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走班制”的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创新

2020-08-16车李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期
关键词:走班制形式挑战

车李萍

[摘           要]  “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桎梏,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解决了学生学习效率参差不齐等问题。2014年,新高考改革使“走班制”再度成为教育热点问题,面对新的学习组织形式带来的挑战,小学学校管理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从对“走班制”对传统学校管理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同时将针对时间、空间、教学资源、科目设置原则提出创新策略,为“走班制”下的学校管理带来新方法,以便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关    键   词]  “走班制”;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196-02

新時代对综合素质高、个性化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在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问题尤为严重。为同时兼顾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体性,“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组织形式重新在人们眼前活跃,并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2014年,国家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这一方案的指导下,不少教育领域相关人士认为“走班制”将成为学校改革的新方向。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将从“走班制”对“传统授课制”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同时在“走班制”的视角下对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提出创新策略,以便学校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挑战。

一、“走班制”的含义及组织形式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走班制”的实施必须坚持以“全面提高人的发展”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为根本目的,在完成基础教育给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前提下,学校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兴趣愿望进行科学评判后对学生进行“分班”。班级组织形式有三类:(1)行政班:是维护传统教学秩序的班级组织,上午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下午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意愿及能力水平进行“走班”学习;(2)拓展班: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度在同年级中选择与之相近的学习目标、学习完成度的学生群体进行知识拓展的班级组织;(3)兴趣班:指在课堂中完成课外知识的学习的班级组织,此类班级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而设,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实现个性化发展,且此类班级组织打破年龄的局限性,年龄相仿的学生均可在同一兴趣班进行学习。

二、“走班制”对“班级授课制”学校管理带来的挑战

学校管理指学校对本校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学校自身,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使效果最优化,以实现教书育人的功能。“走班制”的实施使得学校管理较“班级授课制”有多方面的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班级管理的流动性

“班级授课制”下的班级组织形式主要为“行政班”,即学生固定、教师固定、教室固定;而“走班制”的学生、教师均具有流动性,教室也有多功能性,“走班制”的实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部分目的明确的学生可以按时按地进入对应的教室进行学习,部分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现诸如迟到甚至缺勤等不良现象。对此,若在固定行政班则可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约束管理,实行“走班制”后,由于学生流动性过大,教师对学生具体情况较为陌生,则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此外,因学生按照能力水平不同进行分班,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异化为“快慢班”现象,且在无形中为学生打上不同的标签,在“快班”的学生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现象,在“慢班”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现象,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时间管理的失序

在小学课堂里,一节课通常为四十分钟;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授课方式、授课者的不同,一节课会出现提前下课、按时下课、延时下课等不同现象;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有些课程甚至安排两节课。在实行“走班制”的情况下,学生到达对应教室的时间会出现差异,若学生提前到达教室,则干扰了上一节课正在学习的学生;若学生因延后到达教室,则干扰了课堂正常教学秩序且对教师的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师资管理的失衡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要求教师传授一门学科知识,实行“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后,原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统一的局面有所改变,学校较之前开设了更为多种多样的课程,如从语数英三门学科延伸出去的课程:写作魔方、数学的奥秘、英语这样说及培养学生兴趣的活动课程急救小知识、科技大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大家学等;学校开设课程增加,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来支撑,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现状仍不乐观,实行“走班制”情况下一位教师甚至可能执教两到三门课程,师资匮乏情况日益凸显。“走班制”实行后对教师适应新课程、新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课程执行者变成课程开发者,这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加重,教师承受的压力也加深。

(四)课程资源管理的单调性

传统的小学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劳动等,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是“走班制”教学实行良好的“先天条件”,学生“有课选”才能进行“走班”,学生根据能力水平及个人意愿选上课,才确保了“走班制”“因材施教”的初衷。但是,我国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仍单调匮乏,难以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所以,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丰富课程体系、提高执教者的专业能力及自身素质变得尤为迫切。

猜你喜欢

走班制形式挑战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叽咕乐挑战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