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灸中脘穴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在急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17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中脘泻心汤胃痛

于 倩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274000)

急性胃炎一般由刺激性食物或抗炎镇痛药物引起,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是临床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慢性胃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采用重灸中脘穴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接诊的80例急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0~52岁,平均(36.16±2.14)岁;病程最短10 min,最长3 h,平均(1.30±0.10)h。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9~51岁,平均(37.16±2.19)岁;病程最短20 min,最长2 h,平均(1.20±0.2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内科学》中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症状: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体征:剑突下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以胃底、胃体为主[1]。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中胃痛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要点:胃脘胀痛,有灼热感,食后尤甚,呃逆,痛时拒按,疲乏,口苦,失眠,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①慢性消化性胃溃疡者。②合并凝血障碍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者。③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④腹部皮肤疾患且对艾烟过敏患者。⑤孕产妇和哺乳期患者。⑥对重灸不耐受,中途退出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联合常规护理。基本药物组成:清半夏12 g,黄芩片15 g,黄连片5 g,干姜5 g,大枣15 g,甘草片6 g;伴嗳气反酸者,加旋覆花15 g(包煎),海螵蛸20 g(粉碎另包);胃痛甚者,加延胡索15 g,木香15 g;伴恶心呕吐者,加瓜蒌皮15 g,竹茹15 g。每日1剂,水煎温服,每次100 mL,每日3次。同时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剧烈运动,对应激造成的急性胃炎应卧床休息;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放松其身心;宜进食少渣、温凉的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可喝牛奶、米汤等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但频繁呕吐者应禁食。治疗1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灸中脘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上腹部,将装有艾绒的艾灸盒放置于中脘穴上,点燃艾绒,每次艾灸时间为20 min,艾灸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艾灰掉落以免烫伤皮肤,每日重灸2次,分别于上午10:00和下午15:00进行治疗。注意事项:灸前2 h内勿进食,且艾灸治疗后饮食宜清淡。治疗1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中医症状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包括嗳气反酸、胃脘痛、胃脘痞满,每个症状分值范围为1~5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重[3]。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疗常规》[4]。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无充血水肿;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水肿明显减轻;未愈:症状无变化,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无变化。治愈率和好转率计为总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嗳气反酸 胃脘痛 胃脘痞满观察组 40 治疗前 2.77±0.43 2.74±0.52 2.78±0.69治疗后 1.61±0.30△▲ 1.59±0.38△▲ 1.51±0.23△▲对照组 40 治疗前 2.76±0.44 2.73±0.53 2.79±0.64治疗后 2.16±0.32△ 2.02±0.37△ 1.92±0.43△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急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胃脘痛”等范畴,是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诱发,其病机为胃气阻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保护胃黏膜、止痛等对症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本研究采用重灸中脘穴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急性胃炎,取得较好的效果。

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散结除痞之功,善治寒热互结、胃气不和之心下痞证。方中黄芩、黄连苦寒降泄;半夏和胃消痞,降逆止呕;干姜温以散寒,合半夏辛开散结;甘草调药和中。全方温清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共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肿瘤、抗幽门螺杆菌、双向调节胃肠功能、抗氧化、止泻、调节脑中枢递质、抗缺氧等药理作用[5]。陈思等[6]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胃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8.65%。

中医重灸法有别于常规灸法,其特点为用大量艾绒点燃,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以高热量进行温热刺激,艾灸中脘可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的作用[7]。中脘为胃之募穴,有理中焦、化滞和中之功,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等。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中脘穴下方深处毗邻腹横筋膜、腹膜、胃等[8],重灸的温热作用直接作用于中脘穴,可降低腹横筋膜、腹膜和胃壁肌肉张力[9],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内服方药,外辅重灸,内外同治,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胃痛症状,临床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重灸中脘穴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明显改善急性胃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脘泻心汤胃痛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