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贸易传播

2020-08-13杨柳

卷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铁器西南传播

摘 要:战国秦汉时期对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此时期西南地区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型过渡。铁器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是极强的,可以帮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多方面内容,所以探讨铁器在西南地区的传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铁器贸易在传播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西南;铁器;贸易;传播

1 西南铁器传播和发展的阶段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西南地区铁器传播发展的开始时期,此时西南地区的先民使用铁器较少。铁器在整个西南地区分布状况不均衡,发展水平也存在区域性差异。较多研究论文指出西南铁器起源多地,也因为这个源起,各小区域的铁器差异就更显著。外有传播渠道不同,内有起源差异,共同造就西南铁器类型复杂。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期,西南地区的铁器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此阶段主要是中原和西北地区对巴蜀地区的影响力增大,且有部分铁器由巴蜀通道进入到云贵地区,西南铁器得到发展,铁器数量不断增加,铁器类型更加丰富。铁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官营和私营。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期的铁器以生产工具最多,生活用具次之,最少的是兵器,说明铁器的使用比春秋末至战国初时期更广泛的在西南地区普及。靠北的巴蜀之地发展速度较快,变化较大,铁器数量比前期翻番,种类多样化;偏南的云贵使用铁器的情况已较普及。巴蜀传往云贵的铁器数目种类上升。在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贵州赫章可乐等地发掘出大量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铁器,种类繁多。云南地区铁器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四川输入进来,另外则是本土制造。昭通石门坎曾出土三件东汉的铁钁,上铸铭文“蜀郡”、“成都”,都是巴蜀汉式器物,这说明云南的部分铁器是由巴蜀输入,当时的滇族掌握较成熟的冶铸技术。武帝元封二年在此设立益州郡,直接增强云南同内地的联系,同时内地先进的冶铁生产技术进入了云南[1]。此时滇族可能已使用废铁或外界运来的铁料制作铁器。江川李家山出土一件铜柄铁镰和铜銎铁斧,就已有本地滇族文化特色。而贵州不同,目前未发现战国秦汉时期冶铁遗址,也无设铁官记载。西汉晚期,贵州尚不出铁,也无冶铁业。汉武帝征服南越后,设立郡县,撤掉边界障碍,这些举措让南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纳入汉王朝的统一管辖内,同时汉吏百姓、军队进入该地。由于南夷和中原及巴蜀地区多层次的交流,当地老百姓日常需要的铁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运进这个地方。蜀地与南夷接壤,西汉的冶铁重地武阳、临邛都距离南夷不远,故贵州的铁器主要依靠巴蜀输入[2]。

2 汉王朝和“西南夷”的铁器贸易

在秦后至汉武帝之前,中原与“西南夷”各政权幾无交流,两地商业往来大部分依赖走私贸易。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等意识到西南开发与交流的重要性,即劝武帝恢复对“西南夷”的控制权。汉武帝要求唐蒙、司马相如等联系“西南夷”君长,赠予大量财富劝服归顺汉朝,在攻克南越后,用南越军事力量对西南地区征讨。汉朝趁机设立牂牁、沈黎等七郡,震慑诸夷,“西南夷”地区此时正式纳入王朝版图。两汉之间,西南多次反叛,东汉对“西南夷”采取镇压加安抚的政策,基本维持了汉室的统治。

两汉政府对“西南夷”的开发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加速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贸易活动。起初铁器贸易坎坷,“西南夷”不愿与汉朝进行官方贸易往来,汉王朝也限制铁器输出,有别于官方贸易的走私大为高涨,铁器在走私中风靡一时。汉武帝平定西南边疆后,原有的贸易路线恢复,汉室开始在蜀地开办官营冶铁。在官营铁器发展之时,私人铸铁与铁器贸易被明令禁止,走私贸易被官营贸易取代,官营占据大量市场。官营铁器贸易在西汉中期迅速发展,大量官铸铁器进入“西南夷”市场赚取巨大利润。西南地区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精美官铸铁器即为明证,如云南昭通出土的西汉铁锸上就刻有“蜀郡千万”铭文,应属官营贩卖的蜀地铁器[3]。

