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物流枢纽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2020-08-16马瑶影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马瑶影

摘 要:作为中国内陆港建设的首倡者和陆港建设标准的引领者,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所在地——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和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其区域累计投资超过350亿元,以招商局物流、中国邮政、京东、传化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西安陆港型国家枢纽正在成为国家构建向西服务全国、向东服务西部地区的主要抓手与核心平台,其打造的“枢纽设施集成连片布局+产业依托枢纽聚集发展+港城一体化同步跃升”的发展模式,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示范,为世界与中国解决内陆地区创新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样板”。

关键词:物流枢纽;关中城市群;枢纽经济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形势紧迫,亟需各个领域寻找突破口。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在新时期肩负着新使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进入成熟期,全面连接的物流互联网加快形成,物流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成为常态,正重塑物流行业新生态。物流枢纽的布局应运而生,成为新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以“互联网+ 交通樞纽”释放经济活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的智慧型枢纽经济新形态。伴随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及《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方案(2019-2020 年)》等文件,我国正式迈入物流枢纽发展新时代,将以组织中心的角色,推动物流系统的各资源要素实现联网、运算、优化、运筹,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二、国家物流枢纽的现状

经过10多年发展,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投资建设模式不断推广复制,我国物流节点设施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建成运营的物流园区等超过1600个,大大超过规划的212个国家物流枢纽的数量,为国家物流枢纽整合资源、布局网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和条件。

我国物流节点设施不仅数量多,更在于与商贸、制造、交通设施等匹配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类型:港口、空港、内陆港、商贸物流、生产物流、电商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物流业界在提质降本增效方面的积极探索,以及我国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细分的深化。因此,在总结成就时,人们给予了物流业诸多肯定—用很短的时间和实践,我国就处于赶超欧美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甚至部分领域超越的阶段。

物流节点设施存在的理由和发展壮大的逻辑是网络化,只有处于网络化中的节点,并在节点之间形成网络化的运行业务,才能产生物流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效应。在本次多个城市编制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方案中,让我们在骄傲于物流节点设施成就的同时,发现了短板所在。

短板之一是盈利能力弱。设施盈利更多聚焦于土地增值收益,通过经营物流业务盈利困难重重。不少企业经营多年后依然难现物流节点设施运营盈利的曙光,部分企业开始转让退出,或者转做非物流业务补贴物流。物流节点设施不能通过物流运作获得足够的利润,在参与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这种状况依然很难改观。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国家物流枢纽就有可能沦落为仅仅成为企业的一般企图获取盈利的招牌,而无法承载国家物流骨干网络功能,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短板之二是缺乏网络运作能力。这主要源于目前物流节点设施非网络化运作下带来的业务创新困境。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方案中明确要求对枢纽的“干支配”进行表述,许多申报方案也能提出“干支配”模式,但内在联系却非常弱,部分根本没有内在联系,处于分割状态,这种状态也决定了申报的国家物流枢纽将很难承担国家功能和组构国家骨干物流网络。

短板之三是枢纽经济发展困难。盈利能力弱和网络化运作缺乏,使得申报的国家物流枢纽较难聚集更优质的物流要素资源和进行“干支配”网络化、一体化运作,依托枢纽的制造、商贸、平台、供应链协同等枢纽经济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即便部分方案中提出了枢纽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方案,其实现的可能性也是很难的。

三、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等有关文件要求,2019—2020年是国家物流枢纽的起步建设阶段,重点依托已投入运营、发展潜力较大、区域带动作用较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设施,推动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基本框架和重要支撑。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2019年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陕西西安在名单之列。

西安作为西部重要城市,西安具有文化、科教、战略、交通、特色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近年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促进地区发展的国家和省市政策密集出台:

2018年1月15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2018年2月西安正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12月3日,陕西省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引领,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8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为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4种类型枢纽叠加。

2019年1月《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2035年全面建成“五都一枢纽”。(“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现代生态宜居之都、国际重要门户枢纽)。

2019年5月《西安市贯彻落实“追赶超越”定位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以加快推進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西安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37亿元,较上年增长14.98%,是2010年的3.49倍,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0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生产总值357.49亿元,增速达到6.3%。快递业务总量39944.93万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第8位……西安,正在加快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国际性综合物流枢纽,推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总体上看,西安市国际物流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与“一带一路”内陆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规模偏小、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大西安的区位优势和物流科教资源优势并未完全转换为物流产业聚集优势。在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支撑能力、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区域竞争力和产业贸易规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应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陕西)自贸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西安建设、临空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西安在地理区位、科创资源、产业发展、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多方发力,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政府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和物流园区示范带动等方面加快建设,朝着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亚欧非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方向努力迈进。

四、西安物流枢纽建设策略

作为一个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部雄心”所在,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中,对西安经济的外向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被写入国家重要发展布局当中。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作为国内最大的内陆港务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理论体系、行业规范、发展模式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对优化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全方位深化改革

全面推动自贸创新改革,积极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围绕开放大通道建设、自贸创新、行政审批相对集中试点、政府机构职能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民生改革、党建群团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十大领域全方位推进改革。

(二)高点规划畅通道

加大加密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频次。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全力开拓沿海和货源地内贸班列,一企一线探索开通中欧班列国际线路10条以上。加强口岸系统化建设。加快整车口岸建设,积极申报平行进口车试点。打造智慧陆港。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西安港多式联运大数据运营中心功能。

(三)全力以赴抓项目

紧抓战略项目。以全区之力保障和推动西安奥体中心场馆及周边区域加快建设。加快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港国际采购中心、西安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基地等自建项目的建设。扩大招商项目。抓好传化公路港、安博国际物流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的落地实施。做实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招引城市运营商参与城市配套建设,加快陆港特色小镇、街区建设。高标准策划建设欧陆风情街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名片。

参考文献

[1] 罗华北,陈虹村,刘进.解码物流枢纽经济[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9-10.

[2] 席悦.西安: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05):46-48.

[3] 费少卿.以协同效应加快打造关中国际物流枢纽[J].国际经济合作,2020(02):59-67.

[4] 冯耕中.陕西枢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新西部,2018(10):20.

[5] 柳涛.如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24(10):86-87.

[6] 两部委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J].珠江水运,2020(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