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正义原则探讨

2020-08-13毛绮

锦绣·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

摘 要: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逐渐加强,由此而产生的生态问题日趋增多。尤其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危机、公共空间资源的侵占、弱势群体边缘化等问题逐渐凸显。由此引发了学界对环境正义的思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正义原则;环境公正

一、背景

景观正义源于环境正义运动,针对公共空间资源的侵占问题,如常见的城市绿地分配不均、优质风景资源在房地产化过程中被私人化等问题,强调不能过于注重发展的迫切性和绿色美学,而应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利益的平衡,凸显公共风景资源的惠民性和城市价值,兼顾弱势群体的环境需求。

二、研究现状

在现有的研究中,“环境公正”的出现较早且最为频繁,这为景观正义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研究之初,景观正义更多涉及“治理”、“政治”和“政策”,然后逐渐探索“空间”、“规模”和“可持续性”的内容,分配公平问题成为研究重点。2013年后,“参与性”研究凸显,对“人”的需求逐渐被重视。近年来,研究内容逐步扩展到“生态系统服务”、“公平”和“社区”,特别是“绿色空间”,自2017年以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当前对景观正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

三、正义原则的相关理论

(一)正义内涵

基础理论为近现代的正义理论,比如马克思、罗尔斯、诺奇克、德沃金等的理论,它的核心是罗尔斯的《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以及其中所包含的2项正义原则:第一条原则被称为自由原则,它规定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逐渐加强,由此而产生的生态问题日趋增多。尤其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危机、公共空间资源的侵占、弱势群体边缘化等问题逐渐凸显。由此引发了学界对环境正义的思考。

(二)环境正义

环境正义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在社会底层,特别是少数民族和低收入人群中争取平等环境权益的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出现,是因为美国的有毒废物,集中在低收入社区和有色人种社区,引起了抵制。

环境正义的研究一开始侧重于探讨弱势群体对环境风险和危害的不公平承担,然后扩展到对环境物质资源和设施公平获取的研究。

(三)景观正义

景观正义(Landscape Justice)的提出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环境公正(Environment Justice)运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平等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由人类活动塑造的景观之中,导致在获得景观商品和资源方面的不平等,以及在参与景观创造过程方面的不平等。

对“景观正义”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资源和商品获取不公平的问题,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共健康差异,加强城市生态,促进人与景观之间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关系。

四、景观正义原则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正义”概念,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城市绿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环境正义、空间正义等概念,而应该从系统、完整的角度基于景观专业的视角对“Landscape Justice”做出新的界定。景观有着尺度的不同,所以对景观正义系统,可以试着从不同尺度来构建其结构体系,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而它所包含的要素,自然、城市、人,则体现在这个结构中。

(一)宏观: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正义是景观正义的基础,实现人地的和谐是景观设计的目标,人与自然的正义探究的就是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所以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正义。

第一点是认识自身。

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人类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麦克哈格先生所言,“良性酶,医生”,何为良性酶?即具有催化作用的活性物质。人类应该是作为改善环境问题的医生而不是创造环境问题的害虫,例如黄土高原的荒漠化问题,自然通过其自身生态系统调节恢复成森林景观可能需要五千年,但是经过人类的治理改善,三千年就可以恢复到绿树成荫,变成一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森林景观,这就是“良性酶”的作用。

第二点是认识专业。

许多人类学者在做田野考察时,往往首先学习当地的语言,然后保持长时间的沉浸式接触(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一般要求至少1年以上),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劳作,尽量忘却自我,融入当地人的文化、习俗与圈层,以求能够从当地人的角度看当地人,获取最真实的了解。

以往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对场地改造有余,认识不足。基于自然的场地分析,这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中文“自然”一词,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自然,二是指事物本来的样子。我们终生要去参与和领悟并且实践这个词。陶潜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中观:人与城市

人与城市的正义强调的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而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的城市不仅仅是高大上的生活和美丽的环境,不应只图光鲜亮丽而忘记城市真实的样子。景观设计者也不应该只是追求绿色美学,而应成为实现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协调者。

(三)微观:人与人

现有的景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有着相似的专业、审美价值、文化背景和目标的群体因相似的景观主张而产生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群体间的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可以从这些群体关注的两个难以结合的要求来审视:一个群体的目标是长期适应全球的气候变化,另一个群体的重点是应对当前用戶的娱乐、健康和身份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公众参与,景观设计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发展的更好。景观设计师应该尽量去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然后尽量地帮助人们朝他们所想象的、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去创造景观设计师所想象的世界,这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尊重。

五、结语

景观正义的研究有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城乡之间的景观正义问题、景观设计中的文化霸权问题、公共景观资源的群体公平等等,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更多地关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正义原则。

参考论文

[1]王向红.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及其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2007,4:68-74.

[2]张天洁.西方“景观公正”研究的简述及展望,1998—2018[J].中国园林,2019,5:5-18.

[3]徐露.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现代园艺,2016,21:71-72.

[4]浅析“应时而借”的美学表达及其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J].郑涵中,张建甫.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05).

作者简介:

毛绮(1996—),女,汉族,湖南省郴州市人,在读硕士,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大会暨风景园林学科创立七十年纪念会华南区域会场成功举办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
信息时代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研究
论风景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措施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娄钢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