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
2020-08-14彭文梅高强
彭文梅 高强
【摘要】目的 对于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中医病机和辨证论治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消化性溃疡患者开展分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44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纳入对照组,剩余消化性溃疡患者44例接受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其提供中医辨证论治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病机;辨证论治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消化道疾病,通常出现在胃与十二指肠,疾病发病初期伴随上腹部疼痛,文献资料显示,受到消化性溃疡引发因素以及发病部位等因素干扰,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存在差异[1]。消化性溃疡主要包含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部溃疡,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很多,酸性胃液对黏膜消化作用属于溃疡产生的主要因素,文献资料显示,倘若病人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以及胃黏膜保护能力下降,会加重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出现风险。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因素存在多样化特点,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因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吸烟、遗传因素以及急性应激同样会对消化性溃疡疾病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于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中医病机和辨证论治情况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消化性溃疡患者开展分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44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纳入对照组,剩余消化性溃疡患者44例接受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纳入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40.15±3.72岁;研究组44例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40.25±3.06岁。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为患者提供泮托拉唑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40 mg。
给予研究组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辨证论治:针对脾胃虚寒型患者,为其提供组方生姜8 g、党参15 g、炒白芍10 g、黄芪30 g、姜半夏12 g、陈皮10 g、延胡索15 g、草豆蔻8 g、佛手10 g、玫瑰花5 g、甘草10 g以及桂枝6 g;针对肝胃不和型患者,为其提供组方黄连5 g、白芍10 g、延胡索15 g、清半夏10 g、瓦楞子30 g、枳壳12 g、川楝子10 g、川芎6 g、香附10 g、玫瑰花6 g以及甘草8 g;针对寒热夹杂型患者,为其提供组方白及15g、白术10g、炙甘草8 g、党参20 g、干姜6 g、鸡内10 g、草豆蔻8 g、半夏12 g、厚朴10 g、吴茱萸3 g以及砂仁6 g;上述药物用水煎煮,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口服。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30天作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 [2]。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恶心以及腹痛等表现症状基本消失,接受检查显示C14结果阴性,代表显效;治疗之后患者恶心以及腹痛等表现症状获得改善,结果检查显示C14结果阴性,代表有效;治疗之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是出现加重,C14檢查依旧处于阳性,代表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各项数据,“x±s”表示计量数据,开展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开展x2检验。将所得P<0.05看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根据现代医学显示,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由吸烟、胃酸、胃蛋白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会出现在任意年龄段中,主要为中年人群,此病十分容易复发,产生的并发症比较多,包括并发大出血、急性穿孔,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胃部与十二指肠保护因子以及攻击因子关系出现失调,属于消化性溃疡出现或是复发的重要机制,虽然同样属于溃疡疾病,但是其病因以及病机存在差异,病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开展临床治疗期间,需要为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机制,大量专家学者在不同途径对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进行阐述,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提供参考,关于消化性溃疡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病机错杂,涉及到脏腑病位相对比较多,从病情发展来看,不同阶段中医病机存在差异[4]。消化性溃疡疾病初期阶段,需要从不通则痛方面考虑,此时主要为实证为主,治疗重点为祛邪,如果消化性溃疡疾病久治不愈,需要考虑下述3方面病机,实邪是否全部祛除,患者脾胃是否遭受损伤,是否出现虚实夹杂之证,关于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中医病机,不能够以偏概全,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综合考虑[5]。根据本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小娟,曾梅艳,宋厚盼,彭彩云,陈新怡,蔡 雄,喻 嵘.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9,12(07):1118-1124.
[2] 吴晓颖.中医辨证施护结合饮食干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4):25-28.
[3] 曾梅艳,陈小娟,宋厚盼,陈新怡,彭彩云,陈雪莲,刘周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20(03):223-227.
[4] 赵琳琳,李 佳,肖红梅,别川定.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1):102-104.
[5] 黄娜,刘燕平,徐哲锋,马艳君,蓝娇娜.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舌象、胃镜像的关系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40(05):466-46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