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采供血角度探讨血站充足供血的应对策略

2020-08-16郑仲良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随着医疗用血需求的日益增加,国家对血站的工作越来越重视,血站在工作过程中,如何解决供血不足,保持血液供给平衡是血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分析血站供血不足的原因,从采供血角度提出促进血站充足供血的策略,使血站真正做到采供平衡,用血合理。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充足供血;策略

一、血站供血不足的原因

(一)无偿献血机制不完善。无偿献血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职能布局碎片化,供血机构主要职能是无偿招募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与存储、供应临床用血和医疗用血,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血站,不但需要完成以上三种工作,还需要就献血工作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尽管相关法律曾明确规定,要求财政、建设以及交通、教育等多个部门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配合卫生部和血站做好献血工作。但由于这些部门跨度较大,工作流程及业务职能也不尽相同,导致在献血工作中存在较大沟通障碍,最终使无偿献血无法正常开展。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群众对医疗资源要求的迅速提升,血站采供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单打独斗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无偿献血机制的发展需要,急需建立一个跨越多个部门的协调机制,保证献血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血站血液储存数量充足。第二,没有建立相应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想要提高群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就必须给予群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就目前无偿献血激励机制的现状来看,激励机制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卫健系统与公安系统,主体较为单薄;激励机制的内容陈旧、老套、缺乏吸引力,如一些地区的无偿献血条例中有这样一项规定,对无偿献血的用户实施血返还和落户优惠,而民众关注度更高的教育、医疗和公共设施等方面没有相应激励措施;激励机制的受众面相对狭窄,落户优惠只对尚未落户的人群有吸引力,虽说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但据相关数据表明,除一线大城市外,其他城市里的落户人口高于尚未落户人口,这就说明用落户优惠来吸引群众无偿献血的成功率较小。

(二)血液报废现象频发。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数逐年上升,但血站供血不足的情况一直未能改善,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液报废现象频发。以2013年到2018年莆田市中心血站为例,莆田市中心血站血液总报废率为8.82%,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脂血报废,脂血报废指的是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食用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造成贡献的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无法用于临床供给;二是因ALT不合格报废,ALT不合格报废指的供血者存在饮食不规律、睡眠质量不好、体型肥胖等现象,以及有长期服药经历使血液中的转氨酶过高,最终导致血液无法用于救治他人。因ALT不合格报废的血液多来自街头无偿献血,由于街头无偿献血具有流动性、不确定性和快速性,使得街头无偿献血中的ALT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

(三)采血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无偿献血过程中主要使用静脉穿刺技术,对采血人员的专业要求较为严格,如负责采血的人员技术不成熟,将会给献血者带去不好的体验,进而使献血者无偿献血的动力下降。随着我国对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加大,许多群众自发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第一次无偿献血可能是出于冲动,在进入采血站后,难免出现后悔和害怕的心理,此时采血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血人员能对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舒缓他们的压力,既可以避免献血者因太过紧张导致的采血量不值和采血失败等情况,又可避免采血过程中一系列风险。

二、从采供血角度促进血站充足供血的策略

(一)完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首先,合理分配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部门做好与卫生站和血站的供血配合工作,对影响和阻碍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多部门联系、合作、协调的无偿献血机制。其次,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完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重点要做好对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奖励,对献血旺季和淡季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个季节的供血数量。与此同时,血站要积极配合各大醫院的工作,缓解供血不足、血液紧张的局面。政府要对无偿献血工作进行细化,建立献血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加大人力和资源的投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让无偿献血激励机制的受众得到进一步拓宽,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献血工作中来。

(二)开源和节流两手抓。来源指的是血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呼吁广大群众踊跃前来献血,通过加大宣传和加大优惠力度等方式招募更多公民按献血法及相关规范成为无偿献血者。节流指的是在血液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节约用血,针对血液采集中的浪费,如因血脂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要做好献血宣传工作,告诉广大群众献血前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因相关知识不足导致血液浪费。针对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要提醒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注意锻炼和饮食健康,加大对街头献血站的管理和监督,献血前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进行咨询,严格把控血液质量。在血液存储过程中保证血液存储环境的适宜性,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按需用血和按量用血。

(三)提高采血人员技术水平。首先,采血人员要提高职业素养,在工作过程中注意自身着装,养成微笑服务的职业习惯,给献血者专业、温和的形象,打消献血者心里的顾虑,消除献血者抵触和恐惧的情绪。其次,采血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在采血过程中指导献血者配合自己的工作,为提高穿刺技术,血站和卫生部门应定期安排采血人员进行培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实践操作,提高采血人员静脉穿刺的专业水平,消除采血过程中出现专业知识不足造成的皮下淤青和穿刺点污染等现象,给献血者带去更好的服务。

(四)发挥血站专业功能,科学合理用血。血站使血液存放和血液发放的窗口,联系着临床医疗机构和无偿献血者,如果血站的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将直接导致临床治疗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最终影响患者的救治。为此,血站不仅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血液存储充足。首先,采用科学的用血管理制度,特别要做好成品库中的血液管理。严格把控临床科室的用血指标,减少不必要的用血。当血站的血液库存量较少时。血站可与医院商量,将血液优先供给医院急诊室,对可择期进行手术的病人建议适当延缓手术时间,或动员患者家属进行献血,以缓解血液供给压力。其次,科学指导用血。接到用血咨询电话时,根据咨询者提出的具体问题给出专业答复,对不能及时解答的问题,在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后再给予详细回答。当医疗机构来电咨询临床输血相关问题时,除了要对问题进行解答,还要配合上门服务,以提高血液利用效率。再者,要建立供血预警机制,制定用血应急方案。此项措施主要针对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爆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导致的医疗用血紧张局面,建立供血预警机制,提高血站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保障血站能为临床医疗提供充足、及时的血液来源。最后,有计划的存储血液。血站作为采购一体的公共卫生机构,应掌握不同品种的血液,保证不同品种血液数量充足。血液库存管理部门根据临床用血的需求,配合血站现有血液储存量制定每天血液的需求计划,库存管理员要完成血液的分类工作,制定每天血液的存储数量和使用数量,保证血液供需平衡。

三、结论

综上所诉,现阶段想要彻底改变血站供血不足的现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最主要还是得依靠血站自身的努力,在充分挖掘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使无偿献血的数量增加,是血站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血液保障,促进血站与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美琴.血站的采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7):46-47.

[2] 刘美红,李媛.应对季节性供血不足的做法和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v.29;No.167(07):124-126.

作者简介:郑仲良(1973.1-),男,四川成都,汉,本科,中级统计师,江门市中心血站,研究方向:统计。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