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2020-08-17刘永芳邵惠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胃脘例数脾胃

刘永芳,邵惠敏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山东 威海264200)

中医认为,胃脘痛多因胃脘胀满不适引起,脾胃虚寒型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四肢畏寒,腹部疼痛不适,全身无力,精神萎靡不振,喜按喜暖,脉细沉,舌苔薄白[1]。目前,临床治疗胃脘痛以西药为主,虽然对于病情的缓解效果尚可,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时间应用西药易引起不良反应。本研究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威海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48.8±10.7)岁。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2~60岁,平均(48.6±1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脾胃虚寒型胃痛的诊断标准[1]。②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胃下垂、恶性肿瘤、胰腺疾病、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者。②有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③无法正常配合治疗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哺乳或妊娠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①中药给予温中健脾汤口服治疗,处方:白芍30 g,党参片、白术、干姜、茯苓各20 g,砂仁(后下)、谷麦芽各15 g,莱菔子、炙甘草各12 g,肉桂9 g,附片6 g(先煎);胃脘胀满者加麸炒枳壳、厚朴花各1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每次200 mL。②西药给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每次10 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铝碳酸镁片(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41),每次1.5 g,每日3次,饭后2 h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40],每次10 mg口服,每日1次。坚持用药2周。同时,嘱患者注意饮食,调畅情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改善预后。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

(1)中药穴位贴敷 ①贴敷药物组成:肉桂9 g,吴茱萸10 g,生芥子6 g,白胡椒6 g,白芷6 g,丁香6 g,细辛6 g。所有药物混合后研磨成细粉,置于密封罐内,待用。②贴敷穴位:选择双侧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关元。③贴敷方法:选取适量药粉,加入适量黄酒、甘油,搅拌成糊状;然后选取大小为0.6 cm×0.7 cm一次性敷贴,将搅拌均匀的药糊置于敷贴中央,最后覆盖于穴位上。④治疗时间:每日1次,每次贴敷时间为7 h。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皮肤有无水疱、瘙痒、红肿等现象,如有则及时给予对症处理。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隔姜灸 选取新鲜生姜切成薄片,直径为3~4 cm,厚度0.2~0.3 cm,在生姜片上扎若干个小孔,然后再将其置于中脘、神阙穴处。将艾绒制成锥形艾炷,直径约0.8 cm,高度约1 cm,放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每次3~5壮,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痊愈:症状积分改善≥95%;显效:症状积分改善70%~94%;有效:症状积分改善30%~69%;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症状积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3、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

3.2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5 3.2±0.9 1.8±0.5△▲对照组 45 3.1±0.7 2.6±0.8△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胃脘痛患者越来越多。胃脘痛是一种慢性胃黏膜炎症,初期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未引起重视,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胃脘痛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通常予以胃酸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饮食干预和情志护理,旨在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促进疾病康复。虽然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由于该病迁延难愈,长时间用药会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辅助治疗方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当胃部遭受寒邪侵袭,则气机受阻,寒凝内生,导致胃气不和而痛。另外,患者因喜冷饮、冷食,使脾阳受损,也可导致胃脘痛发生;情绪大悲大喜及劳倦内伤,久之使脾胃气机耗损,导致胃失温养,自内生寒而痛[2]。所以,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消除虚寒至关重要,治疗宜散寒、温经、温脾、养胃。

与传统口服给药相比,穴位贴敷可避免胃肠道灭活和肝脏首过效应,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所用中药穴位贴敷方中,肉桂疏经通络;吴茱萸止痛,疏肝,散寒;丁香行气止痛,温肾温中;白芷祛风止痛;白胡椒温中散寒;细辛散寒解表;生芥子止痛,通络,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止痛、散寒、通经络、温胃之功。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应用隔姜灸临床效果较佳。通过隔姜灸的温热作用,使生姜、艾绒温中祛寒的药效直达病所,达到活血行气、散寒温经、祛邪补脾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胃脘例数脾胃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