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到底要不要跟孩子一起住?
2020-08-15豆角
豆角
小夫妻要不要和长辈住在一起?目前“一碗汤的距离”是得到大部分人认可的相处方式,但不是人人都具备这种条件,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这种条件。那该怎么办?
◎养儿防老,是面子还是安全感?
文/本刊记者安玉梅
张子春是人们口中的凤凰男,父亲早逝,被母亲一手拉扯大,吃了很多苦。好在他争气,从小到大都很努力,是十年来村里唯一的研究生。毕业几年后,还在新区贷款买了一套房。
他的女友是个不错的姑娘,在国企上班,漂亮大方。两人谈了一年多,感情很好。谈婚论嫁时,姑娘什么条件都没有,就提了一个:不和婆婆一起生活。
姑娘说,小时候,奶奶在她家生活,和妈妈总吵架,爸爸总是站在奶奶一边,所以爸妈也总吵。她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心理阴影。
但是姑娘也说了,不是不管婆婆,现在可以给婆婆在附近租套房,等条件好了再买一套,各过各的,减少矛盾。
张子春无法接受。他觉得妈妈养他不容易,现在他能在大城市买房,却不肯带着妈妈享福,是不孝。他妈妈也坚决反对,她表示,自己辛苦供了一个研究生,到头来娶了媳妇忘了娘,自己还不被村里人的笑话死!
两个感情很好的有情人,因为这件事,谁也不让步,最后只好分手了,当时两个人都很难受。
张子春后来也相过亲,身边也有对他感兴趣的姑娘.但她们在稍微深入地了解后,无一例外地,不仅拒绝和未来的婆婆一起住的,连另租一套房的想法也没有。
事实上她们完全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负担。这种负担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有心理上的——自己的男朋友,是个“妈宝男”!
岁月蹉跎,几年过去了。张子春发现如果自己想结婚,就只有一种选择:个人条件远低于自己的。比如文化不太高的、没有像样工作的。只有这样的姑娘,才愿意答应他的条件。
但他却无法接受。不是说这样的姑娘不好,而是他无法跟谁凑合一辈子!时间越久,他越想念曾经拥有过的那个漂亮又大方的姑娘,后来简直不肯再谈感情和结婚的事。
眼看着儿子步人大龄青年的行列,当妈的心里越来越难受。起先在村里,她觉得很风光,这么能干又孝顺的儿子,别人都没有。如今真的跟着儿子衣食无忧,她却越来越不敢回村了。
每次回去,亲戚邻里都问,儿子啥时候结婚办喜事?你啥时候抱孙子?她就扎心。有一天,她终于哭着跟儿子说,早知这样,我不该非得要跟你们一起住,分开住也没啥,这些年我都是一个过,都习惯了。我就是看你对她那么好……以前回家,咱娘俩有唠不完的嗑,有了她以后,你都不爱搭理我了,我害怕……
说到底,父母要跟子女住,并不是为了面子,因为任何面子都比不上子女的幸福重要。他们需要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
◎任何关系,都不能是单方面的满足
文/本刊记者王晓莉
现在的年轻人,有了孩子后,会面临三个选择:一是让父母帮忙,二是小夫妻中有一方放弃工作,三是请保姆。
陈剑夫妻思考再三,选择了第一种。一方面是比较放心,再者现在养孩子花销不菲,他们还在还房贷,如果只有一个人工作,经济压力太大。
陈剑跟父母一说,老两口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孙子一直跟老两口住在一起,由他们照顾日常起居。后来上初中,离学校远,再加上陈剑和妻子小玟的工作也没有从前那么忙了,房贷也还完了,经济也宽裕了,也有精力照顾孩子了。
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原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可不久老爷子就摔伤了。出院后身体大不如从前,这场大病让老爷子感到了人生苦短、聚散无常,便产生了想跟儿子一起住的想法。
陈剑的妈妈也有这心,便跟儿子说了。儿子先是沉默不语,后来表示,他做不了媳妇的主,如果媳妇同意,他肯定没问题。
她又给儿媳小玟打了电话。小玟一听,当时表示反对。说家里本来地方就小,人住多了太挤。再者住一起肯定会有摩擦,到时候这个家就没有宁日了。
老太太一听,气得够呛,说话也就不顾忌了。她说,小玟,你们的房子首付是我们老两口付的,孩子是我们辛辛苦苦带大的,还有,这些年我们贴补了你们多少?!我俩工资高,钱上也不指你们,现在老了,就想和你们一起住,怎么就不行了?!
