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沙地榛园高效栽培技术
2020-08-16郝春英
郝春英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辽西北沙地平欧杂种榛园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具体措施主要有建园时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加强防护林建设、做好水肥管理及树体管理工作、合理进行林间间作等,以期提高辽西北沙地榛园经济效益,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地榛园;高效栽培技术;辽西北
中图分类号 S6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08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平欧杂种榛是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利用我国平榛作母本、欧洲榛作父本,经过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1],其特点为抗寒能力强、果大、出仁率高、适应范围广、产量高。平欧杂种榛在天气较寒冷、低温持续时间长、冬季少雪干燥、年平均气温3.2~15.0 ℃的地区均可栽培。2007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开始引种栽培,并取得了成功。
平欧杂种榛在辽西北最初的引种栽培地为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东经122°22′、北纬42°43′,海拔226.5 m。土壤以风沙土为主,质地粗、结构差,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年均降水量400~500 mm,蒸发量1 300~1 800 mm。年均气温5.9~6.1 ℃,极端最高温度43.2 ℃,极端最低温度 -34.1 ℃,相对湿度为58.0%~59.0%,年均风速为3.7~4.6 m/s。
由于辽西北风沙区气候干旱,土壤养分贫瘠、漏水、漏肥,平欧杂种榛园经营成本较高,甚至有的品种枯死现象比较严重,引种栽培初期榛园的经济效益很不理想。为了改善榛园的经营和收益状况,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沙地榛园经济效益的措施,效果明显,以供榛树栽植户参考。
1 选好品种
良种是榛园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是榛树建园成功的科学保障。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自开展平欧杂种榛杂种选育工作以来,培育的品种有40余个,截至2009年经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认定的品种有11个。不同地区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在建立榛园之前必须考虑品种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在充分了解平欧杂种榛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前提下,根据辽西北沙地的特点,结合栽培试验结果,本地区应选择以下几个品种。
(1)达维(84-254)。该品种树势强壮,七年生树高2.78 m,平均冠幅直径2.45 m。坚果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5 g,出仁率44%。丰产,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0粒,七至八年生榛树平均单株产量1.6 kg,坚果8月下旬成熟。越冬性强,休眠期可耐-33 ℃低温,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 ℃以上的地区栽培[2]。
(2)辽榛7号(82-11)。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冠中等。平均单果重2.4 g,出仁率达41%。早果性、丰产性均强,七至八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1.4 kg。越冬性强,休眠期可耐-30 ℃低温,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5 ℃以上的地区栽培。
(3)辽榛3号(84-226)。该品种树势强壮,树冠大。六年生树高2.43 m,树冠直径1.27 m。定植无性系苗,三年生树即开始结果,丰产性好,八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1.85 kg,平均单果重2.9 g,出仁率47.6%。适应性及越冬性强,休眠期可耐-30 ℃低溫,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 ℃以上的地区栽培。
2 加强防护林建设
平欧杂种榛虽然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但由于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榛树经常会发生抽条现象。特别是春季风大,风抽和沙打会导致新梢枯萎,对发芽、开花和坐果危害较大,不仅造成当年结果枝大量减少,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还会影响下一年的产量。因此,辽西北沙地榛树建园一定要首先营造防护林或营建生物围蓠等,以改善榛园小气候条件,减少损失。
营造榛园防护林,要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生长健壮,有利于发挥防护林的防风沙作用。若用乔木营建防护林,应选择树冠高大、生长快、寿命长的树种;在风害严重的地区,应选择常绿树种,如樟子松、油松、赤松、彰武松等,以提高防护林的防护效果。
防护林应根据榛园规模、有害风方向以及地势、地形和气候特点等进行设计。一般小型榛园在榛园外围栽植2~4行乔木作为防风林带即可,大、中型榛园应建立榛园防护林网,在多风地带,特别是风口处,应设置较密集的防风障[3-4]。在没有条件建设防护林的地方,亦可采用种植高杆农作物的方式防止风沙危害。如在榛园四周按建园设计预留防护林带宽度,种植玉米6~8行,秋季玉米成熟后只取果实,保留秸秆,使其发挥防风作用;第2年在前一年玉米的行间继续种植玉米,前一年的玉米秸秆保留到6月大风季节过后再去除。
