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

2020-08-17孟繁莉李清坤吕瑞学

山东化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山东省污染

孟繁莉,李清坤,吕瑞学

(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心,山东 济南 250117)

危险废物因其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险废物特性,处理不当,极易污染生态环境,损害人类身体健康[1]。山东省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提升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能力和利用处置能力是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内容,对防范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山东省采取多项措施,打响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有效防范了环境风险。

1 山东省危险废物产生现状

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近年来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且产生量较大。2019年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1035万吨(是2015年的1.78倍)。全省16市有8个市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超过50万吨,产废总量为867.6万吨(图2),占全省的83.8%[1]。

图1 2015年以来山东省危险废物产生量变化图

图2 全省工业危险废物分布情况

2 山东省危险废物监管现状

2.1 科学规划,高位推动

2016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专项行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大格局的框架基本形成。2017年,实施了山东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明确了思路为“设区市自我消纳为主、区域应急保障为辅,尽可能减少转运过程产生二次污染”。提出了优先发展综合处置项目(同时具备焚烧、物化、填埋等能力),控制能力过剩的项目,鼓励发展处置能力不足短板的项目。省人大组织开展的固体法执法检查,连续3年开展的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都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作为检查的重点。2018年部署开展了山东省危险废物治理三年攻坚战。

2.2 持续加大执法力度

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安等部门建立了联勤联动机制,每年都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地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陆续开展了汽车拆解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活动、实验室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山东省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等,有效解决了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问题。

2.3 推进利用处置设施建设

山东省危险废物治理三年攻坚战作战方案明确提出:优化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配置,合理布局集中处置设施,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纳入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确定了到2020年年底,各市至少建成一处综合性处置中心的目标。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345.2万吨,是2015年利用处置能力的(416万吨)的3.23倍。

2.4 改革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机制

从2019年起,每年在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向社会发布上一年度各市危险废物产生数量、利用处理能力及缺口情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对16市2020年处置设施建设的目标提出要求。从2019年7月1日起,委托下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权限,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开展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和利用处置"点对点"豁免试点。

2.5 利用处置能力现状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成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不包括收集和医疗废物处置),总处理能力1345.2万t/a(表1)。

表1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成利用处置能力统计表 (万吨/年)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非法转移、倾倒和填埋历史问题突出

如济南市章丘区废弃煤井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事件,东营市广饶县甄庙村污染事件,青岛莱西市南墅镇岳石矿坑环境污染问题,淄博市、东营市发现多处非法倾倒危险废物问题。

3.2 危险废物精细化监管尚待提升[2-3]

一是企业环保认识不到位,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形成专业稳定的管理队伍,危险废物源头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存在危险废物档案管理不规范,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不完善,台账记录不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因市场原因,有的企业长期停产,造成管理失常。部分企业危险废物因产生量较小转移不及时,容易造成风险隐患。二是环评编制审批环节历史欠账较多。环评描述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与实际产生情况差距较大或者环评文件中未能全面、准确识别危险废物。三是管理力量及管理手段不足。基层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较少,专业水平不高。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涉及行业多、数量大,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多,管理难度大。

3.3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存在许多政策瓶颈

目前许多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因没有相应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按照当前的管理政策,仍然被认定为危险废物;很多生产工艺产生的副产物不在危险废物名录中,也没有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但企业作为产品外售。生态环境部门环境执法过程中与生产企业对其是产品还是危险废物存有争议。

4 管理对策分析

4.1 压实环境管理责任

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公开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等情况,将违法企业纳入失信名单开展联合惩戒。明确责任边界,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协作联动机制。通过国家和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生态环境与相关部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责任边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危险废物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部门、企业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相互间的责任明确、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4.2 建立危险废物分级管理制度[4]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其环境危害性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行业之间危险废物产生种类、数量差别较大。在当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对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实行无差别管理,分散了现有危险废物管理人员的力量,不利于抓好当前危险废物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充分分析当前危险废物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评估不同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特点后,建立差异化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以便于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

4.2 实行全链条管理[5-6]

充分利用山东省固体废物监管系统,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对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运、利用处置等环节的动态监控,加强重点单位在线监控。目前,危险废物实现在线监控缺乏法律依据,影响整个系统的作用与效益。为解决企业不主动、不配合的问题,建议参照水、大气污染源监管,对重点单位加装监控设备,实现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处置在线监控。

4.3 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品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制度,促进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针对不同行业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或管理指南,对工艺设备、污染防治措施和自动化程度等提出要求,结合发现形势,及时制定更新行业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文件,不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污染防治水平。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山东省污染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东省即墨市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