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撑杆雷到鱼雷
2020-08-13程刚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0年1期
程刚
鱼雷是一种在水中发挥威力的武器,可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入水后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一接触目标就爆炸。它的发明还得从它的“前辈”——撑杆雷说起。
撑杆雷诞生于19世纪初。它通过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舰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敌舰,引起爆炸。
1864年,奥地利帝国海军舰长卢庇乌斯将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航行,进而攻击敌舰。由于航速低、航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没能应用于实战。
罗伯特·怀特黑德是英国的一名工程师,他有幸参与了卢庇乌斯撑杆雷改造工作,对改造后的雷没有应用于实战感到非常遗憾。他认为,如果能实现对方向、深度或者速度等方面的控制,那么这种武器必将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决定借鉴卢庇乌斯的发明改进这种武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1866年,罗伯特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成功实现了对航行深度的控制,速度也达到了11千米/小时,射程180米~640米。因改进后的雷外形似鱼,罗伯特称它为“鱼雷”,并根据他的名字起名为“白头鱼雷”。
1年后,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发明了类似装置,并应用于实战:1878年1月,击沉了土耳其2000吨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军舰船。
1899年,奥匈帝国海军士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实现了对鱼雷方向的控制;1904年,美国一位海军军官改进鱼雷发动机,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千米/小时,航程達2740米……就这样,鱼雷得到迅速发展,技术日趋成熟。现在,鱼雷仍是海军的重要武器。