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8-16余曦
余曦
[摘 要] 隨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在开展室内专业设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专业课程和时代发展步伐做好结合,探寻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8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室内居住环境也成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热议问题。开展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时,要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维度出发进行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和当下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培养出更多又专又精的实践型设计师。
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学也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能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信息的获取以及传播路径上的特征,当下的信息流呈现碎片化以及扁平化特征,这对于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如何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人才,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时代也意味着学习的模式较传统有了较大变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完成理论性的内容,然后再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拓展[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实践操作水平,激发个体的热情以及主动性,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竞争力。
一、室内设计行业分析
长期以来建筑业都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型产业,随着政府去产能和稳定房价政策的推出,更多房地产行业开始朝向经济性方向转型。然而,房地产行业的降温并没有降低室内设计行业的热度,反而室内设计行业逐渐火热,人们越来越看重室内环境对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然而,一些室内设计师对人们的需求把握存在欠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际上,从当下人们对室内设计的需求上看,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朝向定制化以及个性化需求层面转变,欧式、田园风、现代以及中式等室内装修风格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迭,这种更迭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市场需求不断发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甚至可以由需求方参与其中进行实时互动,而且在家居互联网以及建筑物流网络配置完善的过程中,室内设计行业即将迎来新的生机以及希望。技术水平的提升如3D设计渲染等手段的更新也会让室内设计更加立体化以及人性化,更懂顾客的需求,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更高。
室内设计师的主要工作目的在于为人类打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室内设计本身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除了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之外,也要能够了解室内设计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将这些环节整合到一起,进行重新判断以及整合优化。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更加流通以及透明,室内设计师要具备更丰富的知识体系,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也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美术功底以及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2]。除此之外,室内设计师也要坚守人文素养以及执业道德,以创新精神面对手中的每一个室内设计,而这些能力的塑造都需要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着力于室内设计的综合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并遵循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融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开展教育。具体来看,当下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结构单一、内容滞后
室内设计的综合性特征指的是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然而当下我国诸多高职院校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一特性所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备,仅仅认为室内设计就是家具装潢摆放而已。实际上,现代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要和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切合,并且与时俱进,分析用户的实际需求所在,设置相应的学科,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几门课程的话,则会很难让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后适应岗位需求,形成就业困难,也会反过来制约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专业的更好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室内设计专业涉及较为复杂的交叉知识点,内容也丰富多元,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教师首先要能够熟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尽可能地实现精细化教学。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的只是全才,而非专才。学生学过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并没有拿得出手的职业能力,而且这种泛泛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也会让人才在走入社会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教学实践的质量不高
室内设计同样也是一门需要较多实践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当面对复杂的实际设计情况时,要能够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创新式的方法予以解决[3]。然而很多教师仍然只关注理论层面的讲解,学生实际能动手操作的实践时间被压缩得太少,最终的教学结果,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幅减少,这样过时的人才培养策略与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没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四)师资质量不高
教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指导者角色,教师本身的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也会影响人才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能够在能力层面上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本身缺乏社会实践,甚至一些高职院校会选用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来兼任该课程的导师,造成教学重点不对以及缺乏深度。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主动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一些教师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资源使用的认识不够,虽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但是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开展教学,也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资源交叉,导致“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只是生硬的和课程相容,没有贯穿室内设计教育的始终,无法发挥出“互联网+”的教育优势所在。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基础平台
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平台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购买或者定制专门的互联网+平台,让教师能够在该平台中实现电子化教学,将每节课的教学制作而成微课等新形势,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碎片化以及扁平化信息的实际需求,将这些碎片式的知识进行整理以及分布,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照搬课本内容来说更加科学,也符合人们的认知需求,学生可以在该平台的引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直到熟记知识点[4]。这种平台也包括和其他院校之间的沟通以及资源共享,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互换。教师在获取的资料之后可以相互提升以及督促,不仅能够使学生实现进步,教师也会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互联网+”教学平台也可以成为连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领取企业分布的相关作业或者实践任务,在平台之外完成之后重新递交,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并且能够联动学生的课外实践,弥补传统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较少的问题。
(二)建立“互联网+”式的大师工作室空间
在“互联网+”思维的带动下,高职院校也要注重打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屏障,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为生硬,“互联网+”能够帮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甚至让学生能够和行业中的大师建立联系,成为“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师徒关系。这种师徒关系可以通过大师工作空间的形式实现,大师可以将自己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解经历以及相关成果放置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大师的工作精神,并且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沟通,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也满足了室内设计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所获得的知识是多元、丰富且多维的,与专业人士的沟通也能很好地弥补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以及实践经验上的欠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师工作空间也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大师工作空间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雇佣关系,学生能够将自己对于知识的认知以设计成果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了解了社会对于室内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也进行的相关的能力训练,为更好地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转变教学方式,让教学思维更加互联网化
在教学的方式上,教师也要认识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密切沟通的关系,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由传统的“灌输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与教师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都会获得激发,能够更好地理解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际学习需求,并且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室内设计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教学方式也更加多维,例如,学生可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而不需要耗费太长的建模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指点学生的建模设计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地位的转换都能够克服传统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弊端,让学生成为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5]。而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也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所在,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能够认清到我国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距离,如何与时俱进基于互联网背景整合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每一位高职教师需要考量的关键问题。教师也要做好自身素养的提升,深耕实践,真正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卓识.“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学园,2017(26):41-42.
[2]王浩.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4):237.
[3]彭鑫.“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22-123.
[4]毛惠.“互联网+”技术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明日风尚,2017(17):61.
[5]徐作梅.“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9(7Z):225-226.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