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读学生适应困难现象的成因分析

2020-08-16郭慧冰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郭慧冰

摘要:陪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大量农村家长改变原有生活方式,选择“进城”陪读。在陪读过程中,有部分原本成绩品行良好的学生反而出现了适应困难问题,这种现象引人深思。本文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陪读学生适应困难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学业压力增大、家庭关系失调、个人空间剥夺和同伴关系缺乏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陪读;适应困难;学业压力

恢复高考以来,考入大学已成为实现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大量不计成本、投入极大精力到下一代教育中的现象,陪读便是其中一种。庞晓鹏等(2017)对陕西省9179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约1/4的学生家长租房陪读。谢芳等(2014)调查了甘肃6657名中小学生, 发现高中陪读生比例为25.8%, 初中陪读生比例为21.1%,小学陪读生比例为42.2%。近年来,陪读现象愈演愈烈、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且呈现出从高年级向低年级蔓延、从短期到长期发展的特点。雷望红(2018)将此种儿童教育看作是完成社会阶层流动的风险投资,家长选择陪读的很大原因是孩子在小学表现良好,今后有希望考入大学,进而完成社会阶层流动。然而在陪读状态下,有一部分学生反而出现适应困难问题,包括成绩下降明显、出现品行问题等。这是家庭风险投资的失败,更是不利于个体发展的严重问题。以往对陪读现象的研究集中在对陪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的分析,而很少关注到陪读中儿童出现的适应困难问题。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陪读学生出现适应困难的原因,以求更好地理解为何优秀的学生在家长的悉心呵护下,反而出现适应不良问题,进而为家长选择是否陪读以及如何更好陪读提供参考。

1 家长选择陪读的原因

造成农村家长“进城”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结构调整不合理,以及家长期望过高、担心孩子健康问题等。一方面,农村教育发展观念和基础设施都严重落后于城市,教育资源的倾斜使得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苏艳玲,2017)。此外,中央为提升办学质量和规模而出台的关于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政策,也导致了很多学校被合并到离家较远的城镇,给部分学生上学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张琳莉&庞静,2017)。另一方面,农村父母坚信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是最主要的出路,所以期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亲自陪同监督,以求在高考时取得成功。此外,也有很多家长希望改善孩子的伙食质量及卫生状况,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使其能安心学习(刘战等,2015)。

2 陪读学生适应困难的原因

2.1 学业压力增加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陪读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戴岳,2012)。父母牺牲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会使很多学生认为,如果不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就对不起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如果陪读学生出现考试失利,就会自责不已,甚至会因为担心考不好,常常在考前过度紧张而失眠。尤其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父母投入大量成本陪读,孩子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压力过大而无法排解时,便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2.2 家庭关系失调

中学时期的个体,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会对家长的时刻监管产生抵触情绪,很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如果处理不當甚至会导致关系疏离。此外,当下陪读现象多为父母一方陪同,另一方外出赚钱的模式,这便导致父母双方常年难以见面,也会影响夫妻关系的和谐。而处在亲子关系和父母间夫妻关系紧张的生活环境下,儿童会产生更多的烦恼,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严重者甚至对父母、学习失去信心,出现更严重的适应不良问题。

2.3 私人空间压缩

农村进城陪读的家庭一般租房条件艰苦,90%的租房大约为十几平方米,较大的只有二十几平米,家长和孩子吃住都在同一个房间里。母亲与孩子共处一个狭小空间,对青少年产生私人生活的物理空间剥夺,会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认为,私人生活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缓冲作用,能够保护青少年情绪健康免受威胁,而私人生活空间的剥夺,会使得高压力、高焦虑水平的青少年难以得到缓解和恢复,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适应困难问题。

2.4 同伴关系缺乏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认知、情感、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中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与住校生相比,陪读学生除上课外的时间都和家长待在一起,与同学的交往和沟通较少。另一方面,与城市走读学生相比,陪读学生大都搬离家乡进入新环境,原来的友谊关系被迫结束或削弱,再加上父母的严格监管,大量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导致其很难建立友谊关系。因此,陪读学生缺乏同伴支持,更容易感到孤独,难以适应新环境,这必然不利于学习和生活。

3 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陪读环境下学生适应困难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增大、亲子关系紧张、私人空间剥夺、缺乏同伴支持等。今后家长在决定陪读前应考虑孩子的意愿,在陪读过程中应通过缓解孩子压力、加强亲子沟通等方式预防或改善学生的适应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庞晓鹏,龙文进,董晓媛,等.(2017).农村小学生家长租房陪读与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教育不公平的新特征.中国农村观察(01),97-112+143.

[2]谢芳,王建民,香成福,等.(2014).甘肃省中小学陪读原因及发展趋势研究.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3]雷望红.(2018).阶层流动竞争与教育风险投资——对甘肃宁县“陪读”现象的解读.中国青年研究 (12), 86-92.

[4]苏艳玲. (2017). 农村家长陪读现象分析.现代交际:学术版(12),181-181.

[5]张琳莉,庞静.(2017).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原因及思考.当代经济(26),152-153.

[6]刘战,温鑫磊,王翔,等.(2015).对中学生陪读现象的思考——以太谷县中学为例.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33(3),118-122.

[7]戴岳.(2012).西部山区农村家庭陪读行为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