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导学模式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0-08-14卢艳君
卢艳君
《義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实现学习任务的目标,也就是说让学生享受“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的快乐。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任务型导学模式”的学习任务单、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影响及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已经有一年多了,笔者力求在课堂上切实践行任务型导学模式。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具体任务为学习驱动力,在课堂有方向地思考,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过程,在课后有重点地查漏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呢?下面笔者以教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9 Look at this T-shirt 为例,谈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导学模式。
一、创设语言情景,激活活动任务
在学习课文前,笔者跟学生一起定好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开展认知活动,也就是笔者们任务导学模式中的“明确目标 定出任务”。通过“任务一”检查他们对新单词的掌握程度,会读本课单词的同学可以获得五颗星的奖励,并让学生在Task 1 中进行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在前任务阶段,通过歌曲、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复习一、二、三年级所学过的衣物、颜色等语言知识,引出本课的重点句型之一“Do yo like……?”,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语言,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基于购物主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增加了双十二淘宝购物节、抢红包和二维码支付这些元素,创设了筹备Fashion Show的情景:
T:Children.We have learned many words about clothes.Lets have a fashion show! We can buy one new clothes, but each child has only 200 yuan.在Task 2“任务二”环节,笔者布置了一个“总任务”——每人为参加这次Fashion Show购买一件衣服,笔者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购物需要带cash, credit card,由于生活的便利,笔者们还可以利用手机支付等方式,后面笔者还增加了一个让学生抢红包的环节,让他们等下拿着红包去购物,总之就是围绕主线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这个总任务具有实际意义,因为是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言,习得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巧设活动任务,合作探究,提高语言能力
在准备Fashion Show 的任务期间,学生已经学会了clothes, T-shirt, blouse, cap, jacket, coat, shirt, dress, skirt, sweater等服饰类的单词。那么在Task 3“任务三” 中笔者创设了一个Buy new clothes 的任务。“任务型导学模式”是指以任务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Task 3“任务三” 的拓展环节“Show time”中,笔者把挂着各式各类的衣物架搬到班级上,模拟一间Clothes Shop, 戴上标有“shop assistant”的胸牌,引导学生输出语言:T: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clothes and how to buy clothes with these sentences.Now, I want to buy something.Who can come here and be the shop assistant?
S1:Welcome to my shop.
T:I like this coat.How much is it?
S1:Its 520 yuan.
T:Thats too expensive.I wont take it.What about this black cap? How much is it?
S1:Its 25 yuan.
T:Thats great.I will take it.Thank you very much.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尝试运用新学的句型“Welcome to ….Do you like…?“How much is it? ”来询问价格,并回答“I will take it,”或者“Thats too expensive, I wont take it”表示買或者不买,提醒学生讨价还价要用上“What about …?”。笔者适时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句型,为学生在交际环节中输出提供“脚手架”,同时提醒学生任务单上的交际句型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任务型导学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更愿意表达自己,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希望“购”到物品上,通过show time展示学生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成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完成任务的另一个限制就是要求他们这次购物的budget(预算)不能超过200元。这样的设计对小组合作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在这个任务里,学生可以真实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询问价格,砍低价格,如何成功地说服别人购买和说出对这些衣服的喜爱等。这个合作探究的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还可以利用当下的电子支付方式去购物,更加凸显本次任务的情境性、趣味性和交流的自然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
在任务链的驱动下,学生在买卖衣服、表达喜好、讨价还价的交际任务中,有意义地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运用语言和内化语言和拓展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通过课文的导入和最后购物的环节,将课文中售货员和Janet的购物情景较完整地呈现,也是让课堂的发展回归到课文。这样一来,笔者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源于课文,同时也高于课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言,习得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三、培养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发展。在本节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交际策略;在思维品质方面,笔者利用头脑风暴,衣物的思维导图等提升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在文化品格上,学生通过了解多种购物方式、支付方式,感受科技的进步可以给生活带来便利,最后教会Buy things in a wise way(学会理性购物)。在Task 3 “任务三”环节中,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购物时,笔者给他们设了一道小关卡,本次购物每组的预算只能在200元内,他们首先作出预算,然后计算出本周同学需要购买的衣服及总价,因此学生会挖空心思、想法设法让自己组的购物总开支不能超过规定的预算,学生还能在实际交际中学习到询问价格,表明自己的喜好、说服别人购买自己店铺的衣服等拓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任务中历练,在反思中前行
“任务型导学模式”的小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变教为导,教学环节的出发点和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各种学习技能为目标,而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单的形式串联各教学环节并贯穿始终。本节课的设计通过构建一个大任务的形式,贯穿几个小任务,让学生围绕以完成Fashion Show 这个展示任务,学习本课关于衣物的单词和询问价格等购物的日常用语。基于课文购物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入淘宝购物,双十二,手机二维码支付,支付宝等元素,与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课文的呈现和学习更具有深度,充盈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最后生成拓展任务部分的购物环节,将课文中售货员和Janet的购物情景较完整地呈现,也是让课堂的发展回归到课文。这样一来,笔者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源于文本,同时也是高于文本。
以任务为本的教学原则体现在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而不是孤立地从课本中学习语言。任务型导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兴趣就会浓。笔者在设计为服装秀买衣服这个任务,通过师生、生生交互式活动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买卖真实衣物这个任务为语言的输出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怎样运用语言。真正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而努力。【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任务型导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