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凌轩: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020-08-17曲悠扬
曲悠扬
【想成为像父亲一样坚强的顶梁柱】
年凌轩,祖籍山东的他現居兰州,就读于兰州市第51中学,酷爱冰雪运动,喜欢结交朋友。《中学生博览》是心理老师推荐给他们的,年凌轩觉得小博内容很阳光,相比于其他的刊物,《中学生博览》让他感觉很亲近,并且很多优秀同龄人的经历让他倍受鼓舞,于是他也在慢慢变成那些优秀的人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一样的年轻人。
年凌轩没有非常喜欢的名言,但他把祖父说过的一句话当成信条,“这些苦,每一代人都吃过,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遗憾的是他没有亲耳听到这句话,这句话是在父亲生活最不顺的时候,爷爷写给父亲的信里提到的。
因为这句话改变了父亲的心态,让父亲变得坚强。但是信本身意外地被弄坏了,字迹变得很模糊,所以父亲光把这句话用剪刀剪了下来,捏成一个纸团,放在他护身符的盒子里,把这个护身符在他出生之前定做“开光”,陪伴了他这么多年。
生于传统家庭,家人给了他很多爱,他与这个时代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截然不同。
年仅18岁的年凌轩坚决反对一种观点:“父母把孩子当作生命的延续,是对孩子自由的束缚。”
因为他觉得会给孩子祈福的家庭要高于普通家庭对孩子的爱。
普通家庭爱孩子,会为孩子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而传统家庭,给孩子祈福,则是试图去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换言之,力所能及加无能为力等于一切,所以传统家庭渴望给予孩子一切。
他觉得父亲的日记比任何小说都好看,因为父亲对他影响很大。
在父亲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把开胶的鞋放进鞋柜,第二天拿起来发现它并没有被粘好。从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不管是鞋破了还是头破了,都要一个人去扛。”
他憧憬着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虽然不完美,但一定是个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克服恐惧,破茧成蝶】
年凌轩虽然熬夜,但是却早起,睡午觉,因为早起是自律的第一步,而自律是自由的基础。
年凌轩喜欢深奥的心理学,并且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目标。一直以来,他在学校里最崇拜的都是心理老师,因为他们能看透自己,并且终其一生找到自己。
心理学是一门需要勇气的学科,可他却怀有真正的热爱,以及无尽的求知欲。他有时会把学习当作硬性要求,但心理学从来不会。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让自己更加充满勇气,年凌轩也是一样。
他喜欢胡歌,但他没有看过、听过胡歌的电视剧和歌,而是看了一篇关于胡歌的文章。他觉得现在的胡歌不是一颗明星,而是一颗恒星。
他很喜欢看胡歌眼睛上的疤,觉得那个痕迹记录了胡歌破茧的过程,也在照亮自己前进。
让人惊讶的是,年凌轩甚至一度期待属于自己的劫难降临在身上。虽然面对每个挑战他都会害怕,但克服恐惧的感觉最让他享受,总能让他回想起小时候在老家,亲眼看到鸡破壳露出自己小脑袋的喜悦感。
人们日后回忆起的美好在当时都是痛苦的,只是后来觉得逝去的都很美好。
当然,他也经历过失望,只是后来慢慢觉得过来人总是对于正在经历的人轻轻松松的调侃,不是因为他们忘记当时苦难的感觉,而是因为他们想让正在经历的人,体验过来的轻松和成就感。
身为学生会主席的他提早经历了一轮职场体验,团队中最伟大的永远是伙伴,在书山题海的高中时代,他和伙伴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进退。
【偏爱五分钟之内吃完饭的人】
年凌轩很爱吃,但不是爱吃的东西,而是吃这个过程,咀嚼吞咽,不管吃的是什么,越快越快乐。作为一位年轻人,他却不喜欢绝大多数人欢迎的火锅和酒席,因为太慢,他坐不住。
他说自己有猫舌头,喜冷怕热,并且他很喜欢吃大锅饭,很喜欢跟朋友伙伴共吃一锅饭的那种感觉(还有抢饭的感觉)。他和伙伴们经常吃“懒人火锅”,一个宿舍六个人盯着一个锅,感觉很温暖。
写在最后:
这个不一样的高中生认为,小博好看,不会非常死板,他也一直希望电影制作人的名字出现在片中而不是片尾。于是,他想让采访者加上一段话,“年凌轩,可要记住现在,你正在被未来国际最知名的作家曲女士采访,她那时会是一位有一只美短、一只布偶猫的成功人士,要记住今晚你答应学姐的,让她见证你的成功哦。”(手动捂脸,小曲很不好意思)
破茧成蝶,乘风破浪。我相信年凌轩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万物皆有裂痕,因为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