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及适用范围的研究

2020-08-13虞杰

数码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

虞杰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有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应用范围。本文按其表现形式或技术手段视角去划分的,关注的是微课的“外在”;按模块内容或应用场合去划分的,关注的是微课的“内在”。按某种意义上说,微课的类型决定了微课“长什么样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微课类型 研究

信息技术微课分类方式有很多,可以按模块内容进行分类,即微课所承载的技术知识点分类;可以按应用场合分类,即微课所指向的用途分类;也可以按表现形式分类,即按微课的整体表现形态分类;还可以按技术手段进行分类,即微课所采用的技术工具及手段进行分类。

一、按模块内容分类

按模块内容分类是指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技术模块确定微课归属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2011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学习模块分别是“硬件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网络与信息交流”三大模块;拓展模块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两大模块。每一个大模块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子模块。

用模块分类的好处显而易见,微课开发者能从课程的角度,从属、联系的技术模块关系中高屋建瓴地设计微课学习点的突破方法。例如案例中的《 Flash图层》属于“信息与加工表达”模块。

用模块分类的另一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根据模块与子模块的分类,更为系统、全面深入、有序地为每个技术点设计微课,实现一个微课资源库的建设。而且,模块分类的思想突破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壁垒,便于不同区域的教师互相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二、按应用场合分类

按应用场合分类即指按微课的用途确定归属的一种分类方法。从应用的时间看,可以简单地分为课前用、课中用和课后用。结合具体的应用,微课可以分为前置学习类、探究启发类、练习测评类、综合创新类等。

1.前置学习类

前置学习类的微课主要是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潜力,通过微课引导,让学生尽最大潜力地进入新知学习地带,通过课堂外的阅读、实践和思考,学生主动习得一部分可以自主获得的知识,并将一部分疑难问题带回课堂进行深入探讨。前置学习类微课的功能主要在于导学,具体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明确自主学习内容列表,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示范提出问题记录学习等。例如案例中的《认识电脑的各个部件》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前置学习类微课,适合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探索硬件世界。

2.探究启发类

探究启发类与前置学习类的共同点都是导学,不同的是,前置学习类一般仅用于学习前,而探究启发类则用于课堂学习中,也可以用于课外。若应用于课堂之中,探究启发类的微课内容必定有着课堂现场不可实现的场景,否则这样的微课呈现在课中就没有多大意义。探究启发类微课的作用是将课堂外不可触及的资源通过视频引入微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推荐学生探究的方法、途径。例如案例中的《二进制》就是一种探究启发类微课,适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进制的编码世界。

3.练习测评类

练以测评类与温故知新类的微课较为类似,不同的是,温故知新类微课重在梳理,练习测评类微课则重在操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温故知新类微课是理论层而的复习,练习测评类微课则是实践层面的复习,两者互为有益的补充。

4.综合创新类

综合创新类微课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技术开展创新思维与实践的一种微课类型。综合创新类微课需要结合学生的经验,激荡其创新的动机与思维,在为其提供的多选的个性题材上,大做文章,推动学生的技术创新实践。

5.综合创新类

综合创新类微课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技术开展创新思维与实践的一种微课类型。综合创新类微课需要结合学生的经验,激发其创新的动机与思维,在为其提供的多选的个性题材上,大做文章,推动学生的技术创新实践。

6.导学宣传类

导学宣传类微课重在展示、欣赏和宣传。通过对一个阶段学习的梳理,其最震撼人心的作品或技术通过动感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让学习者明确整个阶段的学习路线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是导学宣传类微课的主要功能。导学宣传类微课可以面向学生,也可以而向教师或家长。

三、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按表现形式分类即指按微课的整体表现形态确定归属的分类方法。从表现形式看,信息技术微课可以分为演示式和微影式。

1.演示式

演示式微课是指无学生环境下的教师演示教学活动并录制成的一种信息技术微课形式。由于无学生环境,因此演示场地并不局限于传统教室,视频画面中不局限于一定要出示教师人像。例如案例中的《机器人》就是比较典型的演示式。

演示式微课的优势:可以清晰地呈现操作的过程、步骤和细节。

2.微影式

微影式微课是指以电影拍摄的手法、以剧情为主线构建微课的学习点的一种信息技术微课类型。微影式微课的优势:可以清晰地呈现操作的过程、步骤和细节。

四、接技术手段分类

按技术手段分类是指微课中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的一种分类方法。从技术应用的视角看,微课可以分为录屏式、DV式等类型。

1.录屏式

录屏式是指用专用的软件工具将事先设计的屏幕操作过程进行录制的一种微课类型。屏幕录制的软件较多, Snag it、 Catania等。例如,关于“ Scratch流程图程序设计”,就可以用录屏的方式,录制者可以边操作边介绍。

录屏式的优势:制作便捷,无需合作伙伴,一个人就可以上手,在呈现操作流程和细节上直观明了,胜于静态的图文材料。录屏式微课的劣势:缺乏生动性,长时间的录屏操作难以引人入胜和捕获学习者的注意力,过度应用录屏,微课就会沦为灌输的工具。

2.DV式

DV式是指以数字化视频拍摄记录内容的一种微课类型。例如,以表现形式为视角分类的演示式微课类型必定是用DV式的技术形式实现的。

DV式微课的优势是可以采撷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将技术学习点蕴含在真实世界接触与互动中。DV式微课的劣势: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多人的协同制作,不适合用DV直接录制屏幕操作。因此,DV式微课的适用范围在于技术应用情境创设、难理解技术概念或原埋的实体模型演示、硬件设备的辨识与搭建、人文励志类宣传等方面。

3.生成式

生成式是指通过特定的软件的脚本编辑而生成视频动画的一种微课类型。例如,用 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制作信息传播方式的动画,通过角色绘制、场景搭建、补间动画等技术实现烽火、骑马送信、广播收音、电话、网络通信等信息源与信息宿主及传播方式的揭示。

生成式微课的优势:生成式较之录屏式与DV式,其故事的设计性和画面表现得更灵活,但此类微课制作对美工水平和动画技术有一定要求,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胜任的。

事实上,现实中的微课制作往往采用多种技术混合应用,而不仅采用一种技术。我们可以用DV式来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用录屏式来录制软件操控关键部分;用生成式来制作疑难问题部分的动画。从微课制作的需求出发,灵活地选用技术,尽可能地发挥每种技术的长处。

在微课的实际设计与开发中,我们一般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的“透视”,更好地定位需要开发微课的目标,绘制开发的蓝图。通常,我们先以模块内容的视角,确定微课的知识目标位置;然后以应用场合和表现形式的视角,确定微课的内在结构和外显样式;最后才考量技术手段视角,确定具体技术实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构建新时期生命课堂[J].田海霞.信息记录材料.2017(01).

[2]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董爱平.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2).

[3]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刘文芳,陈会源.教育现代化.2017(1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研究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