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2020-08-14马洁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业民族学科

马洁

一、教学目标对比深化,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适应课程改革需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由“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原来的教学“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家实际上更关注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另外两个目标维度的实现。新课标体系下,历史学科素养实际上是对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深化,历史教学过程不再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然而,在新学业水平考试、新高考方案下,教学任务紧迫,是否有时间让我们来实行呢?带着疑问我积极与同事、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规划中反复探索,在课堂践行中逐步转变理念,总结反思。

二、课堂教学设疑引趣,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以便更好地接受历史知识,这是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并保持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最有效的途径,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思维能力。

1.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时,先打出标题《“单膝跪”还是“双膝跪”》,学生眼前一亮,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讲述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请求通商遭拒的故事,提出:统治者的这种态度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思维的闸门顿开。

2.重、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历史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只有在这里引起思考,让学生思维的焦点与教学的重难点正面撞击,才能将思维的火花引向高潮。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该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此,我设计了问题“设想一下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学生的讨论非常活跃,分别从王公贵族、商人、资本家、地主、工人、教士等多个阶层进行思考,从多方面认识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3.在小结处设问,留下悬念,激发思维的余波。在小结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使新旧知识有紧密关联,又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从而激发思维的余波,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和发展。例如在学完《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后,我布置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奋起抗争,那么具体情况如何,结果又怎样?这些问题为后面的新课《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等埋下伏笔,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

三、补充史料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情怀

补充史料延伸拓展,这一環节是对核心素养的扩展,延伸扩展是对历史知识的扩展,对史料的补充,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怀。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例如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中,我首先出示“荣氏家族”的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并提出“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吗”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利用图文资料、历史文献和网络资源,使学生懂得从国内外背景来了解不同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不同阶段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当学生了解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后,进一步提出“哪些因素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学生与老师讨论,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介绍他们的想法。最后拓展延伸,结合美国打压华为事件,进一步提出:“现代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可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中获取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引导学生课后的思考学习,使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总之,历史课程想要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规划,探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工业民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我们的民族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工业人
多元民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