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压在轮下的天才少年

2020-08-14周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5期

周琪

摘要:黑塞以斗争者的犀利姿态于《在轮下》中控诉了罪恶教育制度对于人性的压制,讲述了天才少年汉斯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也在文坛中树立了一位鲜活而矛盾的主人公形象,颇具现实意义。本文从主人公汉斯的形象入手,探究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黑塞小说;《在轮下》;主人公形象

中图分类号:I516.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056-01

一、前言

黑塞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一位将文字作为画笔,为世人勾勒社会黑暗图景的画家,他笔下的文章深刻而充满灵性,高贵而满蕴温情。《在轮下》是他早期代表作之一,此时的黑塞犹如一位无畏的战士,用激烈的情感冲撞和淡漠的笔触批判者社会的黑暗和教育的迂腐,用天才少年汉斯的悲剧命运阐述个人的觉醒和社会的悲哀①。探究黑塞笔下主人公形象对于进一步探究黑塞的精神世界和其对于文学的影响有关键意义。

二、主人公汉斯的人物形象

1.天资聪颖。在作品中,汉斯无疑是聪明的,这是一种天赋,更是刻苦使然,他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小镇的骄傲,成为了老师和校长交口称赞的天才,学习之于他更像是一场游戏,但是他依旧不安,一种快速的脉冲驱使着他继续向前,奔赴更高的山峰。

2.顺从而叛逆。汉斯的性格充满了矛盾点,他是顺从的,他遵从了父亲、老师和校长的意愿,放弃了对自然和天性的追求,通过无止境的学习跻身神学院新生名单,成为教师或神父的预备人员;他是怯懦的,当好友海尔纳如战士般勇敢挑战校长权威时他没有勇气站在好友身边,他选择了逃避;他是叛逆的,虽饱受摧残,但是心中对于自然和斗争的追求仍未覆灭,在经历了海尔纳事件后他为了友谊变得勇敢,性格的矛盾点极为突出②。

3.悲剧命运。没有什么是比天才的陨落更加让人痛心的,于《车轮下》中,汉斯的死亡是一场悲剧,更是一场必然。封建黑暗的教育制度让他精神每况愈下,好友海尔纳遵照医生建议陪他散步却遭受禁闭退学,他无奈,最终选择了离开学校。但是当回到家中,当父亲曾为之骄傲的儿子变成“精神病者”,汉斯得到的不是关心和呵护,而是父亲因惧怕“声誉受损,对他的疏离。他走进了自然,也遇见了初恋,他以为这是上天赠予他最美好的礼物,可是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死神的镰刀,初恋艾玛的无情离开成为敏感的汉斯最后一张催命符③。终于,小镇的天空依旧湛蓝,河水依旧清澈,历史的车轮依旧轰隆向前,但是年轻的少年汉斯,却永远的消失在了车轮之下。

三、主人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1.促进文学繁荣。《在轮下》是作者对于少年汉斯人生的讲述,也是对于自我的深刻剖析,可看作是作者创伤记忆的自我救赎。在作品中,作者勇敢面对少年时期的创伤,他既是敏感而胆怯的汉斯,同时又是勇敢而狂傲的海尔纳,正因为此,作者逃脱了汉斯的死亡命运,迎来了新生。这种将自身经历融入作品的人物刻画往往更深刻、更动人、也更悲凉,探究作品中主人公形象对于后人刻画人物有极强的启示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繁荣④。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和吸收,黑塞的文学修养得到世人认同,深层剖析其主人公形象,分析人物刻画的笔法和精神投射的内涵对于继承发展中国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升大众文学素养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推动青少年教育。《在轮下》创作于20世纪初的德国纳粹政权时期,社会黑暗、制度腐朽,教育更多地成为了压制少年人性的工具。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在不人道的教育制度下,牺牲的又何止汉斯一人,历史和教育的车轮碾压了多少不甘而又脆弱的灵魂⑤。虽作品存世已有百年,但是其中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却依然鲜明,模板化的教育模式固然可以使孩子更加适应所谓的社会规则,但是同时,孩子的想象力被压制、创造力被扼杀,这真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嗎?不要让汉斯的悲剧再次发生,以《在轮下》为警示,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是所有教育者甚至每个人都应警醒的。

四、结语

《在轮下》的自传色彩颇为浓郁,是黑塞给文坛给世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作品以天才少年汉斯的陨落给众人敲响警钟,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同时也暴露了作者对于光明未来的渴求。《在轮下》经历了百年风霜,却依旧散发出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引发世人更加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①吴华英.黑塞小说中的“青春期危机”——从“缺场的母亲”谈起[J].诏山学院学报,2020(01):73-80.

②孟国锋.寻找精神导师与回归自我之路——赫尔曼·黑塞的隐居母题探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62-65+71.

③孟国锋.隐匿的隐居叙事:赫尔曼·黑塞《德米安》中的社会型隐者形象分析[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69-72.

④张阳.浅析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仿徨少年时》中的叙事特色[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201-202.

⑤朱丹琼.思想文化交往中自我的真实性及意义的探寻——关于赫尔曼·黑塞《悉达多》哲学语境的解析[J].人文杂志,2016(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