3 加强水肥管理
沙地土壤养分缺乏、保水能力差,榛树极易发生生长不良和干旱危害等现象,适时灌水、施肥是促进榛树生长发育和结实的重要保证。
根据该地区特点,在榛树生长前(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深度在40~60 cm时,灌第1次水,同时施入基肥。基肥为鸡粪、猪粪、羊粪及有机物腐烂后形成的肥料,必须充分腐熟才可施用。施肥方法是在榛树的四周挖环状沟,将粪肥撒在沟内,盖上表土,然后进行灌水[5]。一般二至三年生幼树施粪肥10~15 kg/株,四至五年生树施粪肥40~50 kg/株,六至七年生树施粪肥65~80 kg/株,以后随树龄和产量的增加适当增加施肥量,促进树木生长。灌水往往结合施肥同时进行。
5月中下旬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此时也是辽西北地区春旱季节,应进行第2次灌水、施肥,保证榛树当年生长和产量。肥料主要选择速效性肥,如硫酸铵、二铵、尿素等。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土壤肥沃程度以及肥料种类而定。幼龄榛园(二至五年生)需纯N 6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施追肥时根据肥料有效成分计算施肥量。
6月中下旬以后自然降水增加,一般不需要灌水。但不同地区降雨量不同,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是否灌水,以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因6月上旬至7月中上旬为坚果发育迅速及花芽开始分化期,此期间追肥对果实生长发育、花芽分化、枝条增壮极为重要,7月上旬至中旬需进行第3次灌水施肥。
为了促进枝条木质化,提高榛树的抗寒、抗旱能力,保证其安全越冬,8月中下旬施磷酸二氢钾1次,二至五年生树施0.15~0.20 kg/株。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再灌1次封冻水。
4 做好树体管理
修剪是调节树体营养生长与结实平衡的重要技术措施,要使榛园达到稳产高产、长期保持旺盛生长的效果,必须重视树体整形修剪工作。榛树整形修剪须依据其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以形成合理的骨架、平衡树势、尽快扩大树冠、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6]。
一年生苗栽植后当年定干,定干高度为60~70 cm。针对沙区春季多风干燥的气候特点,定干后应立即在苗木剪口处喷涂油漆,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散失,提高栽植成活率。修剪在3月榛树休眠期进行。栽植第2年,选留主干上3~4个着生方位不同的主枝,并进行轻短截,约剪掉枝长的1/3,剪口下留饱满外侧芽。第3年,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并对选留的侧枝和各主枝的延长枝进行轻短截,剪口下留饱满外芽,内膛短枝不修剪。第4年,继续轻短截各主枝和侧枝的延长枝,榛树丰产树冠基本形成。
5 搞好林间间作
沙地幼龄榛树的树冠和根系较小,可在行间空地上间种绿肥和其他短期经济作物。合理间作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还能使榛园在前期有一定经济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间作物覆盖地面,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和防止水土流失,缩小地面温度变幅,同时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改善了榛树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和结实[7-8]。适宜榛园间作的作物有大豆、豇豆、绿豆等豆类及小麦、谷子等。另外,榛园还可以间作茄子、辣椒、番茄、芹菜等生长期较短的蔬菜类作物。沙区由于土壤风蚀严重,不能种植花生、红薯、马铃薯等收获根茎类产品的作物。建园初期,榛树较小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苗期生长慢、市场前景好的树种进行行间育苗,如移植樟子松裸根苗木和培育容器苗等,提高榛园初期的收益。
榛园间作要分清主次,间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榛树生长和提高近期收益,不能因间作而影响榛树生长,更不能损坏幼树。一般间作距离为:一年生榛树留1 m,二年生榛树留1.2 m,三年生榛树留1.5 m,四年生榛树留1.8 m。超过四年生以上时,树冠接近郁闭,不能进行间作。
6 参考文献
[1] 梁维坚,董德芬.大果榛子育种与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梁维坚,解明,董德芬,等.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J].中国果树,2000(2):4-6.
[3] 赵连吉,赵风华,赵博,等.浅谈果园防护林的作用及其营造技术[J].北方果树,1999(8):56-62.
[4] 李玉航.沙地榛园防护林营建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設计,2013,36(3):32-33.
[5] 徐树堂,李玉航,成文博,等.沙地大果榛子丰产栽培及繁殖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2(增刊1):106-108.
[6] 王尧.杂交榛子品种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56.
[7] 李玉航.沙地幼龄榛园间作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3(1):88-89.
[8] 解明.杂交榛子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J].新农业,2011(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