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白蛾监测与防治技术探讨

2020-08-16张勇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监测

张勇

摘 要:本文从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入手,讨论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情况和危害,最后分析美国白蛾的监测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希望通过有效的监测以及防治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

关键词:美国白蛾;监测;防治技术;探讨

美国白蛾原产地为北美洲,自1979年在我国境内发现之后,在30年时间从我国东北边境入侵到中原腹地,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巨大破坏,美国白蛾多在夜间活动,繁殖能力极强,具有杂食性的特点,将植物树叶吃光后会继续对作物的茎干啃食,同时这种害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耐饥饿能力,可以随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

一、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别名美国白登蛾、秋木毛虫、秋木蛾。雄娥体长9-15毫米,雌蛾体长9-13毫米,成虫背部白毛密布,多数个体腹部白色,具有趋光性、趋味性等特征。美国白蛾对气味敏感,尤其是对臭味、腥味十分敏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以及周围树木中容易发生虫害。

二、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情况和危害

1979年我国丹东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踪迹,随后一路南下,蔓延至山东、陕西、河北、天津等地,目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地。破坏对象为果树、景区观赏树、绿化道树、农田、瓜果蔬菜,可以破坏多达300种植物,喜食植物包括白麻、红橡木、白蜡、杨树、柳树、榆树、樱花、刺葵、苹果、樱桃、白菜、萝卜等,会对当地林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美国白蛾是一种杂食性动物,破坏性严重,是世界性检疫对象,我国已将美国白蛾列入国家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美国白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繁殖能力极强,通常在每年4月底-5月初进入羽化期,在7月初可长成第1代成虫、7中旬繁殖成为第2代成虫、9月中旬繁殖为第3代成虫,美国白蛾通常一年会繁衍三代,雌性个体每次排卵数量300-1900粒不等。其次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美国白蛾在近年来的扩散范围越来越大,不仅自身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自然扩散可达35-50公里,同时也可以借助交通工具传播。最后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零下16℃的低温环境以及40摄氏度的高温下生存,美国白蛾还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在半个月不进食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活动和繁殖[1]。

三、美国白蛾的监测方法

目前看来监测预报水平对这种虫害的防治到了关键影响,需要根据生长特征对成虫与幼虫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消灭。

首先,测报调查前准备。在物资准备环节,年初需要准备诱虫灯捕虫器、毒瓶、农药、机动喷雾器以及调查记录本。在调查地点的选择上,需要对自然村、居民区、街道、河堤等位置进行全面调查,对未发生灾害的村庄、道路、河渠也需要加强观测。对于发生面积以及发生程度的统计来说。虫株率小于2%认定为轻度发生,2%-5%为中度发生,超出5%认定为重度发生。

其次,监测调查方法。技术人员需要在美国白蛾羽化前后的时段,选择去年遭受灾害较为严重的树木,在周边设置砖瓦诱集,之后集中焚烧,并且对发生区域的乱石堆、老树皮缝、屋檐进行调查,确定越冬蛹的数量。在监测成虫地点与日期环节需要分析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在成虫期的密集区域悬挂幼虫灯,每3亩林地悬挂一盏幼虫灯,高度与地面距离1.5米,通常设置时间为4月初-5月末、6月下旬-7月末、8月中旬-9月下旬,每天下午7点开灯,次日清晨对诱集情况检查,然后将调查结果记录。对于幼虫的调查集中在去年发生区域的周边地块、村庄、道路,记录幼虫以及网幕发生的始见期、高峰期和结束期。把时间集中在5月初-6月末、7月中旬-8月末、9月初-11月初。

最后,注意事项。在使用幼虫灯的过程中,要保证选址具有代表性,同时需要加强日常的维护,保证牲畜和人员安全,使用诱虫灯的过程中发现损坏要及时维修,并且要将监测调查的结果及时上报。此外,在调查地点的监测中,需要重点考察与发生区域邻近的车站、码头、旅游点以及货物集散区。

四、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首先,人工物理防治措施。在冬春季节可以采取人工挖越冬蛹的方法,以此减少越冬害虫的数量,也可以在成虫羽化期,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在每天清晨或黄昏对树干、墙壁、电杆上直立的美国白蛾捕捉。剪除网幕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由于美国白蛾的幼虫在3龄之前,每隔2-3天就会形成网幕,技术人员可以查找幼虫网幕,然后用高枝剪将网幕和树枝一起剪下,期间需要注意避免对网幕造成破坏,否则幼虫会漏出,剪下的网幕需要采取焚烧处理或者深埋的方法,并且将散落在地面的幼虫杀死。围草诱蛹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大树木的防治,在幼虫蛹化之前离地面1-1.5米的树干处使用,用草帘围绑起来,然后吸引幼虫前来化蛹,期间每隔7-9天更换一次草把,然后集中烧毁或者深埋。最后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采用灯光诱杀的措施,技术人员利用幼虫灯可以在羽化期将其杀死,一般需要设置在美国白蛾发生严重区域的四周空旷地区,设置幼虫灯中心区域50-100米的范围内喷药毒杀[2]。

其次,生物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对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生物防治方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在资金较为缺乏、人为活动频繁并且无法使用药物的区域十分有效,可以释放周氏啮小蜂,释放这种昆虫的最佳时间为美国白蛾化蛹初期,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以上午10点至下午5点放风为最佳时间。此外,利用细菌病毒类生物抑制剂也可以达到防治的目标。病毒类生物制剂防治的过程中,苏云金杆菌对各龄期的幼虫都可以起到有效防治效果,并且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如果利用性信息素防治,需要在林间投放昆虫诱杀器,在诱捕雄性成虫的过程中破坏其交配环境,降低繁殖率[3]。

最后,化学防治方法。该方法最为有效,具有易操作和经济性好的特点,不过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也可能将害虫天敌一同杀死,所以在采取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以低毒、高效、环保的杀虫剂为主,可以采取人工喷洒以及飞机喷洒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尽量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否则美国白蛾会产生耐药性。在每年5月-6月为美国白蛾第1代幼虫期,该阶段为防治关键时期,可以使用联苯菊酯、高效氯氢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幼虫破网前期使用4.5%的高效氯氢菊酯配合甲维盐加水稀释成1000倍液,喷施防治。在幼虫破网后可以在树冠上喷施菊酯类农药,配置成1500-2000倍液防治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目前新型的抗生素药剂不断问世,比如可以把阿维菌素乳油杀虫剂稀释后喷洒具有防治效果好、环保性好的特点[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防治美国白蛾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对预报预测工作高度重视,采取联防联治的方法,综合利用人工捕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措施,今后需要将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长期开展下去,进而有效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

参考文献

[1] 崔苗茹,胡树发,周汝良.辽宁省美国白蛾疫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78-82.

[2] 姚指挥,高鹏.沣西新城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农业,2019,(22):67,69.

[3] 刘贺佳.南京市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淺析[J].南方农业,2019,13(35):130-131.

[4] 段君钢.辽东地区美国白蛾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19,(22):89.

猜你喜欢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