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

2020-08-13李金莉

写真地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课程思政新时代

李金莉

摘 要: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改革的时间较早,期间也探索出推动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新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得不到体现。主要问题在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学生被动性接受知识的情况普遍存在。基于此,需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创新原有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3-0253-02

1“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对于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际,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和不足,剖析问题成因,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形成最适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此外,实事求是原则还要求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改革方案。

1.2 理实结合原则

理论结合实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为此,高职院校既要认真学习“课程思政”最新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把握“课程思政”的实质与内涵,又要将各项改革策略落到实处,将理论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现实,避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1.3 科学发展原则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高校还应遵循科学发展原则,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处理好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开展水平,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流程及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

2 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思政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一味的只注重教师讲授的方式就会变成灌输式教学,灌输需要和灌输方法是两个事情,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存在一个误区,将灌输统一理解为生硬地填鸭式教学了。这一错误理解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绝对正确的观念,过分突出了自己的教学地位,想灌输什么就灌输什么,认为自己理解的灌输的知识必须被学生接受,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会一味的被动接收知识。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此造成学生只吧思政课作为教育的外部要求,用被动的心理去学习思政知識,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这一系列由于灌输式教学造成的问题,会长久而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

2.2 理论脱离实践

思政课因其理论性、政治性比较强,因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师在讲课时就课本内容泛泛而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很多都是脱离具体实际情况的。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有效剖析,忽视由浅入深的阶段性分析,忽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忽视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甚至个别教师没有关注时事政治的兴趣和习惯,导致讲课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不够,对于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在课堂上得到反映,久而久之,对于思政课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思政课本身肩负的育人品德的功能也难以得到发挥。

2.3 学生对创新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接受度低

大多数学生都适应了灌输式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有抵触,往往要经过很长的适应期,这就给教学方法的创新、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根据调查显示,学生的接受度差主要表现是难适应,进而产生抵触心理。传统教学观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学生很依赖于老师细致地剖析知识点,希望越详细越具体越好,老师讲的多,自己课下就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学习压力自然就小一些。当老师希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去多阅读、勤动脑、多研究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喜欢挑战,甚至觉得是老师为难他们,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3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3.1 改变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课堂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落后,这种情况影响根深蒂固,当今时代思政课堂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加强完善更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新媒体的网络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发挥互联网教学的方式,从而借助网络平台大力促进思政课堂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新思路和新理念,形成多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利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形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价值熏陶,加强改变教育理念的教学形式,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延伸到微课、时政信息、微信公众号等多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全面覆盖,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课程教育以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思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2 营造思政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营造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良好氛围,加强思政课堂教学特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的多种形式,在具体的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互联网优势、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相结合,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传递思政教学理念和灌输,发挥思政课程的多重教学特点,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育质量。作为思政教师必须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利用新媒体手段,抓好互联网新阵地,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手段,不断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提升和加强对思政课程的课程设置和研发,加强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围绕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展开学生研讨会,举行班级小组评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积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3.3 积极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思政教育新要求的政策号召,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四有青年,在职业院校思政课堂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思政课堂需加强开拓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提高思政课堂实践教育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达到全面育人的根本目的。指引当代大学生树立确立远大理想、科学抱负、锤炼思想品格,进一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指导大学生增强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青年。

3.4 不断壮大思政教育教师团队力量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秉持大思政教育理念,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政教育教师团队。担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学人员,也可以是政工干部和研究人员,以壮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团队力量。这样的教学团队人员体系可加强老师之间的联系性,能在大思政教育平台上沟通交流。此外,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教师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将思政教育的任务下达给每位老师,督促思政教师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一对一的专业培训,对思政教师展开教学督导工作,确保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认识,为学生树立榜样。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老师要全面认识自己从事的工作,提高自身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参与思政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要为思政教育老师提供更多晋升的机会,构建完善的教师保障制度,定期组织在校思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不断优化本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案。

3.5 积极创新原有思政教学体系

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组织原有架构是推动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体系的创新可以为大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专门的思政教育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加以引导,全面落实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关注思政教育课的研究工作,学校可以构建思政教育课程教研部,加强对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教研部在制定思政教学方案时要结合思政课程具体的业务要求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思政课程教材的编写中,要纳入教研部门的意见,确保教材编写团队的高素质,编写出高水平的思政教育教材。再次,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借助網络平台的力量,积极加强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这样便于老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展开交流互动。最后,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要提高对学术教育的关注度,组建思政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提高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为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

总之,在全员育人的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管理、保障、激励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潜心挖掘思政资源,并结合活动育人、成果育人,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兴发,刘丹.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113-114.

[2] 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41-43.

[3] 斯彩英.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4):64-67.

[4] 齐潇晓.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69-72.

[5] 曹丽萍.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02):36-38.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