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的儒匠精神
2020-08-14郑世有
郑世有
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担当,这对于我们工匠来说,也一样面临着全新的使命与担当。
在计划经济时代,1.0版的“工匠”是社会上一切手艺人的别称。只要专心致志去做一种技术性事业的从业者,都可以称之为“工匠”。而在市场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版的工匠更需要一种时代的担当与使命,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作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达极致的精神理念。这也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匠人们在经历优胜劣汰的洗牌之后,提倡“工匠精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是把这种实干的“工匠精神”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从2020年开始,我们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又一个更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光靠作品、产品的质量是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作引导,跳出行业专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发展方向,3.0版的“儒匠精神”应运而生。什么是“儒匠”? “儒匠”的概称就是“工匠+文化”。工匠只是产品的生产者而已,工艺再精,那还是一件“物品”。在当今时代,更需要赋予“物品”以“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也是“物品”作者的文化修养的融入。在当今社会,这种 “儒匠精神”也应该是这一个新时代崇尚的一种精神,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更是“大国工匠”需要具备的一种精神风范。“儒匠”里的“工匠+文化”,这个文化当然不是仅指学历,所以我们工匠们要放下低学历的包袱,要有奉献精神,有关爱情怀,能和谐同处,能积极学习,又不一味地追逐个人利益,不为工匠而工匠,而应该吸收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赋予“物”以文化灵魂与命运关怀,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儒匠”。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的一个要求,那么“儒匠精神”则是注重文化层面与关爱生命层面的一个要求,这就需要工匠们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在作品的利益追求上,物品的商业利益不再是首位,而是通过物品的文化挖掘,展现更深的精神利益,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崇尚文明,和谐相处,关爱生命与健康,提升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么,如何实现从“工匠”走向“儒匠”的华丽转身,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1.工匠+文化,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儒匠”的儒雅情怀
工匠们要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工匠们学习创作题材的宝库,更是我们学习做人、提高品德修养、加深涵养取之不尽的源泉。
有云:技不足不为惧,仁德第一。人品的重要性超过技艺本身,人品好了技艺就还有长进的空间,反之人品不好技艺再好,亦是枉然。
2.工匠+网络,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传统文化的网络渗透力和自我发展
所谓的“新时代儒匠”,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运用好自媒体去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并大力宣传自己的行业和产品,做好自己的手艺,互相建立信任,拉近与同行的距离,分析跨行交错的时代脉搏,互相学习交流,互爱互助,共同进步。
3.工匠+自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形成文化自觉和正能量宣传与引领
各行业协会要发挥优势,运用协会自身平台,组织好各行业协会会员,广泛宣传“新时代儒匠精神”,并展开提倡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引领的相关活动,从协会领导人到协会会员都要自律和互相监督,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构建和谐平等、互助互爱、共同发展的儒雅环境。
4.工匠+使命,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新时代儒匠,就要有新时代的使命,工匠们要继续继承和发扬“学海无涯”的“工匠精神”,为作品注入“注重生命、关爱健康、互助互爱”的文化内涵,使欣赏者和使用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责任感。广大“新时代儒匠”还要带头遵守社会秩序,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从“以人为本”出发,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刻做好准备的队伍之中,让自己的作品、自己的人品融入“美美与共”的大美环境之中。
以上这些想法,还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组织专业培訓,合理安排各种行业工种,不分城市农村身份和各阶层社会地位,出台鼓励和激励学习方案政策,对比较优秀和有带头作用的工匠,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鼓舞和带动全民响应新时代的“儒匠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郑世有,字小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8年生于浙江兰溪梅江。立“以柴成珠,变废为宝”的理念,号“柴珠人”,专业创作根雕艺术,创新了具有代表性的“棱块雕”“意象雕”“剥啄雕”等技法,并注重理论探讨。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金、银奖以及多次现场比赛奖和论文奖。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首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第二批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首批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金华市非遗传承人,金华市首届“八婺工匠”,第十三、十四届兰溪市政协委员,第八、九批兰溪市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