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操作分类探讨

2020-08-14刘庆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血管

刘庆梅

【摘要】目的 主要探究了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介入治疗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从2018年9月~2019年9月进入到本医院内部治疗的90例脑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针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探究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介入手术后,患者对最终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通过介入治疗改善了患者其颈内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狭窄等方面的问题。使患者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小。同时参与到实验组中的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结果满意度达到81%,相比不满意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患者中无卒中及死亡病例出现,同时在术后回访中也会发现颅内出血等问题。结论 应用介入方法治疗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及椎动脉狭窄。此外介入治疗还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的概率,因此该方法能够得以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治疗操作分类

脑血管疾病往往出现于脑部血管状体,主要由于颅内血液无法正常循环,从而损坏脑组织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而生活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了卒中、脑血管意外以及中风等。因为该病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很可能致残甚至致死。同时该病往往为急性发病,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以及半身不遂等。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项疾病,我国重视起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因此本文探究了在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操作具体分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进入到本医院内部治疗的90例脑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中,在9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不纳入到实验参考范围内,参与实验人员年龄35~75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其中有58名患者出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患者存在脑梗死现象,另外多名患者出现了第四脑室出血症状。

1.2 方法

对于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病患者,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且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手术,此外在进行该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导引导管放置于患者颈内动脉C2水平位置后,在动脉瘤体外1/3放置微导管,之后再直接的将梯形法及引导管连接在一起,并且将压低柱施加给患者进行治疗。此外,对于椎动脉瘤的患者必须及时处理患者双侧椎动脉,应用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患者侧椎动脉血流情况,确认患者血流不出现异常,同时其血管管径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这样才能够进行有关的治疗操作。而对于一部分颈内动脉极致的脉络与狭窄,此类患者需要在前三天内进行手术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及抵克立得药物,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将导引导管科学植入患者体内,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分析,使用有关自膨式支架,通过引导管穿过患者在椎动脉及颈内动脉的狭窄部位,并且做好支架释放工作,以确保患者所出现的椎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整体介入治疗结束之后,还必须对患者进行肝素化治疗,并且在24小時内要求患者口服阿匹斯林以及抵克立得等药物,在用药5个疗程之后再长时间的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计算参与到本次介入治疗手术中脑血管病患者最终的成功率,并且判断患者出现的椎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问题是否改善,并且记录死亡及卒中例数。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紧急病症进行探究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根据表1所示,在90名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成功率达到100%,在栓塞后及时进行脑血管造影,可以看出患者其动脉瘤的闭塞情况,并且改善了该类患者所出现的颈内动脉狭窄及椎动脉狭窄等问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死亡及卒中现象,在三个月的术后随访中,患者也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

2.2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统计了患者对介入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要求评分结果高于80的为相当满意,60~80的为较为满意,低于60的则为不满意。调查显示对介入治疗结果持相当满意、较为满意及不满意态度的患者分别为45例、28例及17例,其中持满意态度的患者在总体中81%,不满意态度的患者仅19%,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动脉瘤直接诱发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必须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分析患者所患病灶变化,探究出现该疾病的原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尽可能做到根治,以防疾病再发生而出现死亡。而脑血管病患者在生活中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还必须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保持健康心态利于痊愈,如今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治疗越来越广泛,因为该手术为微创,同时不具备较高的后遗症发生概率,因此必须有效的推广脑血管介入手术,这样不仅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还能降低后遗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振产,沈双,张冰,et al.脑血管病患者介入诊疗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4).

[2] 律静,郝静峰.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34例)[J].医疗装备,2019,032(001):91-92.

[3] 王萌.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D].2013.

[4] 王久武.基底节缺血性脑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7.

[5] 刘婷.住院护理记录结构化分析及其与国际护理实践分类的比照研究[D].2011.

[6] 金荣.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64):211.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脑血管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心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