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发现”开启初中数学殿堂大门

2020-08-15曾秀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6期
关键词:平分线发现道题

曾秀路

为什么初中生会觉得数学枯燥?因为学生在难懂的数学里没有“发现”。“发现”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一种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有新“发现”,用善于“发现”这把金钥匙,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开启初中数学殿堂大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不断提升数学成绩。

一、“发现”旧知识不够用——激发学习欲望

从形象的小学数学转变为抽象的初中数学,学生的心理与思维习惯都迎来了挑战。因此,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巧妙引导学生“发现”小学数学知识不够用,为接受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七年级第一章负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采取从小学能解决的问题人手,过渡到小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既有知识的不足。例如下面这个问题:

小明家做批发生意。

(1)一月份赚2万,二月份赚4万,三月份赚3万,那么小明家第一季度总的情况是赚了还是亏了?(学生能回答赚了)赚了多少?(学生能回答赚了9万)赚了9万怎么记账?(学生能回答记为9万)

(2)四月份赚2万,五月份亏1万,六月份亏2万。那么小明家第一季度总的情况是赚了还是亏了?(学生能回答是亏了1万)

然后再提出问题:亏了1万怎么记账?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发现小学学的数学不够用,从而引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后,明白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发现旧知识不够用,学生对新知识会更好奇,更有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发现”新知识更好用——改变思维习惯

由于思维定势的原因,学生习惯用旧知识解决问题,不会轻易接受新知识。有时总能听到学生理直气壮地说:明明可以用旧知识来做,干吗非要用新知识呢据艮学生争辩是没有意义的,得让他发现新知识更好用。

(一)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新知识更好用

很多初中生习惯了小学的算式,心理上不接受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让学生比较算式与方程的用法。例如:一个数的4倍减2等于这个数的3倍多1,这个数是多少?

引导1:思考怎样用算式来解答(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思考,让学生简单数一下会做的同学,估计不到三分之一)

引导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问题(同样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解答,估计超过5分之4的学生能做)

引导3:这道题中,用算式还是用一元一次方程更容易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学生能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优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优先考虑一元一次方程。

(二)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发现新知识更好用。

在几何中,新的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就会出现新旧知识都可用的情况。举个例子,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后,本来可以用角平分线性质的,学生却习惯于用全等性质。如下例题:

如图,点。在射线AO上,

求OM的长。

这道题学生容易用AAS來求,为弱化学生的这种惯性,可以设计成表格,方便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如下:

通过表格的直观展现,学生很容易发现用角平分线性质更省事,以后会优先考虑使用角平分线性质了。接着,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做角平分线性质的巩固练习了。

三、发现“我能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很多情况是由于觉得数学太难造成的。所以当学生意识到难题不难时,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去。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做起这道题来就简单多了。解决完问题后,学生会发现原来这么难的题目也可以做到“我能行”,学习数学的信心自然树立起来了。

这样通过找其它结论,改结论,改条件,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灵活多变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中来,让学生学有所成,从知识到心理都能获得成长,是我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的追求。

猜你喜欢

平分线发现道题
误会
角平分线巧构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角平分线不等式的上界估计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这道题谁会做
Q博士课堂
角平分线专题之理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