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未发生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2020-08-13窦浩
窦浩
[摘 要]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唯一一种被农业和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外来有害生物,其防疫工作对确保农林安全十分关键。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为例,对美国白蛾未发生高风险地区的防控方式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生活史;防控方式;溧水区
[中图分类号] S76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9-72-2
1 美国白蛾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属于鳞翅目灯蛾科昆虫,1922年在北美地区首次发现,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发现,后逐渐扩散蔓延至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北京和天津等省区市。美国白蛾危害植物包括200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其中主要为害阔叶树,尤其喜食桑、梧桐、榆、柳、苹果、李和樱桃。目前,美国白蛾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也是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公布的6大工程重点治理的害虫之一[1]。
2 美国白蛾本地生活史
美国白蛾在江苏省一年繁殖3代,繁殖力极强,雌虫通常将卵产在树冠外围叶片的背面,产卵过程大约3 d,平均每个卵块有500~600粒,最多可达2 000粒。美国白蛾的卵期为6~12 d,孵化程度受温度、湿度影响很大。美国白蛾幼虫在江苏省共有7龄,幼虫期35 d左右,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5~7龄幼虫耐饥饿约15 d。幼虫全龄期皆具有暴食性,尤其是5龄后的幼虫食量剧增,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3 d内可将一棵树的叶子吃光。
3 南京市溧水区美国白蛾防控方式
自2015年美国白蛾传入南京市开始,已蔓延至该市六合区、浦口区、建邺区、江宁区等周边城区。溧水区林木覆盖率高、苗圃众多,作为苗木产业重点区,有必要、更有责任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确保全区林业生态安全。自2016年以来,作为美国白蛾未发生高风险地区,为防止美国白蛾暴发,溧水区从多个方面开展防控工作。
3.1 制订美国白蛾应急防控预案
当地建立以区林业局局长任组长,区森检机构、镇街、林场共同参与的防控机构。预案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管理范围,统一组织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开展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网络,确立当地美国白蛾疫情分级标准。溧水区美国白蛾疫情分为3个级别:当1个镇(街)范围内发生美国白蛾时为三级疫情,当2个及以上的镇(街)范围内发生美国白蛾时为二级疫情,美国白蛾疫情超过本辖区范围并影响其他1个以上县(区)的为一级疫情。另外,规范疑似疫情鉴别与疫情上报,规范美国白蛾疫情发生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3.2 检疫监管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对存在疫情的地方要实行封锁管理,对症处理,加强检疫和复检工作。检疫封锁是控制疫情人为传播的主要措施。区级林业部门根据美国白蛾疫情状况及其动态趋势,提出疫区、监测区划定方案,逐级上报,经批准后实施。对来自疫区或疫情发生区的木材、苗木、鲜果、包装箱填充物及交通工具等必须进行严格检疫。一旦发现美国白蛾,要立即依法扣留并对带虫植物及其运输工具等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在疫区的周围划分感染区、隔离区和保护区,在林业苗木及林产品运输前实施严格的产地检疫。对外运的木材、苗木、鲜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运出之前,必须保证是检疫合格且拥有检疫证书的植物,如果没有获得检疫证书或者发现有美国白蛾的迹象,一定要禁止运出。重点加强对绿化苗木的检疫检查。从疫区流出的植物及其附属产品,一定要严格进行检疫检查,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各市政工程的绿化苗木,属于高风险因素,需经常进行复检[2]。自2016年至今,溧水区完成年均20批次的调入苗木复检。同时,与出入境检疫部门加强协作,实行联动机制,尤其对疫区出口的植物等产品要提高检疫的频率和强度,严防疫情输入。
3.3 疫情监测
设置美国白蛾性诱捕监测点,确保全区监测预警全覆盖,全区监测点数量从开始的40处逐步增加至目前的60处。监测点主要分布于道路节点、大中型苗圃及成片林周边,平均间隔距离10 km左右(具体监测点分布如图1所示)。同时,跟进城市建设和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按各项目实施进度,尤其是苗木输入前随时增加监测点。严格监测上报制度。在美国白蛾成虫羽化期,建立专门的美国白蛾监测工作制度,做到专人、定点、日报告,并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在发现美国白蛾成虫的监测点附近,组织技术人员对周边林分进行标准地抽样检查,重点监测林分有无网幕和美国白蛾幼虫。根据上报记录的诱虫数量进行汇总分析,预测美国白蛾世代发生时间、发生数量和分布区域,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4 预防性防治
