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傈僳族劳动伦理探究

2020-08-13孙静

写真地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傈僳族劳动

孙静

摘 要: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劳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本身。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在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勤劳勇敢的傈僳族形成自己特有的劳动伦理观念及其道德规范。傈僳族的劳动伦理原则是傈僳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携带着远古社会生活的余息和传统力量,它反映着傈僳劳动人民在改造大自然过程中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原始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傈僳族劳动伦理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傈僳族;劳动;伦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 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3-0275-01

一、傈僳族劳动伦理形成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傈僳族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民主改革前,傈僳族社会还保留着某些原始氏族制度的残余形式。笔者认为也正是这种氏族制度,促成了傈僳族在劳动中形成了生产资料共有的道德意识以及其特有的劳动伦理观。

我们知道,道德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偶然的产物,它的产生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是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道德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客观物质基础,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联系的物质利益。傈僳族劳动伦理产生于氏族社会原始中,产生于生产资料,分配方式为原始公有制之中,就是适应于建立和发展氏族社会原始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形成的。“傈僳族原始社会保持着土地公有制,这种原始公有经济关系和生产力而形成的群体共存,团结互助,紧密相连的生存方式,反映在思想观念中并积淀为文化形成道德传统。”鲁建彪主编:《傈僳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91页。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傈僳族传统劳动伦理。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定的道德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道德一旦产生,就必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它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起促进和保证作用;调适人际关系,对社会生活起维护和稳定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所起的特殊性是其他意识形态所不能替代的。 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傈僳族也不例外。

“怒江地区傈僳族长期保持着‘伙有共耕制,其最早的形式是农户共同占有土地,共同出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鲁建彪主编:《傈僳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92頁。这是一种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方式上的原始协作形式。通常由同一家族的几户成员,共同占有和耕种家族公有的部分耕地,或开垦家族公有荒地,同出劳力和籽种,产品按户平均分配。还有一种共耕关系,是参加者在私有土地上进行共耕协作。通常由共耕户共同出土地、劳力和籽种,产品按户平均分配。另外,还有一种简单的原始协作,俗称“瓦刷”。农忙季节,由主人邀请家族和村寨成员来协助劳动,劳动完毕,主人只招待一顿水酒及苞谷稀饭,不付任何报酬。这本来是一种古老的友好互助关系,不具有剥削性质。约自16世纪至20世纪初叶,怒江地区曾存在过家长奴隶制。奴隶常被视为家庭成员和“养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主人差别不大,可与主人同起居,共饮食,一起从事各种劳动。有的奴隶还可赎身成为自由农民。主人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但无生杀予夺之权。奴隶内部也没有等级划分。

傈僳族劳动伦理正义性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道德情感上。傈僳族“大量的动物故事里也表现出许多弱小、善良的动物受强大、凶残动物欺凌,最终凭借智慧而战胜强敌,表现出柔弱也能胜刚强的观念。”鲁建彪主编:《傈僳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95页。

傈僳族的劳动伦理原则是傈僳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携带着远古社会生活的余息和传统力量,它反映着傈僳劳动人民在改造大自然过程中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原始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傈僳族劳动伦理的基本内容。

尽管傈僳劳动人民缺乏完整的严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但在长期劳动生产生活中始终具有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这些伦理道德原则主要表现在风俗习惯中,离开了这些民俗,就无法理解其伦理观。

由于傈僳山寨土地因坡陡耕作难度较大,不能牛耕,傈僳人就用木棍点种,既在烧过荒的陡坡地上自上而下用木棍插穴点种玉米豆类等。这种点种方式虽然笨拙,但可保土和水,至今仍为傈僳族陡坡地的主要耕作方式。傈僳族不畏条件的恶劣,凭借自身的劳动,顽强的与险绝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获取生活资料。劳动的态度也是傈僳小伙挑选对象的重要标准。“崇尚勇敢无畏的精神,勤劳善良的品德,是 鲁建彪主编:《傈僳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88页。傈僳族整个族群的基本道德特征。傈僳人所具有的民族自尊心及敢于抗争,不屈不挠的斗志,并非是民族文化产生之初就形成并传承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

与此同时,傈僳族保留有“见者有份”和“均等”的原始财产分配制度。如获取猎物后将猎物平均分成若干份,村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份(无论参加狩猎与否), 甚而路过的人也有一份,宰杀过年猪什么的,要分送所有亲戚各一份等等。

据旧志记载,傈僳族“唯团结性最坚,各人均持大同主义,乐则共享,苦则同受。一家有粮,则任意煮酒,合村共饮,日夜欢笑,食尽则散,并无怨言。故虽全属赤贫,而向无乞丐倚门求食,殊足钦羡。 《篡修上帕沿边志》,见《怒江旧志》。”

综上所述,傈僳族在经济上保持着伙有土地,共同耕作;在生活中则保持互助盖房、换工协作、杀猪共食、男女婚嫁共同出聘礼、共同吃财礼、共负债务和共同承担血亲复仇的义务等等。各个家族就是通过以上这些经济上的合作和生活上的互助,这种互助体现了傈僳族崇尚平等、公平的价值观。这种伦理观在劳动过程生产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通过对傈僳族传统的劳动伦理观的分析,对于增进民族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鲁建彪.傈僳学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 鲁建彪.傈僳族简史.[M].云南: 人民出版社,1983.

[3] 马世雯.傈僳族的传统思想及其当代社会观念的演变.[J].云南民族学院院报,2000(5).

[4] 阳举之.赴汤·蹈火·上刀山—云南傈僳族刀杆节剪影[J].瞭望,1981(02).

猜你喜欢

傈僳族劳动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热爱劳动
傈僳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武定傈僳族“哒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