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究

2020-08-13胡婷婷

数码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教育

胡婷婷

摘要:目前,高校教育发展日益迅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高校教师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生能够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 如何提升 亲和力

引言

根据现在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情形,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情景很少,上课参与率的热情较低,老师上课效率较低。此类情况普遍存在各大高校中,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甚微。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学生有良好的三观不仅仅是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也得益于思政课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在多媒体时代,运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提升亲和力,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加强意识,对以后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刻不容缓。

1 亲和力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政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的主要目标是价值输出,重要目标是品质培养,教育内容的主体以情感作为媒介,更能使被教育者的情感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课堂上没有情感的交流,只是比较呆板的灌入式的教育,课堂效率必然不会太高。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起到关键性作用。亲和力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通过和学生互动的方式,了解现在的学生所想,让他们不在流于表面接受课堂上的教育,而是真正从内心接受,思政教育的效果必然事半功倍。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善于利用多媒体,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用唱歌、绘画、跳舞等活动激发学生热情。让课堂不再拘泥于形式主义,而是全面开花,这样不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让思政教育的价值观渗透到这些活动中,效果显著。教育者的亲和力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上课之前多花点时间备课,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让严肃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其乐融融,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参与度高。

2 优化措施分析

2.1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亲和力

思政课教师不仅仅需要自身过硬的专业水平,更需要亲和力。一些思政课教师上课一直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甚至几年教学课程都采取同样的教案,不去学习更新,思维模式也是比较古板,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忽视现在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接受程度如何。理论实践结合较差,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度较低,效率也比较低,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教师要多接触学生,提高相互之间信任感,学生能感觉到教师的用心和付出,课堂上相互配合,达到效果。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学生想法较多,教师在针对这部分同学可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充分运用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具有亲和力的思政教育对教师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更是大有裨益。

2.2提升语言表达,联系实际

思政课教师的语言就是最好的工具,学会利用自己的语言将思政课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思考、融会贯通课堂的内容。思政课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旨:必须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容易造成很多思政课教师的语言枯燥、形式单一,如果想要学生更容易接受,效率更高,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至关重要。语言的亲和力可以体现在这两点:幽默风趣、充满智慧。既要将意识形态的内容给学生讲授,又要采取接近学生的模式开展,对思政课教师也是一种教学经验的提高,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思政课教师也要转变思维,不再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和学生打成一片,学会用一些学生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思政课的思想内容,不再脱离实际,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容易理解的词语去解释一些词汇。思政课教师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多和学生交流,改变自己的表达模式,用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去给他们传授一些经典的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现今的学生很多不了解国家大事,对于一些网络上的言论不能明确辨别,容易被误导。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课堂上也可以找出一些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学会倾听,了解学生所想,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明辨是非,不做“键盘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一些重要的节日通过一些小故事、视频或者学生问答的方式来传达,譬如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4月15日,可能很多大学生都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内涵,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做法,让学生有意识知道一些行为是违法的,不能轻信网络谣言,对一些不法分子的做法要和辅导员反映,自己不能判断的一些行为要去及时询问,思政课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念。

2.3 重视语境,改变观念

不同的话在不同的情况下说出来效果有很大差别,在什么样的环境讲什么样的话也是教师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用不适合的语言给学生灌输思想,要学会用适合课堂的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不能用惯性思维来表达思想,容易产生误解。一些官方语言有点生硬,学生难以理解如同嚼蜡,教师上课也会索然无味,必须考虑到这一代学生的语境,用他们耳熟能详的语言来传授知识,课堂效率必然提高。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很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只是需要我們改变自己的思想,去不断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

3 结语

高校思政课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也要学会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自己的教案,重视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模式,用更有亲和力的语言去传播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如何授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惑,这是每个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能仅仅使用固定思维,学生是灵活的,教师更要学会变通。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师生之间交流更多,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初衷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教育
意趣缤纷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治癣的体会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