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冠疫情下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新趋势

2020-08-13林家瑶

写真地理 2020年13期

林家瑶

摘 要: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诞生于城市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的思考,同时城市公共卫生的管理也一直存在于着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理论中。从城市生命体的视角来看,健康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时,社区的管控是城市管控的基础单元。而围绕社区的社区生活圈合理规划将成为其对抗疫情冲击,顺利实现“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时间换取抗议资源的调配”的重要空间载体。

关键词: 社区管控;社区生活圈;健康城市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3-0286-02

引言

2020年是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外扩散蔓延,短短数月内疫情就席卷了全国。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有“卧室客厅一日游”、“腾讯会议”、“全民网红”等新型宅家生活方式出现,也有“武汉封城”、“健康码”、“安全社交距离”等疫情防控举措需要我们适应。在那段特殊时期里生活圈的极速缩小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困窘和不适,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这场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健康的人居环境不单单是医疗体系上的完善和提升可以满足,同时社区生活圈在城市抗疫防控中也应该承担更多健康职能。未来健康的社区生活圈将成为城市健康管理水平的和生活品质提升考核的关键一环。

1 公共卫生健康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关系

公共卫生健康和现代的城市规划是同根共源的关系。城市规划的理论启蒙于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公共卫生也伴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历程一直存在。回溯全球城市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疫情的流行爆发都会给城市带来人口下降、经济衰退、建设暂停等严重影响,但同时疫情过后也会促进城市在公共卫生环境领域的进步以及公众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譬如2003年的中国SARS病毒疫情防控举措就很好的为2020年新冠疫情提供了参考和经验。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抗疫防控过程中,只有有效控制、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切断传播途径、急时的收治病患才能有效遏制疫情扩大,城市防控是实现全面疫情控制的最关键一环。

2 社区生活圈的意义及其在城市抗疫防控中的作用

社区是城市管理和生活的最基础的单元,同时社区也是防止集聚性传播的工作重点。社区生活圈最早起源于1989年日本提出的“广域生活圈”理念,旨在帮助解决一日活动需求的地区范围内居民就业、医疗、文化、教育、购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数十年时间的发展,生活圈的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城市之间”逐步开始关注社区“人”的真正诉求,朝着“城市与居民”思路开始转变。不同地區的生活圈的建设也有不同发展方向,譬如欧美国家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更加强调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多元包容性、社区参与度,因此面对此次疫情很多欧美城市出现了“反隔离”、大规模集会”和游行事件,一度导致了全球疫情的爆发。而反观国内社区生活圈建设,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生活圈的类型、配置标准、居民幸福感、可达性等方面,此次疫情中,中国仅用了三周的时间就迎来疫情的转折点,5个月累积确诊人数只有美国的1/50,不难看出社区生活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严格的社区管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社区生活品质降低的后果。

3 疫情下社区生活圈的困惑与思考

3.1 供需关系的脱节,导致医疗资源需求性短缺

中国整体的医疗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只能算中等水平,就拿这次疫情中最稀缺的医疗资源——呼吸机保有量来说:中国的呼吸机保有量每10万人只有3.6台,全球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呼吸机保有量高每10万人高达34台,意大利也有每10万人12.5台。数据之间差距说明,我们的重症救治能力不一定比欧美国家强,只是我们以牺牲经济方式(封城)将疫情控制在了湖北武汉 ,没让疫情大规模扩散到全国。同时分析这次疫情中社区医疗资源的情况,疫情初期爆发,武汉市三甲医院基本都是人满为患,这之中混杂了普通感冒患者、其他病症患者以及疑似新冠患者,医院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不仅对现有的医疗体系提出严峻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在反思社区生活圈里配置的社区医院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怎么样的职能 ?

3.2 得不到到永远在躁动,大公园变成疫情下的网红打卡点

回顾2003年SARS防控经验,研究发现在SARS病毒流行爆发期城市的各大公园日均流量比疫情之前要有明显的增加,而这次十七年后的新冠疫情同样的出现了疫情还未结束,已经有各大型公园内市民暴增,人员大量集聚情况出现。当时对于这种反常现象有段子这么描绘:“绕湖一圈,多年不曾蒙面的邻居你就可以都见一遍”。是什么力量催动这大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还要出来放风遛弯呢?难道就不能安全的呼吸新鲜空气么?

