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
2020-08-14夏玉峰
夏玉峰
(深圳市盐田区水务局,广东 深圳 518000)
我国地域宽广、水库数量众多,但出于自然灾害、建设施工技术限制及管理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水库大坝很容易发生险情,所以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防渗工程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的主题。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做好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技术方案的选择工作,故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梅山水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离泉州市区约35 km,该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9 km2,河道长1.85 km,坡降3.15%,水库正常蓄水位61.0 m,总库容237.5万m3。水库始建于1970年10月,1972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原设计采用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加固后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设计。大坝迎水坡为干砌块石护坡。水库大坝剖面见图1。
图1 水库大坝剖面图
2 水库大坝存在问题
该水库至今运行已超过40年,由于大坝长久失修、土质复杂、防渗处理工作缺失。根据地质勘察发现,大坝背水坡桩号0+090、0+150,高程47.5 m出现渗漏散浸现象,面积约120 m2。2014年虽然进行了局部处理,但是对大坝渗漏问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此外,大坝草皮护坡存在草皮残缺不全、不平整的情况[1]。
3 坝体防渗技术方案
考虑到工程施工条件、工程特点及投资等方面因素,决定采取坝体全段高压旋喷桩防渗、两坝肩坝基帷幕灌浆的防渗加固方案。帷幕灌浆就是用钻孔机械(回旋式、冲击式、回旋冲击式)在大坝帷幕灌浆轴线上按照设计孔位造孔[2]。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参数,在帷幕灌浆轴线上确定孔口桩号、孔口高程、砼盖板厚度、孔深、钻孔角度等。在坝顶桩号B0+08.7~B0+176沿轴线布设旋喷孔1排,间距0.5 m左右,共370孔。采用由疏到密的原则,分两道工序施工,第1孔距为1.0 m,第2孔距为0.5 m,旋喷桩底部深入坝基1 m以下,顶部高程控制在61.0 m~63.0 m之间。两坝肩坝以帷幕灌浆的方式进行处理(见图2),总长度为74.7 m,灌浆孔的间距为2 m,共打孔36个,坝基帷幕灌浆深入相对不透水层2 m左右,总尺寸144 m。
图2 帷幕灌浆处理措施
4 工程质量控制
4.1 单管高压旋喷
4.1.1 钻孔
利用水平尺对机身的平稳性进行控制,孔位偏差需控制在1 cm~2 cm以内。钻孔伸入坝基1.0 m.钻孔全过程需要记录完整,孔斜率需要控制在0.1%以内。
4.1.2 下喷射管
在下喷射管的阶段,将喷射管下放到设计深度,下管与钻孔两道工序可合二为一。为避免出现喷嘴堵塞的情况,可以以低压送浆并下管的方式进行处理。
4.1.3 浆液
浆液包含水泥、缓凝剂、黏土、水等多种材料,在进行浆液浓度控制时,则需要从密度、粘性、防渗透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检验与控制。其中,黏土:水泥之间的比值为1∶1,黏粒的含量为30%左右,粉粒的含量为45%左右,沙粒的含量控制在10%以内,有机质的含量控制在2%以下,可溶盐的占比控制在8%以下。
4.1.4 喷射灌浆
在进行喷射灌浆操作的过程中,则是从灌浆参数、注浆操作等角度进行控制。黏土水泥浆以20 MPa的灌浆压力通过高压泥浆泵,向土中进行喷射,以旋转喷射的方式,逐渐向上提升,实现旋喷桩灌浆。
4.1.5 冲洗
在进行高压喷射灌浆后,需要将所用的喷射机具进行清洗处理,并确保机器内部的浆液全部排出[3]。
4.1.6 移动机具
利用钻机分别进行钻孔处理。
4.2 灌浆工艺
4.2.1 造孔
利用XJ-100A型钻机进行钻孔,采用干法造孔,底部进入相对不透水层下2 m。
4.2.2 浆液
采用帷幕灌浆的方式对浆液进行灌浆处理,在对浆液的相对密度进行控制时,其相对密度在1.44左右。
4.2.3 灌浆
在进行灌浆处理的过程中,利用下套管进行灌浆,每段灌浆的压力为0.5 kg/cm2(即4.9×104Pa)。在灌浆的过程中,先稀浆灌浆,再进行稠浆灌浆,持续半个小时,确保灌浆注满,最后进行封孔处理。
4.2.4 灌浆探井效果检查
在灌浆基本结束后,则需要对灌浆效果进行检查与分析。
4.3 坝坡整修
在灌浆防渗处理后,则需要对大坝坝顶、上游、下游的坝坡进行整治、美化处理,在实际操作与处理的过程中,利用M10的砂浆进行勾缝处理。排水设施及路肩采用M7.5浆砌块石,坝顶夯实整平并培土加厚50 cm。在进行美化与整治的过程中,需要清除背水坡杂草,并根据原坡进行夯实整治。背水坡则是采用铺设草皮的方式进行护坡。
4.4 防渗处理效果检验
灌浆结束之后,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反复细致的检查、确认,确保零隐患,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要对帷幕灌浆的施工部位进行沉降情况的观测。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规定要求,结合水库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拟定5种工况进行分析计算。
正常运行条件:
工况Ⅰ:上游库水位为设计水位Z=62.41 m,下游水位51.2 m;
工况Ⅱ:上游库水位为正常蓄水位Z=61.0 m,下游水位51.2 m;
工况Ⅲ:上游水库为校核洪水位Z=62.98 m,下游水位51.2 m。
非常运行条件:
工况Ⅳ:上游库水位从设计水位Z=62.41 m骤降到正常水位61.0 m时的不稳定渗流;
工况Ⅴ:上游库水位从正常蓄水位61.0 m骤降至死水位47.5 m时的不稳定渗流。
通过完成防渗加固时间、加固后坝体渗流及稳定安全复核,得出加固后的大坝渗流成果,见表1。
表1 加固后大坝渗流成果
表2 大坝加固后坝坡的稳定性
从表1加固后大坝渗流成果可以看出,5种工况下,坝体渗流量均较小、出逸坡降均满足规范要求[4]。从表2大坝加固后坝坡的稳定性可以看出,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应不低于1.25,非正常运用条件下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应不低于1.15,大坝渗流及稳定性均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病害水库除险加固中大坝渗漏直接影响大坝的渗漏稳定和蓄水,需要从加工工艺、防渗处理控制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实践表明,通过对梅山水库大坝进加固处理,有效提高了水库大坝的安全稳定性,确保其等功能的正常高效发挥。该大坝渗流及稳定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其工程进度顺利,质量得到保证,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