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东亚合作:有望再度化危为机

2020-08-15江瑞平

世界知识 2020年15期
关键词:疫后中日韩东亚

江瑞平

东亚合作具有鲜明的危机驱动特点。每当遭遇重大危机,东亚各方都愿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将危机转化为合作动力,力争化危为机。1997年遭遇东亚金融危机时如此,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时亦如此,目前遭遇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危机时也有望如此。

2019年11月4日,第3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曼谷闭幕,泰国总理巴育将象征东盟轮值主席国身份的木槌移交给下任轮值主席国越南的阮春福总理。

疫前趋向:逆势而上

上世纪90年代后,在全球化强化全球治理需求、而以往担当治理重任的多边机制难以应付的背景下,区域合作全面展开、快速推进,逐步形成欧洲、北美与东亚三足鼎立之势。此后很长时期,区域合作的三极格局始终显现“欧洲领先、北美跟进、东亚滞后”的总体态势。而到近前,这一态势开始发生明显变化:长期领先的欧洲在连续遭遇主权债务危机、难民问题困扰、英国脱欧的背景下,进一步暴露出欧盟框架下的区域合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陷困境之中。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主导的两大区域合作框架均遭沉重打击。先是直接“退群”,让美国退出了奥巴马政府一手主导、全力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是以退为进,把克林顿政府1994年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推倒重来,按“美国优先”原则逼迫加、墨两国重新谈判,重新签署了“美墨加协议”(USMCA),2020年7月1日刚刚生效,前景尚待观察。与欧美两极遭遇“倒退”或“反动”形成鲜明对照,东亚却在持续推进、逆势而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首先是RCEP谈判实现重大突破,有望年内正式签署。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东盟10国与中日韩澳新印六国于2012年启动,经历三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和28轮正式谈判之后,2019年11月4日举行的RCEP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宣布:除印度外“15个RCEP成员国已经结束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2020年签署协定”。之后工作层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签署前各项准备,最新动向是2020年6月23日举行的RCEP第10次部长级会间会发表声明:“我们重申将根据2019年11月4日RCEP第3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参与国领导人的指示,在今年签署RCEP协定。”

该协定一旦如期签署,标志着在东亚地区建成了全球第一大自由贸易区,涵盖全球人口总量的29.7%和经济总量的28.9%,且具有“现代、全面、高质量”等明显特点。

其次是东盟内部及相关合作获重大进展。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东盟始终占据中心和主导地位。RECP也是以东盟为中心、在东盟主导下得以推进的。东盟内部合作近年进展显著,尤其是在2015年,东盟领导人宣布建成以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的“金禧年”,内部合作与一体化达至更高阶段。东亚以东盟为中心的多对合作关系,即所谓“东盟+”,近年均有重大动作。尤其是作为引领的“东盟+中国”,自贸区升级《议定书》2019年10月22日全面生效,新启动的澜湄合作机制亦在快速推进。

再次是中日韩合作重回正常轨道。2019年是中日韩合作启动20周年。20年前启动的中日韩合作于2012年5月达至高潮,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正式签署了三国投资协定,正式启动了自贸区谈判。但随后而来的“岛争”导致中日、日韩关系持续恶化,三国合作跌入低谷,领导人会议先后两度中断六年。进入2017年后,中日、日韩关系逐步转圜,中日韩合作也开始重回正常轨道。2018年5月第七次领导人会议在日本恢复举行,2019年12月中国主办的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取得重要成果,会议通过发布《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进一步明确了三边合作的总体规划和主导方向。

抗疫动向:迎难而上

正当东亚合作逆势而上、迎来重大突破之时,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恣意蔓延,给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沉重灾难。面对疫情造成的多种严重危机,东亚各方再度发扬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地区传统,再度焕发共同战胜危机、化危为机的强劲动力,在“抗疫”与“复工”两条线并肩作战、加强合作、迎难而上,且均取得良好效果。

“抗疫”合作全面展开。疫情暴发不久,就在中国推动下,于2020年2月20日召开了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据报道,当与会外长在会议开始前手拉手合影时,全场高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东盟加油!”,让人动容。一个月之后,又于2020年3月20日召开了中日韩关于新冠疫情特别外长会,三国外长一致表示,三方有必要团结一致,共享信息,相互协助,共迎挑战,阻止疫情蔓延。在此基础上,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于2020年4月14日正式舉行,与会的李克强总理就10+3抗击疫情合作提出三点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一致响应:一是全力加强防控合作,提升公共卫生水平; 二是努力恢复经济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是着力密切政策协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会议发布的《联合声明》就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携手战胜疫情等达成18项重要共识,给疫情肆虐的世界带来希望,提振信心。与此同时,民间合作也全面展开、多方互动。当初期中国遭遇疫情时,日本民间迅速展开援助,援华抗疫物资上大字书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遭受疫情折磨的中国民众感动、唏嘘,以致发出“给自己也留一些吧”的动情回应。而当日本疫情开始加重后,中国对日抗疫援助也同样无私,援日抗疫物资上同样大字书写了“青山一道,风雨同担”。在中韩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一段段佳话不胜枚举。毫无疑问,东亚地区的整体抗疫效果之所以较为明显,与区域内各国加强合作、并肩作战、相互支持有着重大关系。

