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转型和空间情景再现的水冶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2020-08-15陈宏伟陈振萌韦峰

建筑技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影视情景空间

陈宏伟 陈振萌 韦峰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河南省安阳市水冶镇历史悠久,南北朝后魏因冶金而得名水冶。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在水冶村东置辅岩县,在水冶村建四里土城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界分和防御作用,也奠定了传统水冶发展空间的基本格局。明清时期水冶镇得到极大发展,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重镇。民国时期水冶是山西商货、土特产品的出入山口的集散中心。建国后,由于交通区位、矿产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水冶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先后建立200多个不同等级和规模的工矿企业。改革开放后,水冶镇依托冶金、煤炭、化工等重工业,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发展,达到了工业发展的顶峰,GDP在2004~2015年连续12年位居河南省百强乡镇第一名。

一方面,由于历史悠久、工贸发达,水冶镇保留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重工业的发展惯性非常强大,对产业转型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早在2003年,著名导演顾长卫最先发现水冶镇完整、独特的近现代建筑遗产资源,在此建立外景基地,拍摄了反映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文艺电影《孔雀》,在国内引起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影视产业转型规划和发展策略,水冶镇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活化历史文化存量、优化历史文化增量的背景下,兼有传统工业基础和历史文化双重资源的水冶镇,如何实现产业现代转型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双重任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并具有示范意义的课题。

1 水冶镇概况

水冶镇位于安阳市西20km处,处在山西经林县出太行山向东进入华北平原的咽喉地段。根据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安阳县全境舆图》可知,历史上的水冶是处在三面环山迎水之地,西北1.5km处便是安阳八景之冠的珍珠泉,东北3.8km处是“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水冶向东去往安阳彰德府并可以通往山东,向北经过磁县通往素有“北方瓷都”之称的彭城镇,向南则通向鹤壁(图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水冶成为晋、冀、鲁、豫四省重要的商品交流集散地。

1 水冶镇历史区位图

水冶西靠太行山东麓,矿产资源储存丰富,充足的矿产资源是水冶重工业异常发达的重要原因和先决条件。水冶镇的三条水系均发源于西部太行山的林虑山区,入安阳境向北蜿蜒在水冶镇西北部汇合后折而东流,穿越安阳市区北部,续行约20km后转向东南,最终注入卫水。水冶水系中最著名的是中州四大名泉之一的珍珠泉,依托西部和北部山区补给,历经千年依旧喷珠吐玉,与泉旁千年柏树合称“柏门珠沼”(图2),是目前安阳清代八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2 明国时期柏门珠沼图

2 水冶镇区综合分析

2.1 镇区空间格局

水冶镇区空间格局体现了中国北方传统县制空间结构特征。东大街、西大街东西贯通,南大街、北大街南北贯通,四条街道十字相交,构成了水冶镇街巷空间骨架。其余街巷如东马道、西马道、井巷、小南街、前街、盐店街、小北街、东北街、三官巷等依托上述主要街道,起到联系功能空间的作用(图3)。繁盛时全镇商业街道有百余条,街道布局整齐,宽约3~4m,与传统商业、交通方式相适应。从街道空间演化过程看,民国以前南大街、北大街较为繁荣,商铺与集市并存;建国后商业空间南移,东、西大街逐渐成为主要商业性街道。

2.2 镇区建筑风貌

水冶镇现存建筑遗产可以分为公共建筑和传统民居两大类(图4)。传统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根据家族大小,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九门相照”的院群,瓦当、墀头、屋脊饰以精美的雕刻纹饰。其中典型民居院落如陈家大院、李氏兄弟大院,因为历史信息保存较好,生活气息浓厚,非常适合影视拍摄。公共建筑的形成主要在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民国时期修建的公共建筑受当时西方建筑风格影响,在门窗、洞口、檐部、柱式等方面有所体现;建国以后由于水冶工业突出、工矿企业多,这一时期公共建筑体现了数量多、等级高、规模大、质量好的特点,典型的公共建筑有红星影院、安阳县医院、五交化大楼等,建筑规格可与市、县级公共建筑相媲美。

3 水冶镇商业街巷及公共建筑分布图

4 水冶镇现状建筑照片

水冶镇的街道和建筑形成了典型的近现代建筑风貌与街巷空间,非常适合拍摄反映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题材的影视作品。2005年顾长卫执导的电影《孔雀》,就是利用筒子楼、前街、小北街等文化遗产,将20世纪70~80年代街道风貌和建筑形象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荧幕。随着电影《孔雀》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银熊奖,水冶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随后习辛执导的《三妹》将水冶东大街邮局、照相馆作为影视拍摄地点;习辛、汪锡宏执导的电视剧《二叔》将煤渣坡的陈家大院、北大街、土地庙作为拍摄地点;张玉中、朱江华执导的《兵变1938》也将水冶设为影视拍摄地。

