定位、城市资源和产业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引才,平衡好各类人才的关系。

安居才能乐业,不少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都给出了购房补贴等政策。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准城市人才引进的比较优势。基于城市战略定位,在人才引进和选拔、开发和培育、激励和保障等环节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挖掘诸如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产业布局、公共资源等城市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打造诸如“孔雀计划”、“蓉漂计划”等具有城市特色的人才品牌工程,实现错位引才、精准引才。

二是以产业为导向,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及用人单位需求,判断引进人才的类别,通过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发展产业吸引人才。在城市新旧能动转换中,确保引进的人才与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力要素以及其他的劳动力要素之间的契合,把营造产业链、生态链作为人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有机目标。

三是丰富人才引进方式 , 优化引进人才结构。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 , 建立诸如“筑巢引凤”、“项目+人才”等长效引才机制,鼓励内部推荐、人才自荐等创新引才机制,探索“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等柔性引才机制。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的过程中完善分层分类引才的理念,不仅要重视高端人才、海外人才、研发人才 , 也应关注中端人才、本土人才、技术人才。

四是平衡人才增量和存量的政策效力 , 强化人才引進红利。引入新进人才和盘活已有人才同等重要,要确保各类人才的政策公平度 , 避免政策双轨制和福利待遇“一刀切”。应以外部引才为契机,在动态中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提升各类人才的获得感。

编辑/余弘阳

猜你喜欢

落户补贴政策
政策
政策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助企政策
政策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