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上开出自信的花
2020-08-14王惜纯
王惜纯
作为一名少年时期成长于齐鲁大地、青年时期矢志于军旅实操、中年时期奉献于公安系统的知名画家,张国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作品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一个春日的周末,我拜访了张先生。
父母都是教师,家境并不富裕,在那个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曾唤起张国昕强烈的求知欲,并让他受益一生。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的他,先是从广告水粉入手,立志学文习画;后参军入伍,勤奋好学的他,以军旅生活为题材,速写了大量人物动态结构图。在南京上大学期间,张国昕利用課余时间,苦习画,勤观察,求高趣,悟学理,打下扎实基础。
回到北京,张国昕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大师云集的都市,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机会。北京城的天地、格局,加上国画大师黄胄的悉心教诲及史国良、孙振江等老师的润物无声,使他进一步理解了写意人物画的精髓,掌握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艺术相结合的切入点, 在“修德悟道鉴古今,画尽民生见精神;画中无意常击节,无地酬和只在勤”的感悟中,张国昕的绘画技艺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创作的《二十四孝图》《写意京剧人物》等作品,入选北京市美协、香港石景宜美术馆、山东乳山市美术馆专题个人展。
在他的作品里,远云、山峰、溪流、竹林、茅舍、花草、生灵、人物……或孤傲,或憨动,或豪放,或忧愤,或疏旷,或豁达,或心旌摇动,或遐思冥想,皆进入“感物吟态,莫外自然”的境地,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生命,感悟人生。
张国昕说,几十年来,胶东渔民的出海,西双版纳的村寨,海南岛的三月三,坝上草原的日出等,都是他创作的源泉。
众多题材里,张国昕最擅长的人物画。20世纪90年代起,张国昕开始了他的历史人物画创作,艺术风格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成熟期,此时的作品大多以历史人物、古诗词典故、志怪传说为题材,以过去写现在,用虚幻画现实,并且随时代的发展,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取向,借鉴人物结构、色彩冷暖、光影的需求等技法,使作品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有人说,画作登堂入室有三个阶段,即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前两者是每一位画家必做的功课,有了这两步的丰厚积淀,最后才能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师我心。
师古,而不泥古。初看张国昕的历史人物画,你会觉得是面对过去;而细读之后,你又觉得像在对话当下。
看他的作品《问道图》,运笔行云流水,色彩浓淡相宜,在普世情怀中,将其拙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他的作品《让一步》,背景远天苍茫,大雁展翅高飞。硕大的芭蕉叶,参差的大栅栏,老人鹤发童颜,孩童天真无邪,祖孙俩席地而坐,展开棋盘,你来我往。画面虽小,却有“储千里于飓尺,寻万趣于指下”之意境。
品他的作品《紫气东来》,画面上的老子大耳下垂,须发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态安详,胯下青牛。作品构图严谨,意境空灵,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一种充沛的生命动力流溢其间。
画境是心境的折射。这些带有隐逸情怀、透着书香气息的作品,隐含着画家对人、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思考。张国昕的人物画以古人居多,但在内涵上却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添加了很多生动鲜活的审美元素,使其作品在沉静古雅之外,还跃动着强烈的创新精神。
红花绿叶朴实根。对艺术家来说,人虽会变老,但艺术不会老,它们于根脉上开出自信的花。
张国昕,1958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美协会员、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国家图书馆、水立方、香港石景宜美术馆、乳山市美术馆等参展或举办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