小玟就回了一句:妈,你们非想来住也行,我先和你儿子离婚!
老太太正坐那儿气得冒烟,儿子又打来电话,说,妈,您能不找事吗,我离婚了你高兴啊?!
老两口彻底伤了心,只是为了孙子,他们才勉强维持着与儿子媳妇的表面平和。但自此,儿子媳妇再也没敢向他们开过口,甚至因此错过了一次回报率超过20%的投资机会。
李平家的情况与陈剑正好相反。李平结婚生子后,公婆说离得远,孩子一直是李平的父母带。李平的丈夫经常出差,家里根本指不上,所以这些年都是老两口跟着忙前忙后。
一轉身,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了。公婆突然提出要来儿子家住,说可以帮着带带孩子。
李平坚决不同意。她觉得,自己最难的时候,公婆没伸过一把手。买房子缺钱,公婆一分没出,是自己父母给拿了一大半的首付。再者孩子小时见不着影,如今大了,他们却要来了。哪有这种道理?
后来,公婆到底没来成,但小夫妻的感情还是破裂了。
在所有的关系中,单方面的付出和获取都不会长久。
勇敢地承担与得体地退出
文/天涯
小林的儿子从出生起,就是公婆带。他们一起住了六年,今年儿子终于要上小学了。这些年,小林对公婆的付出不能说不感激,但两代人长期相处,总有许多不便,她便产生了让公婆回老家的想法,却开不了口,分明是过河拆桥!
但一想到要跟公婆一起生活一辈子,她就觉得非常抑郁。人只活一辈子,谁不想舒心点?谁不想在自己家里随随便便自由自在?小林咬咬牙,试着跟老公提了一下,预料中地被骂了一顿。小林也打算作罢。
然而没多久,婆婆突然主动跟她谈,说老两口想回老家。她说来是为了帮忙带小孩,现在小孩大了,他们很想回去,老家都是亲朋好友好邻居,聊得来,平时可以打打牌,还可以一起搭伴出去旅旅游……
小林听了,惊喜不已。但她没敢表现出来,装作很留恋的样子,还一再地表示:将来公婆年岁大了,生活不便了,一定要搬回来。那时候如果还愿意跟他们住,她也很乐意。如果想自己住,就在附近另买一套房,钱她出!小林说的都是真心话,公婆能听出来,也很感动,眼里泛着泪花。
公婆走后,小林收拾他们住的房间,发现了几本书,都是讲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书。书签夹着的页面,她打开一看,文章的标题是:父母要怎样从孩子的生活中得体地退出。
小林瞬间就泪奔了。
佳欣与公婆的关系一直很好,这都要感谢两位老人无怨无悔的付出。不仅帮着把孩子带到三岁,买房时公婆还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虽然不算多,但他们的慷慨她永远不会忘。
后来儿子上了幼儿园,佳欣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可以接送,老两口就要回老家了。临走还说,如果有需要,打个电话他们就赶来。这份体贴,佳欣更加难忘。
去年,婆婆去世了。丈夫想把父亲接到身边来,他跟妻子商量,佳欣表示,如今公公形单影只,接来享受天伦之乐完全是情理之中。
老爷子来了之后,很有分寸,早上总是轻手轻脚地出门,等大家醒了,他早餐也买回来了。他一辈子没做过饭,现在也开始学着洗菜、蒸饭,佳欣下班回来炒俩菜就成。佳欣对公公也很照顾,衣服、保健品,不用张口就买回来。
佳欣跟朋友说,几代人住在一起,肯定有不便的地方,但每当回家就能看到公公安逸的笑脸,看到他为了这个家总是那么努力,她就觉得——岁月静好,一切都值得。
父母的体贴,常常超出你的想象。作为子女的担当,也必须不能缺席。这两种相互作用,才会在亲人之间产生最好的化学效应,温馨并且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