3.3 生活圈变小了,而社区自身又无法应对需求

这次疫情中,很多人不得不自我隔离数月在社区家中。以往正常的生活范围一下子就缩小到了周身10米以内,常去的社区商店关门了、体育中心也歇业了、公园也不能去、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样的生活让我们体验到物资匮乏,放假在家也是一种煎熬的体验?

3.4 城市越大,人情越远,大量社区服务人员勉力维持

时至今日虽然全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多地区的防控等级已经下降。但看国内几个比较大的城市,社区依然还在实行出入封闭式管理,门口有人测量体温、提供消毒、登记出入证等。在持续的精细化管理背后,暴露出来的是无数的社区物业服务人员以及街道工作者24x7小时的轮班值守困扰,正是靠着这样原始的严防死守,才换来这次疫情有效控制。未来若是我们管理方式足够智慧、高效、或者更多有能力的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是否我们隔离生活也就不会那么劳民伤财了呢?

4 关于未来健康社区的思考及其解决路径

4.1 优化提升社区生活圈的韧性

15分钟生活圈将作为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基本单元,需要兼顾考虑平时以及特殊情况下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提升社区生活圈的韧性。参考国内各地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标准,均考虑了绿化空间、文化、体育、医疗、教育、行政办事等设施。考虑到这次疫情中暴露的问题,需要分两个思路來寻找解题。其一、增加社区生活圈的开放空间分级设置。针对疫情中出现公共绿地空间人员集聚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居家隔离后居民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诉求强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区内部的微型绿地开放空间的缺失和不完善的情况;因此,社区生活圈除了满足“300米、500米见绿”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更加关注小型绿地空间的营造提高社区绿化水平。其二、增加疫情期间生活圈设施的功能快速置换可能。武汉疫情期间,除了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之外,还投入使用了十多个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是野战机动医疗体系的一种,一般是在大型体院馆、文化中心、中小学等地方改建,建成后防菌防疫的等级可以达到三甲医院的水平。作为社区生活圈内的社区医院,虽然不能替代三甲医院或是方舱医院使用,但是适当的改造可以作为疫情预诊的节点。社区疑似病例可以先到社区医院的专属区域进行筛选,确诊病患可以迅速的通过社区医院绿色通道转移到高等级医院或者附近的的方舱医院救治,避免病患在大医院集聚造成交叉感染。

4.2 社区生活圈需要适应O2O新模式

如果说这次疫情给我们普通老百姓带来印象最深的体验是什么,那么就必须要提到020(online to online)生活方式的深度体验了。线上生活其实在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如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社交等等。面对疫情冲击,社区周边商业几乎都被迫关门歇业,而疫情得到控制后出现大量社区商业倒闭的情况。因此,如何能保障疫情中大部分社区商业、文体休闲、社区医疗等都能安全正常营业,疫情后不出现大量倒闭的情况就需要考虑O2O新模式。譬如以社区为中心,发生特殊情况需要社区封闭管理,日常需求配置的服务设施不必全部关闭,而是启动O2O模式有控制的运营。社区商业和社区建立网上联系,采用线上无接触的方式统一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区文体设施通过设置限制人数、时间、以及安全距离等措施,保障社区居民只需在社区的统一平台提前预约,就能有控制的去参与正常的体育文化休闲活动。针对养老设施,对于那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尽快启动线上预约的上门居家养老服务,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需求。除了建立线上互联之外,社区自身还需要配置安全完善的线下服务,譬如无接触的快递收集点、生活物资统一收集预约分发、以及各种无菌消毒处理的服务。

总结

健康的社区是推进城市防疫管理实现健康城市的基础单元,而健康思维的社区生活圈是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未来健康的社区生活圈的研究必须要从单一的主体(设施)宏观调控向着兼顾日常生活和特殊时期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思考。紧跟大数据、大智慧、大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社区生活圈打造成守护城市健康、安全、自由、便捷最小单元的健康载体,推动城市居民整体的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J]. 柴彦威,李春江.城市规划, 2019(05).

[2] 健康导向城市设计的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 王兰,孙文尧,古佳玉.城市规划学刊, 2018 (05).

[3]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空间治理对策[J]. 程蓉.规划师,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