“复工”合作多措并举。东亚各方在加强防控、抗击疫情合作的同时,也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恢复、稳定经济合作。2020年2月20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联合声明》的第七条明确指出:“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为契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疫情期间经济活动。”第九条明确强调:“致力于减轻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共同维护本地区人员往来及贸易投资活动。”一个月后的中日韩特别外长会,也一致同意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疫情)对三国必要经贸往来的影响”,在疫情导致国际人员往来限制的背景下,对三国之间必要的商务人士往来提供便利。《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共涉及十八项合作内容,其中第十至第十五项都是针对疫情期间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恢复稳定的。如第十项明确指出:“重申致力于保持贸易投资市场开放,加强10+3国家合作,……确保必要的公共卫生应急措施是有针对性、适当、透明和临时的,不应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或干扰地区供应链,并应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第十一项则强调“在优先保障公众健康,着力抗击疫情并尽量减少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同时,鼓励维持区域必要联通,尽可能为商务旅行等必要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第十二项又“重申共同致力于推动疫后复苏,促进经济发展,增强金融韧性,恢复互联互通和旅游业,维护市场稳定,防止经济衰退的潜在风险。”等等。东亚各国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在全面推进。最新进展是2020年6月4日,东盟与中日韩举行10+3抗击新冠疫情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会议发表《关于缓解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的联合声明》,明确强调要通过协调合作,减轻疫情对地区和各国造成的经济冲击,采取措施尽可能确保地区供应链畅通和必要商品、服务流动,为各国商务人员跨境流动提供便利,以及促进电子商务、支持中小企业、为疫后经济复苏创造条件等。东亚各方在共同推进经济复苏、稳定各个层面的合作上取得良好效果。在疫前全球经济贸易投资活动本已出现停滞、疫情冲击更是雪上加霜的背景下,东亚经济率先出现复苏势头,并显现一些全新动向。如2020年1~4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上行,增长2.9%,创1941.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中国作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继续强化的同时,东盟也一举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疫后走向:乘势而上

东亚各方在加强抗疫合作的同时,已开始谋划疫后合作,为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强化东亚合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东亚各方有望再度将疫情引发的危机,转化为疫后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动力和机遇。疫前东亚合作已在逆势而上,疫中东亚合作又在迎难而上,疫后東亚合作也有望以此为基础乘势而上。

一是东亚命运共同体意识因疫情得到进一步强化。疫情不分国界,病毒不看人种,人类本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在地理邻近、山水相连的东亚更是如此。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合作抗击疫情,事实上也在东亚取得明显效果。在后疫情时代,共同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东亚合作的终极目标、长远理念和强劲动力,推进东亚合作勇往直前、乘势而上。

二是东亚社会文化共性因疫情得到进一步彰显。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东亚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文化特性得到进一步凸显,如更加重视集体、更加遵守法纪、更加尊重秩序、政府动员力更大、社会协调力更强等。这既是东亚应对疫情的共有社会文化背景,也将为今后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合作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三是公共卫生健康合作的重要性因疫情得到进一步加强。疫后这一领域的合作势将得以优先推进,并对整体合作产生多层面引领与带动作用。在疫前已经得到重视并开始全面推进的康养产业合作、老龄社会合作、粮食储备合作、节能环保合作等,在疫后也将与公共卫生健康合作直接关联,一同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在2020年4月14日发布的《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中,已就未来公共卫生健康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

2020年3月27日,中资企业向马来西亚捐赠防疫物资仪式在马来西亚国防部举行,中国驻马大使白天(左三)参加。

四是国际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因疫情得到进一步提速。疫情之前,国际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势头已经展开,而疫情进一步凸显产业链、价值链安全对各国各地区的重要性,重组势头因之进一步强化。公认的趋向之一,就是更加重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缩短和地区化。加强东亚产业链、价值链的地区重构,将成为疫后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

五是区内经济相互依存因疫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内各方经济贸易相互依存,是区域合作得以形成与推进的重要基础。此次疫情又从两方面强化了这一基础:一方面,上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因疫情而趋于短程化,区域化势在必行,区内经济依存度因此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在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东亚有望率先恢复,区内各方在经济复苏进程中互动强化,相互依存度势必进一步提升。

当然,疫后东亚合作也势必面临多方面新挑战。尤其是美国加大对华遏制,通过挑起东亚政治安全冲突、推动东亚盟友与中国“脱钩”等手段,也会对东亚合作产生一定的阻挠和分裂效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但疫后东亚合作乘势而上的总体态势不会因此而中断,更不会出现逆转。

(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疫后中日韩东亚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抗疫与疫后重建
汇聚起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湖北人大关于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决定出台前前后后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