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秧龄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20-08-16钟剑文张铭郑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生长发育水稻产量

钟剑文 张铭 郑飞

摘要    为探讨秧龄对本地区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适宜秧龄(20 d)为对照,设置30 d秧龄、40 d秧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机插水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秧龄栽插会造成高峰苗出现时间推迟(按播后天数计)、生育期延长;齐穗期单株茎鞘重和整株干物质重降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粗度变小,抗倒伏能力减弱;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降低,光合能力减弱,籽粒灌浆结实不充分,产量下降。

关键词    水稻;秧龄;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01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培育适龄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近年来,江苏省水稻集中育供秧技术日趋成熟,以基质替代营养土、硬盘替代软盘、微喷灌溉替代大水漫灌、机械播种替代手工播种等技术日益成为主流[1-3],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秧效率、改善了秧苗素质,且大大降低了集中育秧的经营风险,促进了机插水稻规模化发展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典型的稻麦两熟制地区,苏南地区存在因耕整地进度、机械调度及灾害性天气等引起的超秧龄风险。超秧龄秧苗不仅高而细、软弱无力,抗植伤性差,且地下部功能减弱,发苗困难,栽插后对水稻最终产量的形成往往不利[4]。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移栽秧龄条件下水稻生长特性及最终产量差异,科学评估超秧龄风险,以期更好地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位于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沙湖村的祥华家庭农场进行,属太湖稻区,秧田为冬闲田。大田前茬为小麦,土壤为乌栅土,质地为中壤,耕层(0~20 cm)土壤pH值6.82、有机质26.2 g/kg、全氮1.670 g/kg、速效磷17.5 mg/kg、速效钾117 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供试育苗基质为“科杰”牌水稻专用育秧基质(常州科力农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采用对比试验,设3个秧龄处理,分别为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播种,6月25日统一移栽,秧龄分别为40、30、20 d,其中以适宜秧龄(20 d)作对照(CK)。行株距为30 cm×12 cm,每穴3~5苗,每个处理面积不少于1 333.33 m2。小区间做埂隔离,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埂体,各处理间设有间隔沟约50 cm,试验区四周设有排灌沟,保证各小区单独排灌。肥水管理同常规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按当地植保部门推荐方案进行。

1.4    试验实施

于5月13日、5月23日、6月2日分3批药剂浸种(应用6%杀螟丹4 mL+25%氰烯菌酯3 mL+10%吡虫啉10 g兑水6 kg,浸种4 kg,浸足60 h),播种前脱水摊晾,以种子不粘连为宜。分别于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采用盘育播种机(THK-3017KC,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播种,所用育秧盘为硬质塑料育秧盘(规格为58 cm×28 cm×3 cm,溧陽市建丰塑业有限公司),播量为150 g芽谷/盘。播种后叠盘暗化3 d,约80%芽苗露出土面1.0~1.5 cm,摆盘入秧田绿化。摆盘后,微喷灌溉(山东莱芜丰源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30 min,基质吸足水后,覆盖无纺布7 d;之后除雨天外,每天8:00—9:00、16:00—17:00微喷灌溉,每次喷水1 h,喷至秧盘底孔出水即止。每个处理播100盘。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1    齐穗期和全生育期。群体80%出穗为齐穗期,播种至成熟天数为全生育期(d)。

1.5.2    茎蘖动态。每个处理按对角线法定3个点,每点定10穴,从移栽至齐穗期,每隔7 d数1次单穴茎蘖数,用于计算群体茎蘖数。

1.5.3    植株性状及干物质重考查。齐穗期每处理取2穴稻株,从中测定样品第一、二节间茎粗;而后烘干植株至恒重后称量叶片、茎鞘及全株地上部干物质重。

1.5.4    叶面积指数。齐穗期每个处理按对角线法定3个点,每点取2穴,测定样品单株叶片总长度、单株叶片总宽度、单株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总长度×单株叶片总宽度×k,长宽系数k直接采用郁进元等对水稻叶片长宽校正系数研究成果,k取值0.77)。叶面积指数采用比重法测定计算,即单位叶面积与叶片干重的比值[5]。

1.5.5    产量及其构成。成熟期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20穴)测定穗数;每点用平均穗数法取10穗左右,测定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1.6    数据处理

用Office 2010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与作图,用SPSS 19.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龄对机插水稻齐穗期与全生育期的影响

