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环境修复概论》课程教学探索

2020-08-15程璜鑫曾征陈茹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环境课程

程璜鑫,曾征,陈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气候变化反常,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等挑战逐步显现,无不时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要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保护生态环境,使得人们也树立了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也意识到了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生态恢复等任务日益紧迫。这些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来响应。而很多涉及环境修复的综合性项目建设,需要各个学科交叉完成。日益复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复杂多变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来解决,例如,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之后的改造和建设需要有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控制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而其中有些内容超出了景观设计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范畴,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和探讨。因此具有良好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协作能力就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基本专业素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学科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高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必须深入改革,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鲜血液,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交叉渗透,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在课堂上汲取环境修复的相关知识,不断丰富学科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可以充分创造各种机会应对将来复杂的景观设计环境[1]。基于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修复概论》课程,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二 针对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修复概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现场教学等环节,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掌握污染环境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的原理及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并在原理指导下,熟悉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污染水体的环境修复技术、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及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等。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笔者以“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科交叉,突出课程特色”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以传授理论为主,抽象的理论枯燥且缺乏感染性,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将真题实践与理论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从实际案例着手,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环境问题及热点环境问题联系起来,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武汉园博园是如何由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成,其中的环境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设计师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利用原有垃圾填埋场的地形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开拓眼界,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直观的感受整体布局、环境修复,还能使学生心中的景观生态修复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整化、系统化,将感性认知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使景观生态修复的设计理念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要强调学科交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交叉性强、融合度高且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艺术设计类学科,应始终坚持多学科的实践与研究广度,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需求。例如不同的材料在环境修复中及后续景观设计当中的应用,景观生态修复的国内外最新案例等。运用互联网收集教学资源,不断整合国内外在研究与应用中的最新成果,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也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介绍,既能让学生捕捉到新的知识,又拓展了知识面,授课效果良好。

第三,为了突出课程特色,课程内容安排上提供了大量环境修复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案例,并以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来讨论环境修复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国内外景观生态修复的经典案例,对比分析各个案例中的设计亮点、布局规划,为了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沟通,例如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经典案例以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老师聆听后对学生所讲解内容进行评价与指点,指出学生讲解内容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修复案例的理解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高效的学习优秀案例的设计思路和修复手段,加深对环境修复理念与最新发展近况的掌握。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并从设计师的角度来思考修复与设计相关问题。

三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 增强自主学习

《环境修复概论》课程主要讲述如何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技术措施,使得环境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到无污染的初始状态[2]。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较多,实践性较强,且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污染修复的实例,缺乏对环境修复的真切感受和认识,因此仅靠教师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等加以说明,但是面对不熟悉的交叉学科的内容,传统单向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降低了教学效力。因此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来翻转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具体而言,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多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传授内容的理解,调动积极性,将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归纳设计成一些问题以课堂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例如“废弃矿坑的生态修复步骤”、“垃圾填埋场绿化植物选取”等问题。学生通过课后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相关作业,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拓展了知识面。

(二) 开展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即在老师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发表看法,进行辩论,从而获取知识。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自由选取一个与环境修复与设计相关的课题,每个小组需要查阅资料、展开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最后将得到的设计方案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示。在每一个小组汇报完毕之后,全班同学就小组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并且打分,该小组同学负责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所在小组的内容,还通过聆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学习了其他的知识,进而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的效果。在汇报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结合多媒体网络平台的方式,如让学生们发表弹幕评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老师对每个小组所做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完善和总结,实现丰富的互动形式和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班级里得分最高的小组,教师给予奖励,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汇报,要求分工协作,既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进行现场教学

本门课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采取如让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实际的污染修复过程以及垃圾填埋场或污水处理厂等环境修复场地建成后的效果,让学生走进环境、体验环境、感受环境,以此增加感性认识。在学习了大量理论和案例之后,现场教学可以更加清晰的让学生了解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填埋场,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二妃山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问题以及后来封场的原因,以此提高学生对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理念的理解。每个学期根据选课人数,提前联系好垃圾填埋场或污水处理厂,组织包车前往,也可以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回顾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流程,污水处理等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现场景观讨论环境污染潜在威胁、修复方案及设计思路。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学生往往印象深刻,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科交叉的重要性,直观感受所学课程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们意识到学好理论知识与注重实践培养是缺一不可的,为学生在未来学习环境修复的道路上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 进行快题设计并展开评图

为培养学生将学到的污染修复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课程讨论结束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个设计题目,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结合污染修复知识完成方案设计,并邀请老师从制图规范、修复术段,设计表现,细节处理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快题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快题中涉及到使用场地规划、植物设计、设计逻辑和概念生成等多方面内容。完整快题的完成需要学生掌握园林制图规范、马克笔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等专业知识。快题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空间中的尺度、布局、比例和组合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景观生态修复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污染修复设计方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为将来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四 改变结业方式,考核学习效果

通常选修课的结课方式大都为:课堂点到+随堂作业+期末考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环境艺术课程主要采取理论试卷和图纸考试的考核方式,在理论考试中,学生通常都是考前速记,考完弃之脑后,对理论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并不能达到出卷人“希望学生通过试卷检验所学知识”的初衷。在图纸考试中学生经常借鉴其他优秀设计案例,缺乏创意,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学生的创作能力没有完全发掘出来。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准确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4]。老师要求较为宽松,学生对待课程态度随意。为了能够更好的考核学习效果,就要改变单一的考评模式,更加综合的去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利用手机微信面对面加群等互联网方式考勤,让学生有新鲜感的同时节省点名时间。也搭建了老师与学生积极沟通的平台,方便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小组汇报和平时作业的成绩都纳入到总成绩当中。根据课程内容,教师提出课程论文主题,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主题自己拟定具体题目,查阅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而且每位同学的论文还要找三位同学评审,评审同学要写评审意见并打分。最终教师综合打分,可有效降低教师的主观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帮助发掘学生的潜力。改变了以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概念和意识。这套动态的考核体系,注重考核内容的多样化,不仅统计了学生的出勤率,也考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锻炼了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满足了本课程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高度重视,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完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体系,推动环境修复概论课程教学发展。

五 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学中的人才培养也已经发展成为融合各个学科跨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环境修复概论》课程,笔者仍需不断学习新知识,继续完善教学方案,并尝试利用各种恰当的方式将知识融入到课堂当中,与时俱进,充实课程内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掌握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环境课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环境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