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表面的相似
2020-08-17颜卤煮
有一期《奇葩说》里,鹦鹉史航说了一段话——“一位女记者采访科学家霍金:‘你这辈子有没有被什么事情感动过?霍金很认真地想了想,说:‘遥远的相似性。就像一朵星云跟另外一朵星云,一个黑洞跟另外一个黑洞,这儿的地脉跟那儿的地脉。这种相似让他感动。”这段话触动了我。不是紧邻的相似性,而是遥远的相似性。
人终其一生,都在世上不断找寻着自己与外界的相似性。大部分人从紧邻的环境中找寻相似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生活。生活就这样,涟漪般一圈圈从最熟悉的核心往外扩展。在熟知的环境里扎根,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相邻的相似,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症候。审美的相似,穿着的相似,娱乐节目的相似,生活方式的相似,微信朋友圈里热点的相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为此纠结:为什么我无法早早地在校园里开展一段恋爱,然后顺其自然地结婚、生子?为什么我无法在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工作,然后顺其自然地融入故乡的脉搏?为什么我无法给父母一个交代,找一个他们熟悉的男生,过他们可以理解的安稳的小日子?
18岁那年,我刚上大学。一个夏天的晚上,写作老师在第一堂习作课结束之后,当着全年级同学的面读了一个女孩的作文:“每个人都想成为太阳,但我更想做月亮,静静地在黑夜里发出光芒和温暖,这就够了。”具体语句我已记不得,但肯定比我写出来的更动人。她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姑娘,我曾一度以为她是一个傲慢的人。后来慢慢和她相处,我才发觉她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倔强、善良单纯的人。遇到陌生人很少开口,一旦亲近之后,她会在闷热的夏天悄悄拿起扇子给你轻轻扇风。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样的人,多吃亏啊!18岁之后,我就渐渐陷入一种主流的旋涡——总想抓紧时间展现自我,尽快让外界看到自己的价值。现代人的美,大多是明确的——可爱、独立、大气、贤惠,等等,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根据角色需要,集中展现自己某方面的特质。在这样的时代风潮背后,大概是两个东西在起作用:有用性——一切以最终的结果来看是否有用;时效性——一切必须在某个限定的期限内速成。它们带来了近代最大的物质突进,也带来了幸福最大的紧箍咒。我们只能接受进步主义:明天一定要比今天更好;我们只能接受符合意义的生活:每一个动作的背后,必须带有相应的结果。生活里的种种表象,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汇聚成各式各样的相似性:女人应该怎样活才算幸福;男人应该怎样活才算成功;事业应该怎样规划才最划算;30岁应该过上怎样的日子;有个性的人应该去哪些地方,穿什么品牌的衣服,用什么App;有意义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而真正的自我,却从未如此匮乏。
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对这个世界、自我有深刻的認识,很容易陷入这个时代最大的苦——“相似”之苦:太想实现自我,反而愈加失去自我,结果是无穷无尽的求之不得。我很喜欢王朔《致女儿书》中的一句话:“内心的丰富,是我们抗拒这个同质化世界的最大力量。”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令人羡慕的成功故事,许多种仿若就在眼前的理想生活……好像我们真的离他们只有一步之遥。而当我们回到老家,看到父母的生活时,我们才感受到时空的真实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非一隙之隔。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东西是轻而易举地获得的,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段封闭的历程,我们永远无法亲身感受到别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这个东西——理解过程的价值。我想,王朔所说的“内心的丰富”,大概是拥有一双慧眼,能穿透外界的那些相似性,守住自己的独特性,过一种最适合自己、最让自己快乐的生活。
(柳玉香摘自微信公众号“颜卤煮”,辛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