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败归因理论视角下的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策略研究

2020-08-16段艳萍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初中生英语

段艳萍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学生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对学生当下以及长远的学习尤为重要。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的一项重要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成败归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从成败归因理论出发,探究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并得出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成败归因理论;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

文献综述

成败归因理论作为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观点,历年来一直是专家学者们所研究的重点,且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都成为了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学者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基于成败归因理论,郭敏红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并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有效建议(郭敏红,2010);对于初中生,汪洁提出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汪洁,2015);对于高中生,王海霞、萧丽、罗质彬等学者研究了成败归因与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职高专生,孙小棠、陈艳、吴月华等学者研究了正确的归因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例如,刘美君、刘华、万瑛、等人基于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了普遍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基于成败归因理论视角下,对初中生这一过渡期、关键期的学习动机研究数量略显不足,尤其是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更加欠缺,因此,本文将基于成败归因理论视角,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学习上力求成功的一种推动力量,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人们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初中生这一群体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过渡期,在学习方面,原因的分析及信心的树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韦纳的成败动机理论一直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并在对学生成败进行合理归因方面起着指导性作用。

一、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为人们对自己或其他人的活动和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以及评价,即当人们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分析总结自己或者其他人获得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成败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海德,他指出一个人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把行为的原因或者归于外部环境,或者归于人的内部。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三维度六因素。六因素分别是能力高低(即一个人是否能胜任一项任务)、努力程度(即为这项任务付出了多少行动)、任务难度 (以当事人的经验和水平为参照,判断所给定任务的难度)、 运气好坏(事情发生的结果是否因为运气)、身心状态(解决任务过程中的身心状态,精神振奋或者精神懒散)、外界环境(除上述五个因素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如对分数给定的主观原因,即评分不公等)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即引起结果的原因出自当事人自身还是外部,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即这一因素是否可在短期内有很大的变动,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即是否可以通过当事人自身的努力去控制或改变事情发展的结果。内外部方面,内部因素包括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个因素,外部因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还坏、外界环境三个因素。稳定性方面,稳定因素包括能力高低与工作难度,不稳定因素包括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可控性方面,可控因素是努力程度,能力高低,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外界环境等均为不可控因素。以上对成败归因理论的描述,可归纳概括为以下表格: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成败结果的解释会对其后来的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把成功归结于内部原因,学生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感到喜悦而振奋,认为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得到成功的;如果将成功归结于外部原因,学生便会感到惊讶或惊喜,感叹自己运气好或者别人的帮助充满感恩。但如果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学生可能会产生内疚或无助感。把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学生可能存在不正视自己的问题,找理由逃避问题等情况。

二、成败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成败归因理论在教学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当学习的成败结果出现时,存在无法独立正确进行归因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进行恰当地归因,那么学生就会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正确归因后在学习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恰当地归因,那么学生很可能出现一味逃避问题或者失望甚至绝望,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因此,基于成败归因理论视角,教師应在归因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一)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在某一行为结果出现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学生将成功归结于能力,可能会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以致后期松懈;学生将成功归结于运气或者外部环境,在感恩外部环境之余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自信心受挫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会怀疑自身能力,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在行为结果发生之后,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恰当归因,尽可能地缩短由学生自身不恰当的归因而导致的学习状态不佳的阶段。

(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积极的归因,即此归因可引导学生出现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也即主要将原因归结为可控因素——努力程度。如果将成功归因为努力,那么成功就会相当于一次强化,学生会感到之前努力的充实,感到付出就会有收获,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尝到了不努力的苦果,就会吸取教训,在下一阶段努力,以此来改变行为的结果。相反,如果主要将成功归结于学生的能力,那么学生可能会骄傲自满,觉得自己能力强无须再多努力,会出现松懈的情况;如果将成功主要归结于任务容易,运气好等外部因素,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希望依靠外部环境,不愿脚踏实地地努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学生自身的能力,那么长期下去可能造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学生会认为自己能力低下,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成功,开始失去学习的信心并自暴自弃;如果将学生的失败归结于任务难,运气差或者老师评分不公等外部因素,会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怨天尤人,不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行为结果,学生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因。

在某一行为结果出现之后,往往存在着多重原因,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因,即指导学生将个人能力、努力程度、运气好坏等所有因素进行考虑,综合考虑后找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按照存在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例如,当一个学生经过努力之后依然失败,教师可以在把努力程度作为主要归因之后,适当地提出学习方法不当、任务难、运气差等次要归因,这样就不至于在学生努力之后无法承受结果。

(四)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归因。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的目的,一是为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学生学会独立进行归因。随着初中学生的年龄增长以及心智的发展,学生可以渐渐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地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当学生作出有利于自身今后发展的归因时,例如将失败归结于努力不够,教师应及时进行肯定,相反,当学生作出对自己今后发展不利的归因时,例如将失败归结于能力不够,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并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归因。

三、结语

成败归因理论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三维度六因素,这一理论在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因、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归因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并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初中生英语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读英语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