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里点亮烛光
2020-08-17陈亦权
陈亦权
保罗是一个爱好诗歌的奥地利男孩。18岁那年,当他正准备考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文学时,纳粹攻占了维也纳,他和父母全都被关进了集中营。
保罗被关在了蔬菜种植营,他的父亲被关到了负责开垦丛林的营地,而他的母亲被关到了纳粹的活靶子练枪营。不久后,保罗在收工回来的路上,亲眼看见母亲死在纳粹枪下,保罗哭晕在路边,还遭到了毒打。不到半年時间,一个送饭的难友告诉保罗,他的父亲也在丛林里染上重病死了。
保罗伤心至极,但在纳粹的监控下,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样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后来的一天晚上,保罗发现他的小学老师也被关了进来,老师负责每天晚上去各个营里统计人数。当师生俩认出彼此时,不禁抱在一起痛哭。之后老师问保罗,现在还写不写诗,保罗苦笑着说:“世界已经如此黑暗,我还写什么诗呢?更何况我连一支笔、一张纸也没有。”
老师摇摇头问:“人在什么时候才会点蜡烛?”保罗回答说:“当然是在黑夜里才会点蜡烛。”
“是的,越是黑暗才越要点蜡烛,你为什么因为黑暗而放弃点燃自己的蜡烛呢?没有笔和纸,你可以用石头、棍子在地上写,如果连地上也不能写,你就在心里写,把每一句诗写在心里、记在心里,这些心灵深处的蜡烛会陪着你迎来黎明的曙光!”老师说。
老师的话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了保罗内心的蜡烛。此后,保罗劳动时就在心里写诗,休息时用小棍子在地上写诗,躺在床上时也在心里写诗……他把这些诗句记在心里,内心就像一支火把在熊熊燃烧。
1945年,二战结束,保罗得以回到故乡,他将记在心里的诗句整理出了85首诗歌,其中一首《死亡赋格》以沉郁的反讽手法描摹出犹太囚犯的悲惨和纳粹分子的凶残。这首诗在奥地利《当代》杂志一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随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全球影响最深远的关于批判纳粹的诗歌之一。
没错,这个在集中营里用心灵写诗的男孩,就是后来获得不莱梅文学奖、毕希纳奖的奥地利诗人保罗·策兰。“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辉,不是枪火炮火,而是内心追求自由的理想!”保罗·策兰在他的诗歌作品《一丝丝阳光》中这样写道。
越是黑暗,越是要追求光明。即便是一束微弱的烛光,也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引领我们走出黑暗。保罗的遭遇是悲惨的,如果他沉溺在痛苦和绝望之中,那么不久他定会被黑暗的怪兽吞噬。幸亏有小学老师的提示,唤醒了保罗追求光明的勇气。“休息时用小棍子在地上写诗,躺在床上也在心里写诗”,这些诗句是保罗与罪恶抗争的号角,也是抚慰伤痕的良药,它们仿佛是摇曳飘忽的烛光,在黑暗之中点亮了保罗的生活。即便这些烛光随时都有熄灭的危险,但是心灵被烛光照亮的瞬间,都会留下温柔抚触的暖意,留下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希望,这就是“黑暗里点亮烛光”的深刻启示。
【文题延伸】温暖的烛光;用_______照亮生活、热爱生命……(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