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文化传承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建构的研究

2020-08-14谭锐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广府民族音乐乐队

谭锐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的文件,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本土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目前信息化时代下地方政府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基本拘泥于形式;学校教育少有民间艺术的传承教育。上述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广东民族音乐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文化传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学校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民乐队教学对于广东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民乐队

通常是指在汉族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主要由汉族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这种类型的民族乐队,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音乐的经验而逐渐形成。在本研究中的民乐队是指中小学校课外活动中形式固定、编制较齐全的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包括管乐器组、弹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拉弦乐器组四个乐器组的小型、中型、大型民族乐队。

(二)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一民族或者特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对于中国来说,也包括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本研究所指民族音乐为从古到今中国各民族的一切种类、形式的音乐。它的分类,依历史时期可分为中国古代音乐、中国近、现、当代音乐;依表现形式可分为中国器乐音乐和中国声乐音乐;依创作方式可分为创作音乐、中国民间音乐。

(三)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指广府地区的文化,属岭南文化的一支。具体范围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及其周边的粤西、粤北部分地区。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文化的代称。

二、民乐队引入广东小学音乐的教学状况

以广东地区小学的民乐队为样本,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研究的对象。民乐队指导老师对传统音乐文化“传”的现状进行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后,以数据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当前小学民乐队活动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一)构建开放课堂,拓宽地方音乐文化教学时空

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开放性课堂,对于地方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更需要从多方面创设开放性教学,这种开放主要是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唱多首歌曲来提高学生对家乡文艺感性认识,并能对所学歌曲进行分析,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互动,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做演员的荣耀和做评委的自豪。结合第二课堂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民族乐器和民族歌曲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培训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应邀请当地相关广府文化团队到学校为师生献艺,让学生充分与广府文化、文艺的接触,感受来自身边的地方特色音乐作品,让心灵在纯朴的音乐中得到净化,让情感在浓郁的地方文化中得到熏陶。民族文艺的根在民间,魂在大自然,只有走进各地才能领略到民间文化的灵魂。有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深入采风,组织学生一起参观广府居民建筑、戏曲音乐、美术工艺、参加广府文化节等,这种校外活动的教学模式对广府文化的传承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多样拓宽音乐教育的渠道

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和大批优秀的民族器乐曲,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开辟民族音乐专栏,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地介绍;成立民歌兴趣小组;全校掀起“中华优秀民歌大家唱”的热潮,班班有歌声,人人唱民歌,通过这些活动,更充实了学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

(三)开展主题活动,为展示地方音乐文化搭建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薪火相传,让更多失落的民俗在青少年群体中重新发扬光大,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家乡等活动。如粤语童谣系列活动,组织传唱比赛、雏鹰小队擂台赛、填词大赛、粤语讲古等形式,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一地方语言精粹,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培育青少年儿童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艺术加工把传统艺术搬上舞台,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观看学生的表演,使传统广东音乐艺术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歌唱、表演、品鉴、探索中了解广府地区的风土人情,感悟广府文化的精神特质,以中华优秀文化血脉提高学生的文化格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传承广府文化的自觉性。除了开展主题展演活动外,音乐教师要深入采风,发掘整理当地民间艺术瑰宝,并对其进行艺术再加工、再创造,让这种饱含泥土芬芳的传统艺术得以记载和传承,重现往日的华彩。传承和弘扬地方音乐文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目前,受各界关注程度不高和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宏观指导下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相关教育体制,才能让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跨越重重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使民族文化事业繁荣昌盛。

三、民乐队引入广东小学音乐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音乐教学课堂,渗透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发展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虽然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为发达的一种传播工具,但对小学生来讲,音乐课堂依然是他们获取音乐欣赏和汲取音乐知识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真正让音乐课堂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载体,让传统音乐文化逐步渗透到学生心灵、唤起学生对了解伟大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情。

(二)创设多元演出平台,增加社团实践机会

音乐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音乐理论,音乐学习的主要方法不是依靠语言,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主动获得体验、感受,形成技能、方法和素养。依据课程标准,构建开放而有效的实践体系,在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途径。而民乐社团活动的训练、演出或比赛,正是音乐课外活动有效实践性的方式之一。现如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器乐教育教学的实施和发展,以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器乐艺术学习和演奏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器乐艺术的理解和演奏水平。以重普及和重素养为核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团队为主体,使青少年学生在器乐学习和演奏(展演)的过程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促进和加强对器乐演奏所需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美育素养和综合素质民乐社团在学校的展示途径,提倡演奏我国优秀乐曲,尤其是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本土优秀作品。除去参加市、区级的集体比赛,校内可以进行器乐的单项比赛,提高社团成员之间的竞争,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促进,校外可以加强和社区的合作,如节假日的“红领巾寻访广府记忆”、期末的“粤韵伴成长新年音乐会”“乐声飞扬民乐团展演”“班际粤韵童谣比赛”等活动。社团平时排练的作品都可以作为演出节目来展示。通过学校多元化的演出平台,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不仅锻炼了学生临场演奏的能力,还增加了社团的实践机会,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搭建家长沟通平台,增进家校合作交流

吴奇程编著的《家庭教育学》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家庭文化背景下,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未成年的子女或其他年幼者施加的有助于他们社会化和形成健全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中,家校合作是家長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对于促进家庭对其子女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沟通与交流最快捷的手段和工具,小学民乐社团的老师可以建立民乐社团成员的微信群、家长群,及时将平时排练的情况及发生的一些小花絮发到群里,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训练状态,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些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文章或者精彩演出的视频,引导家长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最终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真正实现孩子顺利、快乐参加民乐社团并取得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将民乐队引入广东小学课堂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民乐队的求知欲非常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参与体验,在音乐课堂中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希望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民乐队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民族文化同音乐教育相结合的重视,并为相关政府和各级学校开发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教学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广府民族音乐乐队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花的乐队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花的乐队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