除官营铁器贸易大量占领铁器贸易的份额,铁器的朝贡贸易也不可小觑。朝贡贸易在铁器贸易份额占据少,但跨越时间长久且稳定。《西南夷列传》“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向我们展现“西南夷”国家向汉朝臣服,进贡当地宝物,获取汉王朝赏赐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在出土墓葬中也可得到印证,部分君主和高级贵族墓中有少量汉式铁器精品,远超走私及官府规模制造的铁器水准,应属朝觐天子时获得的赏赐。

3 西南铁器贸易的特征及影响

两汉“西南夷”的铁器贸易特征,主要体现在贸易规模迅速扩大、铁制生产工具逐渐普遍以及出现铁器再加工等方面[4]。

汉初由于交通问题及官方贸易限制,西南地区的铁器贸易主要依靠少量走私及朝贡贸易。由于贸易规模过小,高风险走私的铁器过于昂贵,即使是贵族,汉式铁器也非皆可享用。从铁器所占随葬品比重可见一斑,如江川李家山西汉早期墓葬群中,共出土随葬品1300多件,铁器仅有7件[5]。

西汉中后期,汉王朝在巴蜀地区设置铁官,大量铁器进入“西南夷”地区,这种变化体现在西南地区墓葬中突然增多的汉式铁器陪葬品上。如赫章可乐共发掘西汉后期墓葬51座,出土随葬品900余件,其中铁器130多件,占随葬品总数的14%,与中原比例相近。

随着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路修道,铁器贸易变得畅通。铁器集中在交通要道。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主要有秦蜀栈道,汉武帝命司马相如、唐蒙开西南夷道。这几条要道是战国秦汉中原移民进巴蜀,巴蜀和中原移民进南中的移民通道,同时是中原先进文化传入巴蜀,巴蜀和中原先进经济文化传入南中的重要经济文化传播要道。在这些交通要道上如成都、晋宁、赫章都是铁器的集中发掘点[6]。

交通要道畅通后,连接各个发达经济区的条件有了铁器贸易范围就更广阔了。铁器在各个经济文化中心区分布数量较多,例如成都平原、滇池区域、夜郎故地等。在这些区域,铁器促进其农业等方面生产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又需要铁器生产的支撑。因为汉代铁器贸易规模扩大,汉式铁器在西南地区社会逐渐普及,不再是高级贵族独享的物品,铁制生产工具占贸易比重逐步增加。西汉晚期,西南地区墓葬出土的铁制农具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明显增加。

铁器随着贸易进入到西南地区后,先进的铁器技术也流入到此。东汉出现部分本地加工铁器和自铸铁器,改变铁器完全依赖蜀地输入的状况。西南铁矿资源丰富。《华阳国志》载,巴蜀之临江、安汉、宕渠、邻水、万源、临邛、广都、武阳有铁矿。这些史书中提到的地方都是巴蜀著名的冶铁基地。在这些铁矿丰硕的地方均发掘出大量的铁器。

铁器贸易为汉室带来巨大财富有利于维护汉朝与“西南夷”各国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同时铁器贸易对“西南夷”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该地区汉化进程两个方面。

随着铁器贸易的扩大,传入西南地区的铁器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且价格低廉,可以运用到社会生产各个方面,大大提升当地的土地开垦效率和耕作水平。“西南夷”诸国也有机会学习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金属冶炼技术,并开始自发铸造铁制武器、工具,推动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万利.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传播与分布[J].文史杂志,2001(2).

[2]周万利.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传播与分布[J].文史杂志,2001(2).

[3]戴天飞.两件带铭文的西汉农具[J].收藏,2011(8).

[4]崔旸菁菁,慕容浩.汉代“西南夷”地区的铁器贸易[J].安徽史学,2018(4).

[5]张增祺,王大道.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5(2).

[6]周万利.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传播与分布[J].文史杂志,2001(2).

作者简介

杨柳(1994-),男,汉族,河南郑州,硕士,冶金考古,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铁器西南传播
出土和馆藏铁器的保护简析
“潮”就这么说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Country Driving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发现西夏窖藏铁器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碱性溶液对出水铁器中四方纤铁矿(β-FeOOH)相中氯的脱除研究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