2.3 现状综合评价

从建筑质量上看,除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古建筑和近10年以内新建建筑质量较好外,其余建筑质量较差;从建筑层数上看,现状建筑以单层为主,局部沿街商业建筑为2~4层;从建筑年代上看,30年以上建筑多分布在上述古街道及其围合的街坊内;从建筑功能上看,以居住功能为主,沿街多为小型商铺或采取前店后宅的混合模式,学校及政府管理机构则分布在镇区内次要街道上。

在资源利用方面,水冶镇历史遗存丰富,但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已利用的资源主要以居住、商店等功能为主。珍珠泉水系存在资源闲置、破败等现象,且资源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文化脉络很难得以体验。

综上,由于历史原因,水冶镇目前产业转型困难、传统风貌特色缺失、历史遗存保护不力、物质空间衰败、人口老龄化、人居环境恶劣等现象突出。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谋求机遇发展,就需要在保护更新中进一步强化脉络体系、提升整体文化价值、激发镇区活力、满足居民生活品质需求以及合理进行产业转型和影视资源规划,这些都是镇区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3 水冶镇保护与更新设计

水冶镇有着辉煌的过去,而如今衰落破败,曾经存在的种种情景尽数消失。因此,重塑水冶镇活力,就是要再现老情景、重生新情景。在电影中,情景可分为场景(物质空间)和情节(人群活动)两部分。在对水冶镇的保护更新中,我们通过“影视情景的资源活化”“生产生活情景的空间修补”“民俗文化情景、历史情景的活态传承”三位一体的保护更新策略,修补场景、生发情节,通过空间情景再现重塑水冶镇活力。

3.1 影视情景——资源活化

水冶镇影视情景范围包括影视剧中的重要拍摄场景、新增加的影视主体公园和制作车间,发展影视体验旅游作为水冶古镇的激活点,对于经典剧情进行后期制作的影视体验,对于经典人物的经典活动进行剧情再现,对于拍摄街道的拍摄院落进行场景的增补。其主要目的是活化影视资源,发展有影视特色的旅游业和服务业,吸引游客和剧组。

水冶镇历史风貌良好,拍摄有《孔雀》《三妹》《二叔》等经典影视剧,以此为基础在水冶镇内设立影视主题公园、戏楼广场、院落内及门前场地、前街、东大街及南门、城墙遗址公园等影视场景,建立系统的影视产业规划和发展策略,形成影视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为避免前期投资过多,采取分阶段模式,各阶段应该有步骤的发展:初始阶段,完善主要拍摄场地和拍摄功能,吸引游客;发展阶段,影视产业链完善,旅游功能升级,逐渐由影视拍摄基地转变为影视旅游名镇;成型阶段,影视产业与休闲旅游对接,形成影视休闲文化名镇。以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消费作为以影视拍摄带动旅游的经济支撑,以影视拍摄带动旅游作为以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消费,从而形成1+1>2的产业效益。成型阶段的影视产业要结合城市空间布置影视创作点,并将影视产业渗透到居民旅客的生活中,与生活休闲进行对接。

3.2 生产生活情景——空间修补

生产生活情景方面包括改善生活条件、创造工作机会和活动空间、促进人口回流、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对节点进行功能更新、对公共空间进行环境美化等。其重点是修补功能和空间,使水冶镇适应现代人们的需求,吸引居民回流古镇。

在居住条件的补足上,对水冶镇的生活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发现了如环境依赖、时间沉淀、多样的生活、邻里关系等诸多问题,但当地居民仍然会为了维持原本的生活居住在此。因此可以根据城乡修补政策对功能进行小规模、多元化、渐进式的补足:1)在居住条件上,质量较差的建筑就地按原风貌重修,提升住房质量;2)整合院落空间,拆除部分建筑,提高居住面积;3)每家设置厕所,铺设下水管道,改善用水环境。

在配套设施上,可根据水冶镇中老城居民、新城居民、游客3类人群分别进行功能补足,使水冶镇的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居民类可以补充商店、医院、戏台、管理中心、学校、活动中心;游客类可以补充游客服务中心、商场、精品店、餐饮、旅店。在传统空间的多元利用上,可以将古井空间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形成茶室,将传统院落改造成活动中心。在社区体系建构方面,可通过建立社区活动体系、社区养老院体系和社区医疗体系,形成居委会主导、居民自主的建构模式。

在生态环境上,通过疏通治理水冶镇水系,修补多层次绿地系统。第一层次是镇域范围内的生态修复和植被绿化,第二层次是镇区周边河两岸的植树造林和湿地恢复,第三层次是镇区内部由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公园绿地形成的绿地系统。