3.4.1 有成虫监测记录、无幼虫发现的林分。建议采用杀虫灯物理防治与甲维盐等无公害化学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性防治。杀虫灯设立以交通节点和大型苗圃为主,化学防治期宜安排在周边地区美国白蛾羽化期稍延后7 d左右,防治区域以监测林分及周边道路、苗圃为主。
3.4.2 有幼虫监测记录的林分
3.4.2.1 杀虫灯物理防治(6月至8月初)。美国白蛾成虫会主动飞往有光的地方,在美国白蛾羽化期间,在白蛾成虫聚集地如绿地、林带等,放置杀虫灯,为保证较好的杀虫效果,可以每350~400 m放置一盏使用特异性光谱的灭虫灯,灯光源放置高度2~3 m,不被高大物体遮挡。开灯时间一般是夏季(6月至8月初)的每天傍晚18:00到次日06:00。
3.4.2.2 摘除卵块(6月至8月初)。第1代美国白蛾成虫一般会在树冠中下部叶片背面产卵。所以,抓住这一特性,对重要树冠进行仔细检查,发现叶片上有卵块,在其孵化前清除并集中销毁。
3.4.2.3 剪除网幕(6月至8月中下旬)。美国白蛾幼虫具有群集和吐絲缀叶的习性。所以,幼虫聚集取食时,可以将该枝条剪除,一网打尽,并且注意将剪下的枝条进行集中烧毁。该措施效果明显,成本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3.4.2.4 化学防治。在无风、晴朗的清晨或傍晚施药防治。美国白蛾4龄前幼虫可以喷施灭幼脲3号胶悬剂2 000倍液进行防治。灭幼脲类具有持效期长且抗雨水冲刷的特性,持效期1个多月,凡是被药水接触的幼虫不能蜕皮或化蛹,但破网后药效不明显。所以,在美国白蛾破网初期,可以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虫害严重林分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与25%灭幼脲3号1 500倍液混合后进行防治[3]。
3.4.2.5 采集虫蛹(6月至8月中下旬)。美国白蛾幼虫会沿树干下行寻找潜伏场所化蛹结茧。所以,可以在树干距地面1.0~1.5 m的地方,用稻草、麦秸、杂草等绕树捆扎,人为设置结茧场所。白蛾幼虫在此结茧后,可以人为拆除,约7 d需清理一次。
3.4.2.6 生物天敌(6月至8月下旬)。针对周氏啮齿小蜂可产卵寄生美国白蛾虫卵的习性,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3或者1∶5的比例释放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释放时最好选择在无风或者微风的中下午,悬挂的位置约离地面2 m,让其破蛹后自行选择寄生。
3.5 宣传引导
所有有关美国白蛾防控的新闻和消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美国白蛾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把关,以适当的时机、方式和范围对外进行报道。基层部门应及时防范、提醒和澄清不实的新闻报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有关美国白蛾疫情的信息。在疫情发生区及其周边高危区域,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重点宣传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危害方式、防范知识和防控技术。
3.6 部门协调
地方美国白蛾防控主管部门要主动及时联系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由于美国白蛾发生地点涉及范围较广,为害对象多样,基层林业主管部門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并且加强宣传,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使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美国白蛾防控工作。
3.7 经费保障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是溧水区与南京市签订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书中明确,溧水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总责,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面对建设项目多、苗木流动性大,美国白蛾防控方面具有极高风险的特征,各地方林业部门除利用省市项目资金外,应积极向本级财政申请美国白蛾防控专项经费,做好防治计划、物资、人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春蕾.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7):14-15.
[2]聂书海,于斌,刘永清,等.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效果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6(4):57-58.
[3]王英爽,关怀海,刘敬泽,等.美国白蛾防治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9(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