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对手术室运行效率及工作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08-17徐莉莉XULili林卫红LINWeihong计宪丹JIXiandan
□ 徐莉莉 XU Li-li 林卫红 LIN Wei-hong 计宪丹 JI Xian-dan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医疗管理的必备条件[1-2]。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不仅承担着临床各科室的手术任务,还承担着重症患者抢救的任务[3-4]。因而,手术室的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对医院的满意度。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的管理工作中,加速手术室与临床相关科室的对接,为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6]。本项目就医院手术室2019年1月—8月采用信息化管理后,对手术室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19年1月—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8年1月—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3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台次及手术科室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的手术患者;(2)意识清楚,能够完成问卷调查;(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急诊手术;(2)合并严重内科疾病;(3)局部麻醉;(4)认知存在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18023),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信息管理,手术医师和护士均按常规实施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管理,具体方法包括:(1)手术患者基本信息的管理。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室护士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需求,为患者安排手术,并通过系统传递手术通知单;(2)手术时间的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提前24小时将次日首台手术时间以短信方式通知患者和手术医师,医师回复系统已阅读,避免信息遗漏,确保手术准时开始。连台手术提前40分钟通知相关病区做好术前准备,临时取消的择期手术需经信息系统提前12小时通知手术室,并注明取消原因;(3)手术室相关器械和物品的管理:将手术室的相关器械和物品录入信息系统,由专人负责在信息系统中定期清点物品,以降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4)手术相关器械消毒供应的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对手术相关器械的消毒灭菌过程进行核查,及时掌握消毒灭菌不合格物品的信息,保证手术所用器械的安全,保证手术质量。同时,对不合格物品及时进行回收与处理;(5)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出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3.评价指标
3.1 两组患者手术室运行情况,包括:首台手术准时开始百分比、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间。首台手术准时开始百分比=准时开始的首台手术台次/全部首台手术台次×100%。
3.2 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采用自制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由两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经培训后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手术准备、器械管理、手术安全及环境管理。每个项目均采用10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护理工作质量越好。
3.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再住院百分比及相关医疗费用。在信息系统中对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包括药物事件、管道相关事件、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标本相关问题、物品管理问题、设施使用问题等。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手术患者总例数×100%。
3.4 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将非常满意和满意视为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手术患者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室运行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台手术准时开始百分比明显提高(93.94%),连台手术等待时间(37.98±11.47分钟)和手术时间(134.69±24.78分钟)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室运行情况
2.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器械管理、手术安全及环境管理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0.83%,患者再住院百分比仅为0.28%,相关医疗费用3649.76±842.79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s)
表3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s)
类别 观察组(n=360)对照组(n=380) t p手术准备 9.04±0.68 8.17±0.57 4.258 0.043器械管理 9.42±0.37 8.26±0.46 5.426 0.013手术安全 9.64±0.27 8.19±0.39 10.071 <0.001环境管理 8.97±0.61 8.04±0.79 4.597 0.032
表4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n(%)]
4.两组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9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
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部门,其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在医院的主观感受[7-8]。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作较为繁重,对任何细节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9]。传统的管理模式,手术室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会导致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10]。因此,期待一种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从信息统计、手术管理、器械物品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调控,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更能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后,患者首台手术准时开始百分比明显提高,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缩短,这与高兴莲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通过信息化管理,将手术时间进行了更加精准的管理,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准时开始百分比,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进而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信息化管理后,患者手术准备、器械管理、手术安全及环境管理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这与王思宇等[12]研究结果相近。说明通过信息化管理医疗器械和物品,加强安全核查,不仅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更能够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后,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再住院百分比及相关医疗费用均明显下降,这与田迪等[13]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及时交流与沟通,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减少医疗资源过度消耗,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后,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与王曾妍等[14]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说明信息化管理改善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分配不合理的弊端,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室运行效率、工作质量,而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全面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