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愚蠢的权利
2020-08-14郁喆隽
郁喆隽
2019年1月到2月,伦敦海格特公墓中的马克思墓遭到了两次破坏。第一次有人试图用锤子把马克思的名字从大理石碑上敲掉;第二次墓碑被喷上了红色的油漆。无独有偶,2018年年底18世纪启蒙哲学家康德在加里宁格勒(历史曾属于普鲁士,叫作柯尼斯堡)的塑像,被洒上了荧光色的油漆。原因是康德一度在当地机场的更名投票中领先。一些政客号召人们不要投票给康德,称他是“叛国者”,还说他的书没有人读,也不会有人想读……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
曾经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模仿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按照其风格和构图来画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头脑,应该选哪些人呢?我想中国的孔子和老子,西方的马克思和康德都必定会入选。这也不是我个人的偏好。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BBC先后发起了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投票的结果是,爱因斯坦排名第二,位居第一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的书依然在那里,很多人从未翻过,却徒生很多怨恨。或许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这里的教育不是指去学校读书,而是指整个社会营造出来的对待知识和真理的态度。如今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每天就是看看朋友圈,刷刷短视频。在几十个G的流量消费中,一天天的日子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他似乎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却不知,为了维持这样的好心情,很多东西被过滤了。人被流量豢养了,信源和圈层变成了每个人的茧。
在无知和愚蠢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界线。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蠢,却还大致晓得自己的无知。不过甘愿无知,甚至阻碍别人求知,就接近于愚蠢了。德国二战时期著名的神学家朋霍费尔在纳粹的监狱中写道:“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论愚蠢》,《狱中书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在他看来,愚蠢不是智力低下,有些人智力超群,却依然是蠢人。愚蠢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人把自己发展为蠢人,或者允许别人把自己发展为蠢人。
马克思墓碑上的油漆可能无法彻底擦去,但思想是不会被杀死的。蠢还是不蠢,这不是一个问题。
适用主题:无知与愚蠢;读书的意义;社会教育;學会独立思考;网络时代的阅读困境;保持理智……
文本解读:江西会昌中学 张宁
角度一: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蠢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一无所知”,人生而无知,才会想要求知,想要去探索,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才会愈发地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无知并不可怕,因为自知无知,所以才愿意向着知识努力。但是如果无知而不自知,听到几句话,不经调查研究,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批判和指责,这种人才是可怕的。这样的人不仅无知,更是愚蠢。
角度二: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信息。于是我们发现获取知识似乎变得轻而易举,不必博览群书便可学富五车,不必埋头苦读就能博古通今。殊不知,我们看似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但走马观花式的知识获取只是徒增了我们的知识盲区。所以我们才要去读书,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疑惑,因为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去弥补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阅读的时候,我们是在思考,在提问,在探索,在与这个世界交流。
学生运用示例:
笛卡尔有句话,“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就像是没有读过马克思书籍的人却对其有着强烈的憎恶,不了解康德思想的人却坚定的认为他是错的。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并把自己的无知当作武器用来攻击别人。
其实,对于一件事一个问题,了解得越多的人就越会谨慎地表明观点,而越是对其一知半解的人反而越会大谈特谈。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而这类人,从小处看,可能会被内行人嘲笑,大了看,就是非常容易被人利用的。
人可以无知,但要学会自知与慎言。如果无知却不自知,还把无知当作武器,那就不仅是愚蠢,更是恶劣了。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