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2+3+N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
2020-08-14车晓毅李志刚王良蔡悦华
车晓毅 李志刚 王良 蔡悦华
摘 要:针对数控技术课程,提出了理论、实践、创新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优化数控技术课程群建设,构建了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的模式,将数控技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融合,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创新实践的机会,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探索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理论 数控技术 融合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c)-0133-02
数控机床是“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之一[1]。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介绍,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大而强”的强大驱动力量。数控机床发展的大力推进,将为我国实现“大而强”提供动力[1]。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如何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数控人才,就成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思考的问题。数控技术课程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与工程性并重的课程。如何学好数控技术课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及与社会的接轨。
1 数控技术课程体系的建立
数控技术课程是该校的重点建设课程,课题组老师经过近10年的探讨,该校从2015年开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将数控技术的内涵[2]和外延进行了扩展,以数控技术课程为中心,构建了2+3+N的新课程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图1所示。
(1)两个模块,即专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提升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旨在强化数控技术课程的基础,以数控技术为中心进行课程的群化建设,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体系。第二层面,是在第一个层面的基础上,合理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平台。使这三者互相融合,并将培養和检测学生知识、能力的空间由课堂内向课堂外迁移。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拿到实践中去验证,并可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在验证、发现及探究过程中整合知识体系,从而获取发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第三个层面,课程设计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由学生自主设计作品,自主加工、组装和调试,以达到知识、能力、创新相融合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并着力于培养其团队意识。
(3)多种能力培养,在学生科研素质提升、学科竞赛、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培养。
2 2+3+N教学体系的特色
2.1 专业教育与创新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该教学体系中,我们构建了专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提升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两个模块,强化两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使专业教育不再是孤岛。专业教育以数控技术课程为主线,在前期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数控意识,数控技术课程结束后,安排了4周的技能训练。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在技能训练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2.2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1)数控技术的授课由教室变为实验室,我们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理论课之后的技能训练环节,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做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小型机构,自主编程并加工、装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导师角色,逐步引导学生将理论融入实践中。
3 教学效果
数控技术课程2+3+N教学体系的构建使数控技术课程不再是孤岛,加强了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从201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良
自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来,该课题组老师指导专业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47项。
3.2 学生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该课题组老师指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成功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研究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4项,发表论文近8篇,专利3项。
参考文献
[1] 《中国制造2025》系列解读: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业由大变强[EB/OL].https://www.ccidnet.com/news/newszhuanti/2015/0715skjc/.
[2] 车晓毅.数控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4(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