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投篮技术动作的分析探讨技术自动化过程中的隐性问题
2020-08-14关梦禅
关梦禅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分析优秀篮球运动员投篮出手时的技术动作,并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投篮时所出现的技能问题。来探讨在技术自动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性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投篮 技术自动化 隐性问题
前言
篮球运动中的投篮技术是单个技术中最为复杂、对人体各关节、肌肉配合要求最为精确的一项技术动作。即使各水平球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投篮技术的提升与改进上,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即使是最高水平的球员,也还没有人可以将场均三分球命中率维持在50%以上(出场数≥300)。
在教学过程中,球员左手发力的情况非常多(假设右利手投篮)。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球员如果不经提醒,根本不知道其左手参与了发力或者手型“不正确”。不仅仅是投篮,对于其他技术动作的学习也是如此,例如学习原地的各种運球变向技术,膝关节屈曲的角度、背部前倾的程度等、传球技术,食指、中指发力的情况、肘关节外张的角度等。
1.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我们在学习技能时,从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如何防止错误动作也形成了自动化。而投篮时左手的翻转与大拇指发力,或者是其它变质动作,正是由于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在巩固阶段→自动化的某个阶段。
由于在这个过渡阶段,我们的部分动作,特别是对肌肉的感知,是处于没有意识的状态下。因此,当我们的某一部分动作发生了变质时,其传入冲动无法引起大脑皮层相关区域的兴奋,进而我们根本无法察觉到。时间久了,这部分变质的动作已然形成自动化。
这里,还存在第二种情况:在我们的投篮达到自动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上述的变质动作。而是因为在形成自动化以后,我们不再进一步加强技能的练习,此时,我们所获得的自动化技能,其实是会倒退或出现变质的。
2. 对隐性问题的讨论
这看起来很矛盾对吗,一方面,优秀球员的目标就是要把动作技能提高到自动化的阶段,以便于在比赛中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二信号系统(抽象的信息,例如:语言),而让我们的肌肉、关节等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另一方面,无意识的状态,会让我们无法察觉到变质的那一部分动作(因为,当形成自动化后,第一信号系统的兴奋会选择性的传给第二信号系统),从而把它们也一起带进了我们的整个技术动作中。
其实,应对的办法大家都知道,其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坚持去做。一个就是请教练、有经验的队友定期检查你的动作;另外一个就是自己买三脚架,用手机录像。然后分析自己的动作。这些都是利用非固有反馈来完善我们的技术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反馈信息,你要对动作进行微调,前提是你已经建立了一个不错的动作框架,而且调整的地方一次不能太多。
3. 微调技术的理论前提
对于投篮技术的微调,前提是我们在早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合理的动作框架。如果你的整个投篮框架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例如,很多球员喜欢在投篮时把球向头后面甩,然后再出手。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怎么进行微调,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很多球员左手的翻转动作对他们的整个投篮技术乃至命中率,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这个问题很难客观回答,因为,我们很难用数据去测量或证明左手的不同动作所带来的变化,也不能和其他球员进行对比。而他们的这一动作又从未改变过,所以,我只能根据自己打球与教球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4. 动作变型的影响
通过对很多NBA球员进行录像观察,会发现:大部分优秀球员,其左手在投篮时,以右手球员为例,其掌心是朝向右侧的,而不是篮筐方向。一旦我们的左手掌心、手指朝向了篮筐,就说明手腕发生了翻转,而最下端的大拇指很难不发力。而左手大拇指发力可能导致两个结果:①我们的射程提高了,投篮距离变远了一点;②改变球的运动方向,使球偏离正确的运动轨迹,进而降低投篮的命中率。
我见过很多球员,他们想投得更远,于是进行大量的三分球练习,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由于右手肌肉、关节无法适应更远的投篮距离,大脑皮质的相关运动区域,也可能是通过脊髓神经直接调节,通过调动左手手指的肌肉,来满足投篮射程、维持命中率的需要。这些都是在大脑无意识下发生的。
结论
如果你投出去的球,满足三要素。那么,左手发力带来的影响可以降低很多。此外,如果你的投篮水平越高、技能越熟练,那么它的影响就越小。相反,如果你是一名初学者,那么它会严重影响你的命中率以及球的运行轨迹。
在我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案例,很多队员,其投篮时左手大拇指发力,使球偏向左侧,也有偏向右侧的,严重影响了球原本的路线,也就是没有左手发力时的路线。因此,我们从开始阶段,就应该建立良好的投篮框架。因为,一旦技术形成自动化,我们就真的很难改掉了。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苏全生等,2012.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