3.3 民俗文化情景——活态传承

水冶镇民俗文化情景包括现存寺庙、新加入的戏台和恢复的传统作坊,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民俗文化进行活态传承,丰富庙会集市、文化娱乐内容,补充现代人对文化的断代记忆。其主要目的是传承民俗文化并进行创新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文化延续。

在民俗庙会场景上,水冶镇自清朝起每月举办庙会,但随着新城的建立,庙会举办次数越来越少。抬歌是我国最古老、最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水冶是其四大发源地之一,这种表演却已很久没有举办,技艺濒临失传。我们希望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复原重点寺庙、修补现存寺庙,修复抬歌表演场地,串联抬歌路线节点等来建立场景。

在传统技艺场景上,历史遗迹需进行多样利用,传统技艺需要创新。通过将传统民居及室外闲置地和备用地改造成图书馆和咖啡厅,形成体验空间+开放空间的技艺体验街区;通过改造传统民居设置众创示范点、创意孵化点、众创触媒点,带动传统技艺革新发展,形成传承空间+多元众创的空间模式;通过在居住区设众创点,以点带面发展;通过整合传统技艺片区,形成体验带;通过技艺点线建立联系,形成技艺场景空间网络。

3.4 历史情景——活态传承

水冶镇历史情景包括老城结构、院落组合、传统建筑,对建筑肌理进行梳理保护、对城墙体系进行改良修缮、对历史街区进行修复延续,其目的是为了保留和延续老城的传统风貌,活化历史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老城结构场景上,首先修复城关体系,现在城内分为东西南北四关,而四关之间缺乏联系,破坏了“城关”体系,通过疏通道路关和新修道路,在城内建立多个联系。其次是修复城镇体系,恢复城门,形成四关、五门的关系。

在城墙遗址场景上,城墙在古代起着防御和界分作用,进入现代后城墙的功能在削弱,仅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展览部分存在。对待城墙遗址应从创新入手,将一些茶室、广场、舞台、文化墙等注入城墙遗址,将废弃的城墙遗址重新激活,让其变成展览、观光、休闲的一部分。其次是将城墙遗址路径贯通,形成连贯的体系,让居民和游客在城墙遗址周边休闲、观光。

在历史街区场景上,水冶镇的近代建筑风貌较为突出,通过对民国时期与计划经济时期建筑的风貌修复、功能置换、场地整合等,将民国时期的小北街、遥背头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东大街、前街、西大街建筑进行风貌整治修复,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分别采取保留、整治、改造、拆除、部分新建等措施,使得整个街巷空间的建筑肌理和建筑风貌从混乱变为有序。保护街巷内的重要建筑节点,如将花纱厂旧址改造为工业遗产展示馆,形成文化展示节点供人参观;延续银行旧址功能,注入商业部分;安阳县医院旧址上不改变医院功能性质,而是在临街处将一部分建筑功能改为商业,从而修复民国时期的特色风貌(图5)。

对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重要建筑节点,将东大街居委会改造成居住、餐饮、出租屋、酒店、零售等综合性功能的商业建筑;将钟楼建筑改造为综合性的超市兼具餐饮功能;在钟楼建筑周边设计一个钟楼广场;将东大街小学改造为老年大学和商铺;将百货公司改造为水冶博物馆和居民活动中心其周边置入两个广场(镇民广场和前街广场),从而修复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风貌(图6)。

5 小北街、遥背头街重要节点改造示意

6 东大街、前街、西大街重要节点改造示意

4 水冶镇区总体保护更新设计

通过对影视情景的资源活化、生产生活情景的空间修补、非物质和物质文化情景的活态传承,形成2轴、3带、1环、17节点的空间结构。东大街、西大街为古镇发展主轴线,南大街、北大街为古镇发展次轴线;依托盐店街、文化街、剧院前街,分别形成以传统商业、传统民俗、影视产业为主导的3条历史文化带;依托原城墙及城门节点,形成城墙文化生态环;依托游客服务中心、老政府、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公共设施形成17个社区节点,最终打造出一座能反映其独有历史记忆的文化名镇(图7)。

7 水冶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设计图

5 结语

历史文化城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因此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应根据不同城镇特色、不同保护方式和不同保护阶段区别对待,进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从保护规划和保护发展的角度,名镇的发展需要各自突出特色,发展优势项目,才能形成名镇保护差异化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产业转型和空间情景再现,提出了“影视情景的资源活化”“生产生活情景的空间修补”“民俗文化情景、历史情景的活态传承”三位一体的保护更新策略,将水冶镇空间情景再现,从而活化历史资源,这是对新时代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更新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和有益补充。同时,本文并未对镇域范围内大量存在的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进行相关设计,其内容需要在下一步整体框架基础上统筹考虑、协同发展。

图片来源

图1 引自光绪二十八年《安阳县全境舆图》;图2 来源于文献[2];图3 根据文献[1]绘制;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或自摄。

猜你喜欢

影视情景空间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楼梯间 要小心
影视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