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020-08-14王玉珏
王玉珏
摘要:《银孩子》原为著名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先生所著写的短篇小说,后经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黄磊老师作为舞剧台本进行舞剧编创,并于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剧场进行首演。小說《银孩子》是梅帅元先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带来的结果,而舞剧《银孩子》则是黄磊老师站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上结合舞蹈编创手法创编的结果。为何说此舞剧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本文具体从舞剧的结构、形式、服饰、音乐、动作设计等几点来进行详尽分解。
关键词:银孩子;结构;服装;音乐;动作
中图分类号:J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312(2020)14-0082-01
一、《银孩子》的结构与形式
一部舞剧起始工作则为结构与形式的设计,一部舞剧的成功与否首先体现在其形式与结构上,结构框架搭建的成功会使后续的编排工作事半功倍,形式的巧妙设计及于结构的相辅相成则为舞剧的呈现锦上添花。
从《银孩子》小说到舞剧《银孩子》文本结构,编导以自己的阅读感悟为基点,将这部短篇小说分为:临世——神谕1——乱山——迷雾——苍风——神谕2-熔浆——尘雨——银火——神谕3——重生几部分。首先,编导站在传统故事上来讲述表达自己眼中的《银孩子》,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传统故事,有选择性的提炼舞剧所需内容,将小说的结构更近一步细化到舞剧中。其次,编导大胆尝试结合靖德“末,,仪式来营造神秘、虚幻的空间结构。以此两点可看出编导对前期结构的设计可谓苦心蝎力。在形式上,编导则选择了现代舞表现手法,并将“末”仪式中许多标志性展现符号加以设计后融进舞剧表现形式之中。如:仪式中的道具,仪式中的服饰,尝试了将现代与民族进行融合。
二、《银孩子》的服饰
舞剧《银孩子》的服装多为肉色的连体服,给观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此服饰可谓是将舞者的肌肉线条更直观的呈现于舞台,使观者更加能直观的看到舞者的每一处肌肉的舞动,更能使观者的关注点放到舞者身体语汇上,使观者体会到舞者身体语言的力量。在西方大多现代舞比赛中,为使评委更好的关注舞者身体肌肉线条时会使用此穿着方式。此服饰给笔者带来的另一感官则是回归人们本初的样子,就如舞剧《银孩子》中临世一幕,羊弟和秋姐扮演者二人身着此服装从舞台的上下场口偻缩者身体缓缓相对走来这一场景,与临世这一题十分相符,就像是两个人慢慢初生到成人的一个过程。再如尘雨一幕的开始,羊弟与秋姐缓缓脱下他们的下装,又回到一身肉色的服装,配上音乐的雨声,不仅让笔者联想到好似就像在雨中邂逅、缠绵,又经雨水洗礼而再次成长的二人。舞剧《银孩子》的装饰上也很值得让笔者细细体味。例如:从开始便贯穿至尾的一位人物角色,可能在舞剧中他是被赋予“神性”的神官,他的形象与靖西加冕仪式中的做“末”的那些人一样,头戴一个将面部全遮挡的面饰,手持一把扇子。这是将民间仪式经过整合后的舞台性表现,编导没有照搬民间仪式中做“末”的动作及形象,而是做了处理,如面饰及扇子的颜色民间是不同颜色,编导则选用了统一的红色,红色为生命、活力、健康的象征,红色又暗喻性格强烈、外露、饱含热情,这些与小说《银孩子》中羊弟和秋姐的角色性格相吻合。
综上所述,在服饰上,编导无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呈现,在这一呈现上,笔者感受到了编导将现代与民族融合的再一次尝试。
三、《银孩子》的音乐
音乐上选择的巧妙与否是决定观者能否快速带入场景的关键。舞剧《银孩子》的音乐多为幽静、神秘的风格,如临世一幕的音乐,平稳低沉的声调压到底,让人瞬间心静。再如神谕1一幕,音乐由一位男生喃唱贯穿,神秘的氛围瞬间营造了出来,加上服饰与舞蹈动作的配合,更加突出了“神玛之一角色的“神性”。除此之外,尘雨一幕的雨声加上安静的底旋律,让人联想翩翩…这些音乐的风格也是给人一种既现代由带民间仪式神秘的感觉,再加上服饰、动作、舞美这些“小部门”的配合协调,将整部舞剧的仪式感氛围渲染的十分浓烈。
四、《银孩子》的动作
细看舞剧《银孩子》,在动作设计也可体验出编导的悉心程度,舞蹈多用现代编舞技法进行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处理,动作上多次运用“力”的转换和慢速的动作处理方式。例如临世一幕开头两位舞者的双人舞段就是以慢速的节奏进行舞动,二人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是此方式,二人多次使用对抗力进行此舞段的呈现,达到了视觉的流畅性。再如熔浆一幕中羊弟和秋姐的动作设计上,能使观者强烈的感受到二人的关系是多么微妙,二人的心理是多么的复杂。在动作上,全剧多以现代的身体语言去描述此传统故事,使现代的身体为此剧故事的讲述服务。
从舞剧《银孩子》中笔者看到了编导眼中的银孩子的故事,更从中体会到了编导的心血与大胆尝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但在笔者未了解《银孩子》小说及舞剧简介时,笔者未能首次便看懂其寓意,首看时觉得舞剧的意象表达大于叙事性,因此过于关注动作、舞美设计及形式运用方面。是否现代与民族的结合在意象表达这一方式上最融洽,还是其还可以有其较强叙事性的一面,就这一问题,笔者将在未来的舞蹈编创中顺延摸索。
作者简介:王玉压(1997-),女,河南郑州人,研究生,舞蹈编导,研究方向: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