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三维”研究

2020-08-14尹金萍

决策探索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三维人类命运共同体

尹金萍

【摘要】进入21世纪,人类在经济全球化、政治与文化多元化发展中彼此依赖越来越紧密,在共同面对自然环保、疾病疫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挑战中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论基础、传统哲学根基和价值论基础进行研究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研究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价值的交融等都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存在论、哲学根基与价值论研究,是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时代话语权与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论基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胁,各国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面对生命健康安全、生存安全保障,以及由疫情暴发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发展困境,客观上要求世界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其哲学本质来说是对“现实的人”的存在状态的深切关注,这种关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共同体思想和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当代新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于马克思文本中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建立的现实基础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利益,但是在全球经济链条中彼此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环保等领域的共同命运,决定了人类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人类的共同利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整体来看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虽然是对现代区域共同体的一种超越,但是建立的现实存在基础仍然是利益共同体,尤其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这也是对人的存在状态的现实关注。“共同利益恰恰只存在于双方、多方以及存在于各方的独立之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基于人类共同生存的利益,客观上更需要各国充分发挥国家的价值,强化差异性的合作与利益平衡。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哲学根基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源于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的根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中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与哲学基因。“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及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对具有共同理想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理想和人类价值目标的追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使得中国人非常关注人类的整体状态,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关切。

中国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基因,“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文化中将人性修养、道德情操的培育与国家社会治理融为一体,这是对人类彼此紧密相连的命运的一种哲学与文化的关注,更是在传统社会中对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夫是之为人师,是王者之法也。”其中“天下大同思想”体现了儒家哲学中蕴含的超越国家界限、民族界限和种族界限对人类的共同存在状态的一种理想的向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公。”大同思想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中,对中国社会及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在破除国家、等级、人种、形界、家庭、私有制、行政区划、类界、苦界等九界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平等,孙中山倡议的天下为公等都是中国文化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价值渊源。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前,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也时时侵袭着很多人。国际社会只有携起手来,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使这个世界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论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暴发后,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价值冲突和融合的现象和问题凸显。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价值冲突更加激烈。在防控疫情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个体自由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对不同共同体,包括家庭、社区、社团和国家等的价值的尊重和至上原则基础上,使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防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西方对个体自由至上原则的过度追求,导致在关键阶段防控工作推进艰难,直接影响了疫情防控效果。对个体自由与权利的共同追求和对个体价值保障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方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碰撞,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多元价值冲突和文化再融合引发了人们对跨文化共同价值的深度思考。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的实质是价值认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不同制度国家、不同民族种族、不同文明发展形式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价值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共同认同并具有共享意义的价值信念。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普遍性,但是共同价值不同于放之天下皆真理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建立在强势价值基础上,建立的基石是不平等的价值歧视,会产生价值的冲突、文明的相互否定,甚至呈现文化霸权主义。共同价值是对普世价值的一种超越和扬弃,超越了西方普世价值的强权文化产生的文化分裂状态,共同价值理念加强了文化的共同与共享,共同价值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支撑和内在灵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载体。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各个国家共同体和区域共同体要基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突破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多元价值差异的藩篱,形成深度的价值认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習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张曙光.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贺来.马克思 哲学的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哲学研,2016(08):3-9.

[6]丁立群.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J].哲学动态,2018(06):12-19.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认同研究”(18ZXD418)、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项目“清末明初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接触发展研究”(2019-GMB-056)、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猜你喜欢

三维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维”视角的民生资金跟踪审计重点探析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浅析路面三维检测技术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