齐穗时间与生育期长短是反映作物生育进程变化的重要指标。由表1可知,随着秧龄的增加,机插水稻齐穗期提前,生育期相应延长。

2.2    秧龄对机插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不同栽插秧龄水稻茎蘖消长存在一定差异(图1)。栽后7 d,各处理茎蘖数都开始上升,但与对照秧龄20 d(CK)相比,2个超秧龄30 d和40 d处理的茎蘖数增加均较为迟缓,可能是因为超秧龄秧苗素质较差、根系活性不强、低位分蘖慢。栽后39 d,对照秧龄20 d(CK)苗数已达到高峰,而2个超秧龄30 d和40 d处理均较其推迟7 d,但各处理的高峰苗数差异不显著。表明大秧龄栽插可能会使群体高峰苗时间推迟,而对高峰苗数最终形成影响较小。

2.3    秧龄对机插水稻植株性状及干物重的影响

移栽秧龄对齐穗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及茎粗有明显影响(表2)。与对照秧龄20 d(CK)相比,超秧龄栽插处理齐穗期单株茎鞘重、全株干物重较小;花前干物质积累较慢,光合产物偏少,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0 d秧龄栽插齐穗期单株叶片干物重较其他处理大,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此外,超秧龄栽插可能会导致后期植株第一、二节茎秆充实度不够,茎粗变小,抗倒能力可能减弱,且与对照秧龄20 d(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4    不同秧龄对机插水稻齐穗期叶片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的大小是反映植株光合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参数。不同秧龄移栽对齐穗期水稻叶片叶面积指数影响各异(表3)。超秧龄30 d和40 d处理齐穗期的单株绿叶总长度较对照秧龄20 d(CK)大,但单株绿叶总宽度偏小,且差异显著。虽然40 d秧龄处理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干重均较其他处理大,但差异均不显著。此外,2个超秧龄30 d和40 d处理叶面积指数较对照秧龄20 d(CK)都小,且达到显著差异,表明超秧龄栽插不利于群体齐穗期获得适宜的叶面积指数,植株光合能力不足,后期干物质积累较少。

2.5    不同秧龄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不同秧龄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不同(表4)。超秧龄栽插对机插水稻最终有效穗数形成、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较小,但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却较大,且达到显著差异。表明超秧龄栽插可能会影响后期籽粒灌浆结实,导致秕谷数偏多,最终形成的理论产量偏低。

3    结论与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江苏地区的适栽期通常为播后18~25 d[6-9]。秧龄过大可能会造成苗体间通风透光条件差、成苗率和成苗数明显下降、苗高秆细、秧苗素质变劣、后期产量降低[10]。此外,超秧龄栽插可能会使田间基本苗降低,后期形成的有效穗数减少[11],最终导致减产。本研究表明,与适宜秧龄相比,超秧龄栽插可能会延长机插水稻生育期,高峰苗时间推迟;齐穗期干物重积累降低,基部节间偏细,抗倒能力减弱;同时,单位叶面积指数偏低,光合能力弱,籽粒灌浆结实不充分,最终形成的理论产量偏低。因此,在水稻生产实践中,应通过加快耕整地进度、合理调度机械等措施避免秧龄过大等现象;如若不可避免,亦可采取早揭无纺布、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手段延缓秧苗生长速度,减小超秧龄风险,为水稻后期高产稳产创造充分条件。

4    参考文献

[1] 金军,赖清云,李伟海,等.机插水稻不同基质培育秧苗的对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7):57-60.

[2] 周青,陈新红,丁静,等.不同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1):76-85.

[3] 冯加根,周燕,管帮超.不同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大田生长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1(6):37-38.

[4] 张祖建,王君,郎有忠,等.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J].作物学报,2008(2):297-304.

[5] 吕建林,陈如凯,张木清,等.甘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和比叶重的季节变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27(3):285-290.

[6] 龚振恺,万靓军,李刚,等.移栽秧龄和中期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宁粳1号生产力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6(3):16-19.

[7] 沈建辉,于林惠,邵文娟,等.江苏三地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基础肥力及其培肥与秧苗素质[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4):56-60.

[8] 沈建輝,邵文娟,张祖建,等.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4(9):906-911.

[9] 沈建辉,邵文娟,张祖建,等.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3):402-409.

[10] 吴亚云,裴文,曲开军,等.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9):45-46.

[11] 龙瑞平,李贵勇,夏琼梅,等.不同秧龄与多效唑喷施对机插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158-160.

猜你喜欢

生长发育水稻产量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