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2020-08-14刘立新程艳高莉莉
刘立新 程艳 高莉莉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护理学生,研究组为2018级高职护理学生258人,对照组为2017级高职护理学生187人。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学生在护理课程考试当中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此外,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也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能够对精神科护理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好的积极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在教学当中积极应用。
【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精神科;护理教学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护理学知识与精神科知识相结合的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对精神疾病患者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当前在精神科护理教学当中都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创新精神科护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教学质量[1]。因此,本文将针对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的应用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护理学生,研究组为2018级高职护理学生258人,对照组为2017级高职护理学生18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研究组则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两组护理学生一般资料存在差异性,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研究组则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分为四个环节。首先,需要确定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以及相关的案例确定好教学任务,找出合适的教学案例。其次,需要进行任务设计。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设计案例任务清单,让学生能够根据任务单作为指导[2]。再次,完成任务。学生将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任务,由教师进行引导,而学生在教师和任务单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对任务进行评价。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的点评,总结学习的成果,并进行经验分享。
1.3 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护理科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等方面的数据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团队合作效果、解决学习中疑惑效果。每项共计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集两组学生的教学学习相关数据信息,并输入到SPSS 19.0软件。通过±标准差来对考试成绩、教学方法评价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研究组学生在护理课程考试当中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为85.5±5.2分,对照差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为71.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学生教学方法评价对比分析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也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精神科护理教学方面来讲,这是一门十分专业的护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知识复杂、内容抽象、要点难掌握等特点,进而导致护理科的学生对精神科护理方面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精神科护理教学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精神科护理教学当中,通过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当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教学任务,将知识点和案例融入到任务当中,进而提高对教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任务当中,主动的探索学习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学生在护理课程考试当中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也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精神科护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能够对精神科护理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在教学当中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俊娥,傅 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16-18.
[2] 沈晓桦,崔 屹.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7):497-499,520.2019.0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